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到我院眼科诊治的100例(10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和观察组(采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各50例(50眼),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BCVA、CMT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我院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有利于缓解黄斑水肿状况,改善视力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视网膜激光光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实施单纯玻璃体切除术以及联合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对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31例,A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两组患者的白内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情况进行结果比较。结果A组患者视力在0.4以上的人数多于B组,并且前房反应人数比B组少,但是A组患者白内障发生率高于B组,除前房反应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降低术后反应,而联合超声乳化术不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单纯玻璃体切除术 联合超声乳化术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合并前房角新生血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66例189眼的临床资料,患眼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术前行前房角镜检查发现存在前房角新生血管,患眼均行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以前房角象限数计,观察治疗后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眼压,眼底视网膜的情况,随访时间3、6、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网膜平伏,未出现玻璃体再出血及视网膜再脱离者。术后3个月所有患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至随访结束时,173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91.5%,12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减少,占6.3%,4眼前房角出现新生血管的不变或增多,占2.1%,手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手术前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升高的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前眼压与术后各阶段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房角新生血管疗效确切,避免患眼进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 前房角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粒疗法对鼠增殖期糖尿病病变玻璃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应用对抗体央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经过纳米粒法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玻璃体标本VEGF含量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方差分析治疗前后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152.3011±17.8671ng/l,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609.7452±87.4238ng/l。结论纳米粒疗法对鼠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VEGF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下调HIF-lα表达,降低VEGF的分泌,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多功能俯卧床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接收的视网膜脱离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U型软枕进行体位护理,研究组借助多功能俯卧床护理,对比两组术后肢体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视网膜再脱落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不适症状发生率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每日头低位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自制多功能俯卧床进行体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护理舒适性,预防腰部酸痛等不适症状,并可有效提升头低位时间,提高术后护理效果。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自制多功能俯卧床 眼内填充术 体位护理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对病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基础上,加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意义。方法:在2019.03~2021.06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内,对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予以样本采集,对比治疗方案,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0(常规治疗),实验组/30(常规治疗+青光眼AGV植入),对比患者(1)治疗有效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方法干预后,对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评测值检测,实验组治疗效果表现为更佳的情况(P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青光眼引流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