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常规化疗的已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1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照组化疗后不加rhIL-11,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下降程度,尤其是化疗后七至十四天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加用rhIL-11能够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减少严重的出血症状的发生及血小板悬液的输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rhIL-1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rhIL-11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在孕11至14周胎儿畸形检出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孕11~14周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引产后证实为胎儿畸形的孕妇,分别进行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将2组孕妇引产最终检查结果予以比较。结果58例孕妇共计61个胎儿,其中,胎儿畸形共计67处,经腹部超声检出49处,检出率为73.1%;经阴道超声检出共计61处,检出率为91.0%。比较差异显著,故具统计学意义(χ2=7.309,P<0.05)。结论对高龄、有高危病史以及腹部超声检查存在困难的孕妇可采用阴道超声以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

  • 标签: 孕11~14周 胎儿畸形 检出率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PPIV基因高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体外增殖能力、黏附和侵袭试验检验HO-8910PM、HOPcDNA和HODPPⅣ细胞恶性行为差异;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吖啶橙染色、DNAladder、透射电镜以及Westernblot检测Fas/Bcl-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探讨HO-8910PM、HOPcDNA和HODPPⅣ细胞中凋亡状况。结果DPPⅣ基因高表达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同时HODPPⅣ细胞的凋亡率、Fas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OPcDNA和HO-8910PM细胞(P<0.05);HO-8910PM和HOPcDNA细胞的Bcl-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ODPPⅣ细胞(P<0.05)。结论DPPⅣ基因高表达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恶性行为;凋亡可能是DPPⅣ基因发挥生物学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DPP Ⅳ基因 凋亡 抑制 卵巢癌
  • 简介:摘要华法林作为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但因其治疗窗较窄,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大,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华法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虽然近年来陆续推出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等),但因诸多因素限制未能在临床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关于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与华法林药代学和药效学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治疗剂量的个体差异;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也逐步被建立以指导个体化用药。现就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 剂量预测模型 个体化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5例结肠癌组织、33例癌旁结肠组织及1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Bag-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分析。结果Ba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Bag-1的表达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癌胚抗原(CEA)等无关。结论Bag-1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尸检老年不同年龄肝组织基因组DNA含量变化。方法选取低温(-80℃)保存尸检的新鲜肝组织样本37例,提取基因组DNA,并按照年龄分为4组:≤65(51.5±15.6)岁组6例,66~79(76.3±2.2)岁组8例,80~89(86.4±1.8)岁组11例,≥90(93.3±4.1)岁组12例,包括2例百岁老人,用紫外光谱法测定DNA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80~89岁组DNA含量(0.310±0.286)mg/ml,分别与≤65岁组DNA含量(1.665±0.529)mg/ml、66~79岁组DNA含量(1.393±0.424)mg/ml、≥90岁组DNA含量(1.147±0.333)mg/ml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80~89岁组DNA含量明显降低;(2)≤65岁、66~79岁、≥90岁3组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因组DNA含量有随龄逐渐降低的趋势;(3)≥90岁组DNA含量比80~89岁组DNA含量高。结论(1)人肝组织基因组DN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表明在衰老过程中,DNA的改变不仅表现在质的方面,在含量上也有所变化;(2)≥90岁组基因组DNA含量出现略有增高的现象。

  • 标签: 老年 肝脏 基因组DNA含量 尸检
  • 简介:日本京都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凑长博教授等人发现了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发病相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白血病的新药。据《朝日新闻》网络版22日报道,凑长博等人在实验中发现了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SPA1”,并对其功能做了细致研究。他们利用基因技术使刚出生的实验鼠体内的“SPA1”基因不发挥作用,1年后实验鼠开始

  • 标签: 日本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发病 基因 细胞增殖 蛋白质
  • 简介:<正>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高达2亿,已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HBV基因结构及表达产物、与宿主细胞DNA整合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将积极促进对HBV感染的防治。完整的、直径42nm的HBV(Dane颗粒)可分为外衣壳和核衣壳两部分:前者由外衣壳蛋白(HBsAg前S1蛋白、前S2蛋白)、多糖及类脂组成;后者由核心抗原HBcAg,e

