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雨水录作为一个雨水爱好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这小雨淅沥中踽踽独行。喜欢不多的雨珠,顺着发梢滑下,悬挂在脸颊像梦一样闪烁。偶尔的车笛偶尔的犬吠,我都视为雨水的一部分斑斓的部分,明净的部分,不假思索的部分我知道享受的不止我一人。我的前面那个著名的精神病患者,一边小跑一边打着手势

  • 标签: 组诗 书写 灵魂 精神病患者 爱好者 雨水
  • 简介:苍白无力的文章,一定是缺乏感情的文章。一位作者,对身边人身边事漠不关心,肯定写不出带着温度的文章,诗歌的写作尤其如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写作者要能够感知身边花岗岩的冷暖,要疼爱脚下的小草,要嗅得到泥土的芳香。

  • 标签: 创作谈 同我 身边人
  • 简介:社会两极分化作为都市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阐释。大卫·哈维认为都市不断增长的社会不平等是新自由主义化过程的必然特征:“新自由主义化过程从一开始就是一项旨在重新恢复阶级权力的计划。”[1]而都市贫民的大量存在就是都市两极化的一个明证。每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历史地理不同,城市里的贫困人口类型也不尽相同。就台湾地区来说,

  • 标签: 都市 台湾小说 贫民 新自由主义 书写 社会问题
  • 简介:在中国散文史上,归有光并不是一位非常显赫的作家,他没有司马迁、韩愈、苏轼这些名字所具有的光焰和气势,如果说韩文如潮,苏文如海,归有光的散文只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以它的明净、朴素而自成面目。归有光的散文作品被选入古代各种古文选本和现代语文教材,他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以《项脊轩记》、《寒花葬志》、《先妣事略》为代表的叙述家事亲情的作品,这些干净朴素的文章感动了后世无数的读者,五百余年文脉不绝如缕。

  • 标签: 女性书写 中国散文史 先妣事略 寒花葬志 项脊轩 世美
  • 简介:著名同志小说家邱妙津一直具有勇于突破传统的写作手法,过渡到最后的两部长篇《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抒情手记成为邱氏身后最负盛名的小说形式。论者认为邱氏早期作品技巧未获充分磨练,后期则表现出女同志身处主流社会的境况,因而备受重视。本文拟说明故意布置令读者困惑的书写策略,不但是邱妙津前期作品的特点,同时也是后期作品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从人物关系与脸孔的角度审视,小说主人公既渴求与他人完美和谐的情谊,却又屡屡戴上假脸,认为分离、痛苦是一种极致的爱情,充满矛盾。抒情手记能容纳对立,这似乎是《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较其少作获得好评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邱妙津 小说 书写 真实 他人
  • 简介:马采西亚建国后对华人文化的区别对待,使大马华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进而直接催生了马华文学的反乌托邦书写。一方面,对文化中国的美好想象形塑了文化乌托邦,但是融入过程中的失落感和文化归属的焦虑感迫使作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原乡在想象中被“误读”.打上了华人家族垦殖史的深深烙印而成为作家们的“乡土乌托邦”。原乡“误读”和反乌托邦书写的纠缠.不但展现出马华作家们新时代的思考面向和轨迹,而且表达了他们对故土、家园在工业化社会的强势侵袭下不断变异而感到的无尽担忧。

  • 标签: 马华文学 反乌托邦 原乡“误读”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对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肯定。本文主要聚焦于眷村文学、客家文学和原住民文学研究三方面。眷村文学研究聚焦于文本中所展示的眷村历史和眷村生活图景,揭示生活在眷村的人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家国情思;客家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中所展示的民风、民情和民俗,展示其蕴含的客家生态文化;原住民文学研究重在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解读。在整体性、关联性上,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仍有进一步开拓和提升的空间。

  • 标签: 台湾文学 族群书写 眷村文学 客家文学 原住民文学
  • 简介:本文从文化研究视域出发,主要以1900-1950年间曾旅居新疆的两位英国领事夫人的旅居记述为文本,分析她们笔下的新疆——停滞、蒙昧软弱,却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形象,以及隐合的帝国书写策略——挪用、否定贬低、审美、自我确认,以及个人化,说明旅行文本与政治的共谋,旅行书写是一种政治介质。

  • 标签: 新疆形象 书写策略 旅行书写
  • 简介:昆曲中的上元节《紫钗记》是节令民俗色彩突出的一部戏。在第五出《许放观灯》中,"金销通宵启玉京,迟迟春箭入歌声,宝坊月皎龙灯澹,紫馆风微鹤焰平。"节日融注着人们企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庆赏丰年的美好愿景。"金吾不禁夜",元宵节允许夜行,这对于封建礼教下的妇女来说,更是难得的自由。第六出《堕钗灯影》中,主要人物纷纷出场。"于万烛光中,千花艳里,将笑语遥分,衣香暗认。

  • 标签: 传奇作品 民俗书 金吾不禁 《紫钗记》 紫玉钗 小玉
  • 简介:高远的小说或多或少的隐晦传达出一种精神的焦虑和主体物化后,情感关照的某种怅然若失。《鲜花与粪土》文本中的城市,只是一具躯壳和符号,抽象能指的冰冷符号。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男人和女人,被他笔下的几位戏谴生活且混沌暧昧着的叙事主体所高度概括和代表了。

  • 标签: 鲜花 小说 书写 心灵 叙事主体 符号
  • 简介:梁小娟:您曾多次获奖,如第二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新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人民文学》年度奖、《上海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并入围"郁达夫"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这些奖项是对您小说创作的肯定,至少说明您的作品里有能够打动读者的东西存在着。您的小说标题都特别有诗意,如《淡绿色的月亮》、《第三棵树是和平》、《鸽子飞翔在眼睛深处》、《雨把烟打湿了》、《穿过欲望的洒水车》、《毛毛雨飘在没有记忆的地方》等等,感觉您是一个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作家,是什么带给您源源不断的写作爆发力和想象力?

