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研究

郑海霞(第一作者),况姗(通讯作者)

重庆市涪陵区儿童医院(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 重庆涪陵 408000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I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231月至6月医院ICU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0/组。对照组与研究组中分别选择常规护理、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比心功能指标、舒适度评分、治疗时间。结果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NT-proBNP水平更低,研究组中舒适度评分更高(P0.05)。对比于对照组,研究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舒张压、收缩压,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同时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

引言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损伤,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其患病风险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且仍在逐年攀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因为心力衰竭独特的病理特征,常发生病情反复和进行性加重的情况。所以在重症监护室中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进行了审核,予以了通过。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在医院ICU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30例/组。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具体如下:

(1)急救护理:①密切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脉搏,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全力配合医生的工作,对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评估。时刻注意患者肤色和体温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需要及时上报至主管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②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并且对输液的速度和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多的负担,一般24h输液量应不超过1500mL,输液速率在20~30滴/min左右,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做适当调整。③严密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将其维持在95%~98%左右,若有低氧血症发生,需即刻予以吸氧,以防心脏衰竭;对于血氧饱和度下降至低于94%者,需即刻告知医师,必要时按医嘱予以抗心衰药物使用。(2)心理护理:患者在重症监护过程中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其可对病情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患者心脏的负担。所以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并进行相应的疏导;耐心安抚、鼓励患者,通过讲述成功案例、语言暗示等方式,引导患者正视自身病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3)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同时,明确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有效提高依从性。严格制定患者的饮食,多食用高热量、低盐、营养丰富的食物,并进行相应的用药指导。

1.3观察指标

两组间对比心功能指标、舒适度评分、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1)心功能指标选择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在清晨患者空腹时进行肘部静脉血液的采集,对血液样本开展离心处理,离心速度、离心时间分别为3000转/min、10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2)舒适度评分:在舒适度评估时,一般舒适度状况量表(GCQ)被作为评估工具,量表总分在28-112分之间,分数与舒适度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在对照组中,年龄31-84岁,而在研究组中,年龄29-87岁,在两组之间,对比一般资料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n)

性别(n)

年龄(x±s,岁)

心功能分级(n)

III级

IV级

对照组

30

17

13

58.02±7.65

20

10

研究组

30

15

15

58.67±7.41

21

9

χ2/t值

0.268

0.334

0.077

P值

0.605

0.739

0.781

2.2两组心功能指标和舒适度评分对比

在护理后,两组NT-proBNP水平、舒适度评分相比于护理前均得到改善,而在与对照组对比后发现,研究组中NT-proBNP水平更低,研究组中舒适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心功能指标和舒适度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n)

NT-proBNP(ng/mL)

舒适度评分(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451.42±28.53

393.26±20.65

81.42±5.97

93.25±6.30

研究组

30

450.07±29.21

358.49±17.84

81.17±6.15

102.80±6.57

t值

0.181

6.979

0.160

5.747

P值

0.857

0.000

0.874

0.000

2.3两组治疗时间对比

对比于对照组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研究组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时间对比(x±s,d)

组别

例数(n)

ICU治疗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30

8.42±1.60

13.91±2.87

研究组

30

6.57±1.32

10.38±2.50

t值

4.885

5.080

P值

0.000

0.000

3讨论

心脏储备能力能够代替损伤的能力,所以患者在罹患心力衰竭的前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在心脏功能受到进一步损失之后才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气促、胸闷,常伴有下肢水肿、乏力、头晕等症状,需要对患者进行非常全面的护理。标准化护理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护理方法,其能够使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化,护理服务内容系统化,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尽可能减少护理过程中差错事件的发生,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基于标准化程序开展的急救护理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改善预后。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产生的各种负性情绪进行疏导,有效减轻其心理应激,使患者更主动地配合各项救治工作,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进行饮食控制,能够让患者在治疗之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其对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的依从性,还可以让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标准化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心率水平,减轻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淑珍.标准化护理程序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6):55-57.

[2]强睿.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观察和睡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1973-1975.

[3]刘菲菲.标准化护理程序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病人急救效率、心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32):4466-4468.

[4]许洁,周碧瑶,李萍.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