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应用静脉套接神经吻合修复神经缺损18例,取得较好疗效.该术式可避免牺牲另外神经,不易粘连,应用膜技术诱导组织再生,促进神经恢复.同时该术式利用"桥梁"样结构,增加静脉壁的支撑力,扩大了静脉移植修复缺损神经的长度.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性缺损 静脉套接式神经吻合 神经修复
  • 简介:神经阻滞可分为四类:①中轴神经阻滞(如腰麻、硬膜外麻醉);②神经丛阻滞(如臂丛、腰丛神经阻滞);③外周神经阻滞(如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④椎旁阻滞(属于一种中轴神经阻滞,但可单侧阻滞)。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神经丛及外周神经阻滞的进展。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 臂丛 尺神经阻滞 单侧 椎旁阻滞 正中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膝部以下手术的患者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阻滞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方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操作时间方面,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5.64±1.7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3.29±2.99)min;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满意情况,实验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对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腘窝坐骨神经 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菌株对中药黄连、鱼腥草和大蒜体外抗菌活性。方法:1,菌种鉴定采用常规方法或用API试条和VITEK自动细菌分析仪:2,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IC);3,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黄连、鱼腥草(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原料即合成鱼腥草),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差;大蒜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强。黄连、鱼腥草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中介的肠球菌也有抗菌活性。结论:目前中药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的判定尚无标准可以遵循,中药学工作者应加强临床疗效与基础的相关性研究。

  • 标签: 黄连素 鱼腥草素 大蒜素 体外抗菌活性 琼脂平板稀释法 菌种鉴定
  • 简介:摘要肺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治疗和预后上有显著差异。SCLC的肿瘤细胞可表达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标志物,其中关于嗜铬粒蛋白A(CgA)与突触(Sy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胃泌释放肽前体(Pro-GRP)与SCLC的相关研究较多。CgA、NSE及Pro-GRP水平均与SCLC的分期有关,广泛期患者其水平显著高于局限期患者,且其表达与较低的生存率显著相关。Syn作为SCLC的辅助诊断指标时敏感度高于CgA,且在SCLC与低分化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NSE是目前临床上SCLC中使用最多的肿瘤标志物;Pro-GRP在SCLC与NSCLC的区分上具有强于CEA和NSE的诊断优势。尽管这些NET标志物均不是SCLC的特异性标志物,但它们联合运用或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与CT联合使用或许能提高对SCLC的鉴别诊断水平,且它们在疾病的分期上有一定的价值,而疾病分期对SCLC治疗策略的制定十分重要,它们的检测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嗜铬粒蛋白A 突触素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食管鳞癌神经侵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3例术前行IVIM成像检查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及IVIM成像序列检查,计算表观扩散系数、扩散系数、灌注系数及灌注分数值。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食管鳞癌神经侵犯IVIM成像检查情况及其诊断效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效能。结果(1)入组患者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为60(43~74)岁。63例食管鳞癌患者中,神经侵犯17例,无神经侵犯46例。神经侵犯和无神经侵犯患者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淋巴结转移(有、无)分别为0、6、11例,0、3、13、1例,15、2例和6、24、16例,1、22、23、0例,12、34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2.49,χ²=19.58,P<0.05)。(2)食管鳞癌神经侵犯IVIM成像检查情况及其诊断效能:神经侵犯和无神经侵犯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值、扩散系数值、灌注系数值、灌注分数值分别为(2.21±0.33)×10‒3 mm2/s、(1.46±0.31)×10‒3 mm2/s、32.50(15.55,46.75)×10‒3 mm2/s、(0.34±0.09)×10‒3 mm2/s和(2.45±0.45)×10‒3 mm2/s、(1.72±0.38)×10‒3 mm2/s、34.85(23.43,51.20)×10‒3 mm2/s、(0.42±0.13)×10‒3 mm2/s,两者表观扩散系数值、扩散系数值、灌注分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2.52,-2.34,P<0.05);灌注系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P>0.05)。2位影像学诊断医师对63例食管鳞癌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值、扩散系数值、灌注系数值、灌注分数值测量的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6、0.92、0.89、0.9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表观扩散系数值、扩散系数值、灌注分数值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0×10‒3 mm2/s、1.68×10‒3 mm2/s、0.41,AUC分别为0.67[95%可信区间(CI)为0.54~0.79)、0.70(95%CI为0.58~0.81)、0.69(95%CI为0.57~0.80);联合扩散系数值和灌注分数值诊断食管鳞癌神经侵犯的AUC为0.74(95%CI为0.62~0.84),截断值为0.20,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56.5%。结论IVIM成像参数扩散系数值及灌注分数值可进行良好术前评估及预测食管鳞癌合并神经侵犯,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

