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异国女性形象书写经历了从“西方主体化”到“东方主体化”再到以“主体间性”视域来观照异国女性的过程。这些形态各异的异国女性形象,既呈现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对异国文化和异国女性的社会集体想象,又传达了中国现代女性的性别经验与个人体验。她们是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建构身份、确立自我认同的重要路径。

  • 标签: 现代女作家 异国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 简介:同中国现当代社会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一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也历经了长途跋涉和步履蹒跚的艰辛。解放前,胡适、周作人和朱自清等学者都从事了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研究,但不管他们是从进化论还是循环论抑或用史学家的眼光来关照新文学,其目的都是为新文学确立历史主体地位,这种文学史是一元形态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时间里,文学史的书写又受到当时政治体制的影响。

  • 标签: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书写 新中国成立 生态批评 生态视角 多元化
  • 简介:长期以来,对草明在1930--1940年代中短篇小说的研究,不仅相当不够,而且也较多地放在了单一的“左翼”文学视角。当“左翼”思潮相对冷却之后,就感觉到了研究的困难。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恰切的研究角度。其实,如果从城市现代性的角度来认识草明,可以认为,草明的作品,包括其他“左翼”作家作品,也是一种城市叙述,尤其是对于城市产业工人生活、人格、意识形态的揭示,是自晚清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表现。

  • 标签: 20世纪30-40年代 城市产业 现代性 草明 左翼 叙述
  • 简介:在中国传统的史书中,对人物的记述总是受到史家的重视。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具体到文学史这一专门史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便主要是作家。如何对作家进行选取、介绍与编排,是每一部文学史著作都绕不开的问题。德国汉学家顾彬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后文简称《顾史》)也不例外。《顾史》的现代文学部分中,其编排体例虽然是作家、文体和文学思潮并存,但整体上仍是以一个个的作家为线索串联起来的。

  • 标签: 文学史书写 中国文学史 20世纪 顾彬 郁达夫 “论”
  • 简介:80后作家的创作已广为文坛关注,本刊认为钱好的《挣扎于精神困境中的书写》作为80后作家在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上的展示,也值得一读,特予推荐。引言作为中国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格非一直因其细腻玄奥的语言风格,交叉错乱的时间空间序列,和蛛网一般的叙事结构而备受关注。但除此之外,很少见到有对其作品其他方面,尤其是精神分析方面的细致研究。这无疑是一个很

  • 标签: 精神困境 中短篇小说 俄狄浦斯情结 八十年代 病态心理 九十年代
  • 简介:通过对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五部获奖作品《俄罗斯陆军腰带》(马晓丽)、《如果大雪封门》(徐则臣)、《香炉山》(叶弥)、《我的帐篷里有平安》(叶舟)、《良宵》(张楚)进行细读,本文认为,这些获奖小说的共性在于都关注我们时代人的精神世界,辨认并书写日常生活中那些有精神品质的人。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历经困难,穿过层层屏障,找到与美善、与明亮、与良知、与信仰,也与爱有关的精神归宿。挣脱对现实生活的琐屑描摹,而去书写人物精神品质与精神追求的不凡,这是这些作品之所以获奖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 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