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数控机床普遍内存容量有限。合理有效地利用传统数控机床的特性,编制合理的小容量数控程序能使加工程序变得简洁。通过实例介绍数控铣削加工编程中常用的子程序、宏程序、代码段调用等方面的内容。

  • 标签: 子程序 宏程序 数控编程
  • 简介:摘要子程序编程是数控车床手工编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正确使用子程序,可以有效简化手工编程工作量,减少程序所占内存,提高加工效率。本文着重介绍经济型数控车床加工编程中子程序概念、应用技巧及编程中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示例。

  • 标签: 数控车床 子程序 指令 编程
  • 简介:【摘要】新疆圣雄氯碱有限公司乙炔车间1#、2#装置设计PVC生产能力均为25万吨/年,合计共50万吨/年。每套装置配套安装有4台φ4200*11408mm规格乙炔发生器,发生器在加入电石之前,由皮带机将电石首先加入至加料斗,依次通过上、下贮斗后再经过振动给料机安全加入至发生器产生水解反应生产乙炔气,下料过程中电石在各贮斗内必须经过安全置换和保压,在置换合格和保压正常前提下,发生器按照设定程序执行全自动下料操作,保障生产装置的安全和连续性稳定运行。

  • 标签: 发生器 全自动加料 程序优化
  • 简介:<正>一、关于德国历史上的三种刑事诉讼程序对于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当事人诉讼程序"和"职权诉讼程序",我们并不陌生。就其认识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这两个程序所处的各自内国刑事诉讼法之研究。[1]二是,对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中刑事诉讼程序之比较讨论。[2]除了这两个领域外,对"当事人诉讼程序"和"职权诉讼程序"的探讨,其实还有第三个角度,

  • 标签: 诉讼程序 当事人诉讼 不法行为 证据调查 证据制度 法兰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150 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同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75 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75 例,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对比护理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显示,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的应用中临床效果明显,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I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医院ICU内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0例/组。对照组与研究组中分别选择常规护理、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比心功能指标、舒适度评分、治疗时间。结果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NT-proBNP水平更低,研究组中舒适度评分更高(P<0.05)。对比于对照组,研究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舒张压、收缩压,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同时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为重症监护室所收治,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的观察组各52例患者,对比两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及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急救反应与院内反应时间有效缩短(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给予标准化护理程序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压指标水平,更可有效缩短急救与院内反应时间,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重症监护室 心力衰竭 实施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方法将该校2016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测试,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绝大部分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表示接受和支持。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体制改革开创了新观念和新格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及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 标签: 高职医学 翻转课堂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实施过程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本院接收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的 5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 n=28 例)和观察组( n=28 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对两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团队建设、预充管理、患者准备、术后监护和术中配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体外膜肺氧和技术实施过程中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标准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研究。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收诊的82例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标准化护理程序的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干预前、干预后33.24±2.12、54.12±2.12、4.12±0.23、5.45±0.42和33.24±2.34、42.35±3.24、4.32±0.28、4.63±0.36,干预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救治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分别为(7.14±1.24)、(14.24±1.65)和(2.35±0.24)、(6.62±0.54),有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标准化程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理想,救治反应和院内反应时间缩短,这种措施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 实施效果 研究
  • 作者: 邓琦英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08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死亡率、致残率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ICU4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标准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心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率(HR)、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分别为(86.21±3.05)次·min-1、(80.24±4.22)mmHg(1mmHg=0.133kPa)、(128.35±5.08)mmHg,低于对照组的(90.05±2.78)次·min-1、(88.61±4.28)mmHg、(157.28±10.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3.77±1.24)[L/(min·m2)]、(54.24±6.08)%,高于对照组的(3.12±0.98)[L/(min·m2)]、(50.18±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四个维度评分分别为(90.05±1.05)分、(89.33±1.68)分、(90.05±1.27)分、(91.34±1.38)分,高于对照组的(85.36±2.28)分、(85.31±1.28)分、(86.91±1.34)分、(85.81±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舒张压、收缩压,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同时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心力衰竭 标准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程序化组,每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水平。结果:程序化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程序化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出常规组(P<0.05)。结论: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工作当中,有助于促使急救时间缩短,提升救治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提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过程 程序化急诊急救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在ICU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3月收诊的52例ICU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措施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的总剂量和平均剂量,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ICU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取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镇静药物剂量,还能够缩短患者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这种护理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 ICU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 实施效果
  • 简介:2009年6月15日上午9点半,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第一法庭内,浦东新区检察院诉被告余新付犯故意伤害罪一案开庭审理。被告人余新付是外地来上海以拾荒为生的农民,因在建筑工地上捡拾钢筋废料时与工地人员发生争执,用水泥块将工地负责人陈某砸成轻伤。

  • 标签: 上海浦东新区 量刑程序 试点经验 定罪程序 法院 建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