  • 标签: 食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神经侵犯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的损害。糖网病中神经视网膜的损伤过程及机制十分复杂。促红细胞生成(EPO)是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聚焦于EPO与糖网病关系,结果表明在糖网病早期EPO起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维生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把6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补阳还五汤联合维生B12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用维生B12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维生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有利于改善症状,疗效确切。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补阳还五汤 维生素B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维生D与血清离子钙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其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变组(60例)和未病变组(4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病变组和未病变组的血清维生D、离子钙变化,并与对照组作对比,分析血清维生D、离子钙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未病变组治疗前血清维生D、离子钙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病变组治疗前血清维生D、离子钙较其与两组均明显较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治疗后其血清维生D、离子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未病变组和病变组组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维生D、离子钙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显著正向相关性(r=0.531,P<0.05)。结论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维生D与血清离子钙等水平变化差异十分明显,且血清离子钙与血清维生D之间呈正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血清维生素D 血清离子钙 变化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甘精胰岛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睡前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木丹颗粒口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4周时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腓总神经导速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71%,30/35)高于对照组(62.86%,22/35),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O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神经导速度及感觉神经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运动神经导速度及感觉神经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甘精胰岛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降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神经导速度,改善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甘精胰岛素 神经传导速度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1(Galectin-1)在神经母细胞瘤(NB)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该基因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儿内科初次治疗且资料完整的NB患儿6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儿NB组织中Galectin-1的蛋白表达。培养NB细胞株SH-SY5Y,分为siRNA-Gal1组(转染Galectin-1干扰序列siRNA-Gal1)、siRNA-NC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siRNA-NC)和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Galectin-1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3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力,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Galectin-1、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62例患儿组织中,Galect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35%,且在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分期Ⅲ~Ⅳ期、危险度分层高危组及发生骨转移的患儿NB组织中Galectin-1蛋白阳性表达率(78.57%、78.05%、84.00%)较Ⅰ~Ⅱ和Ⅳs期、低中危组、无骨转移者(50.00%、52.38%、59.4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RNA-Gal1组与siRNA-NC组和空白组相比,细胞中Galectin-1 mRNA(0.23±0.06、1.04±0.05、1.00±0.08)和蛋白表达量(0.23±0.05、0.86±0.06、0.84±0.0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RNA-Gal1组24 h、48 h、72 h和96 h时的细胞吸光度值均低于siRNA-NC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RNA-Gal1组与siRNA-NC组和空白组比较,细胞迁移能力(101.55±5.56、137.24±5.14、132.76±7.46)和侵袭能力(78.21±5.08、114.46±7.31、120.06±6.47)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iRNA-Gal1组与siRNA-NC组和空白组比较,Vimentin蛋白表达量(0.24±0.03、0.69±0.07、0.70±0.06)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量(0.77±0.09、0.29±0.05、0.33±0.04)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alectin-1蛋白在NB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35%,可能参与了NB的恶性化过程,沉默Galectin-1的基因表达可抑制N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有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半乳糖凝集素-1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沉积病(neuronalceroidlipofuscinosis,NCL)为一组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已经发现10种不同的亚型,其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内可溶性或膜性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病理学特点为神经细胞内出现具有自发荧光特性的黄色脂褐沉积,伴随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和视网膜细胞脱失;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颗粒型、曲线体状、

  • 标签: 质脂褐素沉积 神经元 诊断策略 表现规律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遗传学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主要表现为痛经、不孕、盆腔包块。有学者推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缩宫受体(oxytocinreceptor,O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与痛经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NGF、OTR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疼痛之间的关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神经生长因子 缩宫素受体 疼痛 receptor 正常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维生B12穴位注射与常规肌肉注射在治疗颈椎病患者中对神经恢复的效果。通过这一比较,探索是否特定注射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治疗策略。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120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实验组接受维生B12穴位注射,对照组接受常规肌肉注射。治疗周期为6周,每周一次。采用神经功能恢复评分(NFRS)和疼痛评分(VAS)作为主要评估指标,通过基线和治疗后的比较,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评估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NFRS评分较基线提高显著,平均提高30%,而对照组提高18%;实验组的VAS评分改善也更为显著,平均减少45%,对照组减少25%。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的改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维生B12穴位注射在促进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恢复方面,相较于常规肌肉注射,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建议在临床上考虑采用穴位注射方式,以提高治疗颈椎病的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穴位注射的长期效果及其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 标签: 颈椎病 维生素B12 穴位注射 神经恢复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抗生是常用的临床药物,维生C也是人们常吃的保健药品,不过在生活中却往往存在着误区:人们会认为维生C能够提高免疫力,对抗生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于是将两者一起服用。实际上,这反而会对抗生的疗效起到破坏作用。

  • 标签: 维生素C 抗生素 同服 辅助治疗作用 临床药物 保健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