  • 标签: 三棵树 《上海文学》 须一瓜 鲁迅文学奖 文学大奖 《小说月报》
  • 简介:“地域”这一概念,除了具有某一地理区域这一含义之外,其更深层次的内涵是指人文空间意义。地域的范畴不仅包括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也包括在此环境中生存的人们创造的人文景观,它们共同构成了某一地域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景观。新疆是哈萨克族聚居的区域,其独具草原游牧文化特色的哈萨克族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中国当代哈萨克族著名女作家叶尔克西成长、创作于新疆,她的作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新疆广袤草原的壮美风光,

  • 标签: 草原游牧文化 民俗书 地域文化 文化景观 人文景观 人文空间
  • 简介:接到参加"青创会"通知时,我正在柴达木盆地一座小城——德令哈,参加一份地方文学期刊的首发式,就是青年诗人海子曾经路过并写下著名诗篇《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中的那个德令哈。此时,我清醒认识到:此生,我的生活,乃至我的命运一定跟诗歌有关。瞬间,我做出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打车直奔海子诗歌陈列馆。

  • 标签: 海子诗歌 创作 书写 大陆 青藏 柴达木盆地
  • 简介:本文试图对贾平凹《老生》中的“新方志”书写进行命名并评价。论述了《山海经》作为全书结构枢纽所勾连起的中国方志传统,标示出小说风格从奇幻到写实的断裂,并从这一裂口入手去挖掘作品对于物质之“名”、“关系”和“乡村经纪”等地方性知识的呈现,深入剖析文本隐藏的“国家一地方”认知结构.进而指出小说所呈现的地方的残缺性与局限性。

  • 标签: “新方志”书写 贾平凹 《老生》 《山海经》
  • 简介:《正红旗下》的写作动机源于老舍对自身积蓄已久的满族情结的排遣。《正红旗下》叙说了19世纪末京城旗人的平凡故事,细腻描摹了彼时京城旗人的社会生活风貌,展现了时代嬗变期满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风云变幻。《正红旗下》充满了浓厚的自传色彩,是老舍对自己割舍不掉的旗人文化的一次全面而饱满的展示。《正红旗下》没有因为残缺而减少其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反而为读者和研究者留下了遐想的韵味。

  • 标签: 满族情结 故事讲述 旗人文化
  • 简介:《山有扶苏》的正文前引用了一段文字: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郑风靡靡,出自《诗经·国风·郑风》的这段引文不仅交代出小说标题的由来,更像是正文的引子,一段起“兴”,一份阅读期待,为接下来的叙事定调,暗示某段绮靡柔婉的故事即将开始。事实上,用典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特征。典故被缝合进文本,同时留下针脚、留下缝隙,进而留下文本生命力的呼吸孔道。生产性阅读也将循此而生。

  • 标签: 叙事 典故 “真” “幻” 元诗 书写
  • 简介:澳大利亚文学研究进入“跨国转向”以后,人们的注意力随之转移到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作家身上。欧阳昱是中澳文学交流中不容忽视的双语作家,“跨国书写”是他创作最典型的特征。无论是澳洲还是中国,在欧阳昱这面镜子中看到的都是“他者”。文章以欧阳昱的双语诗歌和英文创作为例,从文化身份、文本策略、文体风格三个方面梳理欧阳昱创作中的跨国书写特征,并分析其作品在中澳双边接受中的“他者化”遭遇的原因。

  • 标签: 欧阳昱 跨国书写 文学对话 摒弃 挪用
  • 简介:中国音乐剧作为一种“时尚新潮”的戏剧形态,脱胎于中国传统歌舞剧,借形于西方音乐剧。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音乐剧保持身份自觉是文化生存所必须的,也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历程。描红与书写都是中国音乐剧的创制形式,以书写的方式表达文化底蕴,阐释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百态,更能实现中国音乐剧的身份自觉。

  • 标签: 描红 书写 身份自觉 本土化 现代性
  • 简介:"新时期"以来,作家们书写城市最显著的创作特征是越来越倾向于在意识世界里虚构一座城市,而不是单纯地摹仿、再现现实中的城市,他们所建筑的城市是"想像之城",想像并不意味着所想像出来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意识世界里的城市和现实城市一样真实,甚至意识世界的城市更真实,它把现实世界未曾显现的一面展现出来。

  • 标签: 意识世界 新时期小说 创作特征 《上海文学》 小说题材 王安忆
  • 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著名的监狱电影,也是一部以"自由"和"反体制"为主题的电影。影片中的"自由"主题通过多种层面,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呈现于情节之中。劳动,阅读,书写,音乐,都在这些论题和背景下,自由伴随着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认同,支持着有关希望的叙述。

  • 标签: 《肖申克的救赎》 自由 反体制 象征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