  • 标签: 表达产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抗原决定簇 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基因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含ALDOB基因的重组PCMV5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以人HEPG2细胞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ALDOB基因。将PCR产物克隆进真核载体PCMV5内,构建含ALDOB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ALDOB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核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克隆的ALDOB基因与GenBank中已登记ALDOB基因序列100%同源。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LDOB蛋白在细胞质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约40KD位置有目的条带,与预期的重组ALDOB蛋白大小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含ALDOB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 标签: ALDOB 质粒 真核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OXA-23、OXA-24耐药基因研究。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PCR检测OXA-23、OXA-24耐药基因,并对扩增出的基因测序比对。结果90株鲍氏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同时对5种抗生素耐药的占81.6%;检出6株携带OXA-23基因(全部对美罗培南和亚安培南耐药)、均未检出OXA-24基。结论某医院流行产OXA-23型酶的菌株,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毛囊角化病患者体内 ATP2A2基因突变的结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 -2019年 12月由于毛囊角化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对应的健康人群抽取的外周血 DNA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血液中的 ATP2A2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扩增,并对进行 DNA测序工作。结果:本次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收集到的临床标本中包含 2个系谱以及 3个散发的患者,且一共存在 3个 ATP2A2基因突变的患者,其中包括 1例患者存在 ATP2A2基因缺失突变情况, 1例患者存在 ATP2A2基因插入突变情况以及 1例 ATP2A2基因错义突变,这几个基因突变都是当前报道不多的基因突变情况。并且,本次实验研究的健康组人员并未发现上述基因突变。结论:本次实验研究收集的毛囊角化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的 ATP2A2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的症状都会对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钙离子的转运产生部分影响,致使患者的表皮细胞连接以及分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 标签: 毛囊角化病 ATP2A2 基因突变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遵义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比例法对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的127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包括耐药决定区81个碱基在内的412bp片段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12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49株对利福平耐药,78株对利福平敏感。49株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中,31株rpoB基因存在突变(63.3%),突变位点为531、526和516等;511位点CTG→CAG(Leu→Pro)为新的突变位点;4株双位点联合突变,其中2例为新的联合突变GAC516GGC,ATC572CTC和CTG511CAG,CAC526AAC。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与rpoB基因突变相关,且存在地区差异。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rpoB 利福平 耐药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麻醉中麻醉药及其辅助用药的治疗个体化差异备受关注。目前,更多的研究在于阐明麻醉药物与转运蛋白、作用靶点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并发现麻醉药物的药效学及药动学与相关基因多态性存在密切联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麻醉用药使其安全平稳的度过手术期。

  • 标签: 麻醉药物 药物基因组学 基因多态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指将许多特定的DNA片段或cDNA片段作为探针固定于支持物表面,与待测的标记样品进行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得出靶基因的遗传信息,具有高通量、高集成、快速灵敏等优点,可在一次试验中对成千上万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研究。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涉及众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可筛选在炎性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上起作用的分子和起关键性调控作用的基因,揭示炎性细胞活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有国内、外学者利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或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制备的小鼠脓毒症模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肺、肝、脾等组织及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初步显示了这些组织中部分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改变,主要包括多种与全身炎症反应、信号传导、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出现上调或下调。基因芯片技术必将对人们认识脓毒症本质、改善脓毒症治疗效果产生越来越显著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基因芯片 脓毒症 基因表达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慢病毒(Lentivirus,LV)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基因至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方法,观察其转染效率。方法应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种质粒载体pGC-E1-GFP、pHelper1.0和pHelper2.0经脂质体转染重组,构建成表达GFP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vector-GFP,LV-GFP)。并从孕14天大鼠胚胎的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取经过5次传代神经干细胞,以1×105个细胞/500μl/孔接种于24孔板,分别按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iesofinfection,MOIs值)为0、1、5、10、15、20加入LV-GFP稀释液100μl,每一滴度加六孔,共六组。48~72小时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FP的表达效率,并在72小时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球进行计数,以观LV-GFP对NSCs增殖的影响。并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各组NSCs的GFP阳性转染率。结果除MOI值为0的对照组外,48~72小时后各孔均有GFP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9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形成的神经干细胞球数目却逐渐减少(P<0.05)。结论LV是将目的基因转入NSCs的理想载体。以MOI为10的滴度,LV可将GFP基因高效转入神经干细胞内并表达。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转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基因多态性与CR的关系,以期为早期预测CR、指导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判定方法,防治对策会有深一步的认识,从而使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全面获益。

  • 标签: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聚集 抵抗 定义 机制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疾病。本文就近几年脑卒中及其与脂类代谢指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脑卒中 脂类代谢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与胃癌有关的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抑制基因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基因异常累计的结果,其中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关系。结论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临床研究成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抑癌基因家甲基化 胃癌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