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锁孔入路的概念由Wilson[1]1971年首先提出,Fukushima等[2]1991年报道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Taniguchi和Perneczky[3]1997年报道了颞下锁孔入路在鞍上和岩斜区病变中的应用。

  • 标签: 鞍区 锁孔手术 解剖 临床应用
  • 简介:幕上中量(30~60ml)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多样,内科保守治疗、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及微创手术均可采用,但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尚存争议。我科于2007年10月~2008年12月间收治高血压脑出血113例,采取随机研究方式将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幕上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等分为CT引导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组、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及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立体定向治疗 临床研究 CT引导 脑内血肿排空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预后均良好,均无癫痫再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较好,术中神经导航、皮层脑电图、术中超声等多种技术手段,是外科手术全切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青少年网络使用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25岁以下网民比例达51.8%;在校学生在网民中占31.7%。此外,中小学生玩游戏的比例由2008年末的69.7%上升到目前的73.8%。有16.4%的网民表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

  • 标签: 网络使用 青少年 行为问题 精神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标准、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DAI病人的l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2例DAI患者中93.55%(58/62)为交通事故致伤,6.45%(4/62)为坠落伤;按GOS标准:良好16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0例,2例好转后放弃治疗。结论除目前的CT诊断标准外,基底池、四叠体池和环池结构不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应成为DAI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之一;在康复期,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病人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年龄及脑出血灶部位等有关,高血糖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颅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 治疗 高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及症状学在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经颅内电极证实发作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的7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发作,分析其头颅MRI、电生理及发作症状学特点及定侧、定位信息。结果(1)头颅MRI:3例患者致痫区同侧颞枕交界区、枕叶或颞顶枕交界区病灶,2例患者致痫区同侧海马硬化,2例阴性。(2)间歇期放电脑区:2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3例为累及额、颞及后头部等多脑区,其中致痫区同侧颞区著1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2例为致痫区同侧半球弥漫性,颞区著1例,后头部著1例。(3)发作期脑电图:3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起始;4例为弥漫性起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致痫区同侧颞区著1例,同侧半球著1例。(4)发作症状学:6例患者视觉先兆,1例患者有头部先兆;5例患者有自动症发作,6例患者对侧肢体强直/强直-阵挛,其中4例患者既有自动症发作又有强直发作。结论与头颅MRI相比,间歇期VEEG、发作期VEEG及症状学提供了更多的定侧、定位信息,特别是症状学先兆及体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更大。而头颅MRI在一定程度上可造成误导,往往出现致痫灶同侧颞叶内侧结构的信号异常。

  • 标签: 癫痫 颞后-枕皮层 后头部癫痫 致痫区
  • 简介: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畸形不同外科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4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690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资料。其中,枕骨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9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10例,单纯后路减压术治疗90例。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3-13(平均8.20±4.34)分,术后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JOA评分和影像学改善情况进行1-14个月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为7-16(平均12.13±3.38)分,较术前分值显著提高(t=-5.976,P=0.002)。术后3d颈椎CT显示所有患者的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脱位完全复位者485例,颈髓MRI显示脊髓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3月颈椎CT显示骨性融合良好,颈髓MRI显示脊髓空洞消失或明显改善者512例。结论根据患者颅颈交界畸形是否稳定而选择不同术式,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关节不稳定性 复位 骨螺钉 内固定
  • 简介:痉挛性斜颈是神经科较为常见且难治的一组症候群。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Scott首先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斜视后,该方法即被神经科采用治疗痉挛性斜颈。但治疗剂量及方法不尽相同,副作用亦屡有报道删。因此,为了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合理应用剂量,使其既可产生良好疗效且又令副作用减少,笔者对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于门诊接受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A型肉毒杆菌毒素 痉挛性斜颈 毒素治疗 临床探讨 局部注射治疗 SCOTT
  • 简介: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收治的1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均有日间过度思睡(100%),1例(0.6%)存在猝倒发作,1例(0.6%)存在睡眠幻觉,1例(0.6%)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所有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头颅MRI均未见异常。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小睡实验(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均≦5min,均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开始于REM睡眠。结论:不可抗拒的日间过度思睡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PSG和MSLT检查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多导睡眠监测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的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颅咽管瘤 病理学类型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我院运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神经症179例(抑郁性神经症68例;焦虑症72例;神经衰弱39例),总有效率95.0%.经遇临床观察,该疗法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缓解抑郁、恐惧情绪,改善睡眠,减轻疼痛,调节血压,同时可以明显地减少抗焦虑、抑郁、安眠及镇静等蘖物的用蘖剂量,在进行生物反馈放松治疗的同时辅以其他心理治疗,疗效更明显。

  • 标签: 生物反馈 放松训练 神经症 生理活动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屏气试验检测,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特点。方法180例受试者编入正常对照组、MCI组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分析屏气指数(BHI)与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MCI组与正常组及AD组比较,BHI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BHI与视觉ERP的P300潜伏期的相关性最强(r=0.411,P〈0.001);MCI组不同CVR状态下,各组受试者脑动脉硬化及血管狭窄检出率有差异,事件相关电位(ERP)和TCD常规检测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HI的改变与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CVR检测有助于MCI的病因诊断。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经颅多普勒 脑血管反应性 屏气指数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前,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证据与实践、指南与应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尽管患者可能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其结果并未达到指南的目标要求。脑卒中的高额治疗费用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优化当前医疗模式,全面认识并早期治疗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持续改善医疗质量和效果,增加预防、早期监护和康复治疗的投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才会在远期看到治疗费用的节省。

  • 标签: 循证医学证据 脑血管疾病 临床实践 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表达的影响,评价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纳入住院治疗的颅脑创伤患者32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于规定时间皮下注射r—huEPO。对照组不予r—huEPO处理,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颅内压及脑水肿变化情况;两组均在研究时间静脉采血,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分析各组NSE变化。结果从临床征象比较,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恢复较好;两组患者血清NSE均随时间变化表达不同,治疗组血清NSE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是较为敏感特异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指标,利用r—huEPO进行红细胞动员,可通过各种机制抑制颅脑创伤后的继发病理损害及其过度炎症反应,对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颅脑创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2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对其中24例发生再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再出血发生在术后6h内12例,术后7-24h8例,术后25~72h4例。再出血的发生与术前、术后收缩期血压的变化明显相关(P〈O.05),而与舒张期血压无关。24例患者,治愈好转19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4例。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但手术应在再出血6h后、积极控制血压的条件下才能减少再出血的风险,从而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治疗 再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解郁化痰颗粒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诊断和纳入标准将抑郁症伴失眠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用解郁化痰颗粒联用帕罗西汀片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帕罗西汀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4周。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定比较临床疗效,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解郁化痰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HAMD、PSQI量表积分值明显减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组间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郁化痰颗粒针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解郁化痰颗粒 抑郁症 失眠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小儿脑动脉炎的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商丘人民医院儿科脑动脉炎的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6~20mg,同时加用低分子右旋糖苷10ml/kg,静脉滴注,1次/d,部分颅内压增高患儿,给予20%的甘露醇,2~5ml·kg-1·次-1,1次/12h,或短期加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持续用药2~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有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10例有效,总有效率66.7%,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7%和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脑动脉炎疗效满意,有效扩张脑动脉的同时可对红细胞聚集和血栓的形成达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苷 脑动脉炎
  • 简介:肺炎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病情恶化和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被称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本文通过对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为预防和控制该并发症提供一些依据。

  • 标签: 卒中 肺炎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