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书院对清代学术影响极大,对文学的发展亦有推助之功。桐城文派能绵延二百余年,有诸多原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是靠书院讲学来传衍。包括姚鼐在内的众多名家都曾主持书院讲席,且历时较长,培养出众多弟子,几乎代有传人。依此传衍途径,桐城文派在广西形成包括吕璜、朱琦、彭昱尧、龙启瑞、王拯在内的“岭西五家”;在河北,经过张裕钊、吴汝纶、王树椅等人的努力也形成风气。桐城文派因此以东南一隅为中心扩展开来,在地域上获得一种平衡,形成既有时间长度又有空间广度的全国性文派。文学流派的传衍方式有多种多样,然而像桐城文派这样以书院为媒介颇有规模地传衍,则前所未有,从中亦可稍见教育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 标签: 桐城文派 书院 讲学 传播 文学史
  • 简介:座落在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氏书院,又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至二十年(1894),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建筑。

  • 标签: 陈氏书院 广雅书院 《陈氏族谱》 建筑装饰 陈姓 宗祠
  • 简介:香港政府自1963年为推广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了中英双语并重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 传承 书院 香港政府
  • 简介: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反思应当从近代大学的诞生作为起点,洞察其先天的弊病所在,然后寻求改革之路.书院制度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近代学人在西式教育占据主流的情势下并没有放弃使书院精神在大学里的延续,他们倡导的中西合璧、取长补短的大学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大学改革仍旧具有启发意义.书院传统内涵极为丰厚,可以作为当今大学改革的思想理论资源,在重新造就大学之大方面发挥其作用.

  • 标签: 书院 传统承传 大学精神 理论资源
  • 简介:“岭西五大家”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广西桐城派的作家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兴盛,离不开早期在当时广西省城书院学习切磋的经历。而“岭西五大家”也不同程度地对广西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即从“岭西五大家”与广西书院的关系,探寻清代中期广西书院发展的情况,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当地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形成文化繁荣局面。而本乡大批才学之士的出现,也有可能反过来推动当地教育的发展,成为延续本乡学术、文化传统关键所在。

  • 标签: 岭西五大家 榕湖经舍 秀峰书院
  • 简介:明代心学是批判程朱理学的产物。不但心学的建构是与书院密切关联的,而且面对官方的禁学,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门人纷纷创建、修复书院以传播心学,使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为解决书院研究、传播心学与教授科举应试知识的矛盾,心学家主张将书院应试教育与传播心学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表里,使书院在研究、传播心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书院 明代心学 理论建构 传播 科举应试
  • 简介:作为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制度,中国早期书院和中世纪大学对后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二者形成机制、办学精神、教育目的、课程、管理方式等角度出发,分析二者异同,以期对现有的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经验。

  • 标签: 书院 中世纪 大学 比较
  • 简介:台湾书院指的是清朝时期台湾社会按照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规范与制度、创建设立的以中华民族文明与儒家思想文化教育为重点的求学治学场所。台湾书院具有极为丰

  • 标签: 两岸儒学 书院两岸 儒学同源
  • 简介:漳州丹霞书院从创建到办学废止历时近200年,期间历经兴废变革。书院的办学特色有三:一是教儒家经典,培养致世之才;二是聘名师主教,树立贤良典范;三是重立志树品,塑造有为之士。

  • 标签: 丹霞书院 兴革 办学特色
  • 简介:赣南书院文教始创于唐,繁盛于宋元,历明清而不衰,赓续千年之久,迄至近代,才逐渐为新式学校教育所取代。据有关资料统计,江西的书院,继唐代以来,始终处在全国之首。最为突出的是宋代南安府的道源书院、虔州的濂溪书院、明代的阳明书院三所书院

  • 标签: 濂溪书院 传统文化精神 赣南 对联 学校教育 资料统计
  • 简介:明代天启《白鹿书院志》将余干布衣大儒胡居仁列为明代白鹿洞书院首位洞主,实际上吉安庐陵人周孟中于成化二、三年之间应江西提学佥事李龄之聘出任书院洞主,较胡居仁主洞要早,周孟中应为明代白鹿洞书院首任洞主。周孟中不见于诸白鹿洞书院志,与其出任洞主时书院刚刚恢复及任职时间不长和周的文集世所罕见等因素有关。

  • 标签: 白鹿洞书院 明代 首任洞主 周孟中
  • 简介:书院改制因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近十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日渐重视。"知古"可以"鉴今",研究其中的得与失、是与非,旨在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鉴于此,编辑部本期特以专题形式集中刊发"近十年书院改制研究述评"、"书院改制对中国高等教育近现代化的影响"、"晚清书院向近代学术转型的内外条件"、"清末四川省会书院改制前后的两难及其变通"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 标签: 内外条件 书院 学校转型 近代 晚清 中国高等教育
  • 简介: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人才培养机构。其名始于唐代,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至清末废止,前后共存一千多年。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高于一般私学,收藏大量图书,学生自学读书,在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显著的特点,在中国古代人才培养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纵观历代书院,它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 标签: 古代书院 人才培养 培养人才 白鹿洞书院 高校教师 学术研究
  • 简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对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书院制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体现书院制学生党建创新的原则,应从创新组织考核制度、创新党员评价体系、创新党日活动形式、丰富党课教育模式、拓展党建工作队伍等五个方面,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路径。

  • 标签: 书院制 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党建 创新路径
  • 简介:作为以宿舍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变革的产物,现代大学书院制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得到实践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9所实施书院制改摹的高校进行了实证调查,发现:书院制在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扩大交友平台、提高全面素质、丰富大学生活、捉供生活便利、打造第二课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还存在学生对书院制认可度不高、身份认同感不强、融合教育基础薄弱、通识教育未形成主流、导师育人作用有限、书院与学院关系不清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书院认同、融合教育、通识教育和导师育人四个方面对书院制改革的影响要素进行了进一步剖析。

  • 标签: 书院制 住宿学院制 本科教育
  • 简介: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着小团体意识较强、理想信仰认识模糊、文化基础薄弱等教育管理难点,再加上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针对性不强,敏感度不够,存在着一些管理缺陷。自2005年开始,部分大陆高校开始进行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书院制管理模式的特点,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三贴近"工作,强化学生的"四个认同",完善奖助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 标签: 书院制 少数民族大学生 教育管理 新模式
  • 简介:宋代是我国文化高度发展和发达的时期,庆历新政中,国家设置学田以解决办学经费困难,使学田进一步制度化。学田制度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为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集中社会办学的力量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为教育体制的改革,形成多层次衔接的教育体制以及为国家在人才的培养、选拔、输送上开辟新的道路创造了物质条件,是我国而且是世界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改革。

  • 标签: 学田 书院 官学 教育经费
  • 简介:摘要:书院导师制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该制度与全人教育理念紧密相联,并受到国家政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书院导师制具备全方位育人的潜力,并能与思政教师实现有效的协同作用。通过构建和应用实践教学平台,该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面对当前实践教学的多重挑战,基于书院导师制的教学改革策略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该制度不仅有望在更多学科和专业中得到应用,还具有国际化和全球应用的前景。

  • 标签: 书院导师制 思想政治教育 全人教育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阵书院制办学的浪潮,各大高校牢牢抓住小寝室育人阵地,构建大思政的全新格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书院制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指出取得教育成效的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成长成才为目标,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以价值文化为引领,营造特色育人环境等举措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旨在对书院制管理模式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提供指导。

  • 标签: 书院制管理模式 高校 大学生思政教育 现状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