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杨小勇、王文娟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逻辑及化解路径》一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对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变化彰显了我们党能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善于抓住并把握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品格。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对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矛盾的解决起决定作用。

  • 标签: 路径 逻辑 转化 平衡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司法体制得到改革,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然而,中国的司法体制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职业法学家的匮乏、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似乎是根本性的难题。中国的“法治”(Meoflaw)和“法制”(Mebylaw)依然根据各方各自的政治、官僚和经济权力而不是根据法律或平等的原则来解释。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将会继续下去,但实现社会和国际社会法律要求的政治转化仍有待时日。同时,风险、挫折和困境将继续阻挠中国建立真正独立的司法体制和法治。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中国 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压力 司法体制
  • 简介: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冷静判断,是确立发展理念、制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产力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只是呈现出了_些新的特征,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依据。认真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于正确理解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观
  • 简介:历经百年进程,进入小康达至全面小康超过半个世纪,有理由认为这是中国独特的发展时期和“阶段性”社会形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结构维度解析小康社会形态,有助于判断中国小康社会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尤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奠定登上一个大台阶“事情就好办了”的底气,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实发展的定力,大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的更高层次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小康社会 社会形态 历史维度 理论维度 结构维度
  • 简介:重读马克思,可以看到,与列宁国家学说不同,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深层次本质是新社会观。马克思以充分认识到社会决定国家作为起点,而在终点上通过主张国家将会消亡,他最终推崇的是社会的本源意义。对于马克思来说,终点意义上的社会有别于最初决定国家产生的市民社会,它以实现了无冲突的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特征,这也是他之所以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终极目标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马克思国家学说 阶级 和谐社会
  • 简介: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思,以唯物史观和生命哲学为理论武器,呈现出在比较基础上批判、批判与认同的结合、强烈的革命性、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以启蒙为取向的显著特征。梳理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批判,有助于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并为当代中国处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 标签: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西方社会 批判
  • 简介:<正>卢那察尔斯基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革命家,我们知道他是列宁的战友、苏联第一位教育人民委员(教育文化部长),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当年就译介了他的《艺术论》、《文艺与批评》和《文艺政策》,并指出卢那察尔斯基"是革命者,也是艺术家、批评家",他"在现代批评界地位之重要,已可以无须多说了"。从19~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来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 标签: 文学批评 柯罗连科 陀思妥耶夫斯基 历史维度 马雅可夫斯基 创作个性
  • 简介:技术创新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本身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技术专家体制的社会背景、组织和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东方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似乎完全不同,但其基本目标和价值又很相像。苏联模式是国家主义,其基本弱点在于过分集中且服务于官僚统治精英的利益。南斯拉夫模式是国家主义和自治的结合,其特征是工人和经理在企业层次上起一定作用,但官僚在更高层次上起更大作用。技术专家体制的哲学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的哲学。一种批判的社会哲学既要为技术进步提供各种可能,又要铭记技术考量最终必须服从于人道主义考量。

  • 标签: 当代社会 技术专家体制 技术创新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教学,是课程内容的理论逻辑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逻辑的共同要求,应将以形成主旨鲜明的教材、培养言传身教的教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特征的全方位融入作为基本思路,以求凸显整体效应。在具体实践层面,还需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好"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教与学、知与行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论”课 教学
  • 简介: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理论创新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要深化这一理论认识,应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借鉴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社会主义劳动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简介:人力资本是工业化后期才逐步显现出来的.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人力资本起的作用越大,它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秩序和法治文明的程度自然也就越高.通过对政治、经济、知识精英阶层组成情况及其流动循环的研究可以得出,我国'精英'具有从政治权力外加(即政治对经济与社会的覆盖,政治身份时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地位的获得至关重要)逐步转移到专业权威内生(即权威是自下而上的逐步取得)的发展趋势.精英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正在不断提升,从而加强了对货币和物质资本的竞争力,提高了国家的发展能力.我国正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本世纪初期的发展目标,小康追求的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中等生活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占中国人口绝大部分人的发展目标是形成一个'小康阶层'.因此,保证社会成员具有公平的人力资本投入是达到小康目标、形成小康阶层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发展能力 社会分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力资本投入 发展目标 生产力水平
  • 简介: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日益成为了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原则及其内涵作一些新的探索。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六届六中全会 意识形态建设 幸福 和谐
  • 简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对这个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科学界定,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实依据 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如何构建城市社会稳定秩序方面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毛泽东以一个伟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稳定秩序的构建运筹帷幄,不仅取得了令当时广大城市群众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为新中国最终能够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标签: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初期 城市社会稳定秩序
  • 简介:一.社会公平正义理论的一般界说“公平正义”,这样的词语早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就为大家所熟知。2010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当时,温总理说了一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赢得了现场一片掌声。那什么才是公平正义呢?公平正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是“等利害交换的善行”,即给人应该得到的回报或交换。它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公平正义以“每个人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为基本表现形式,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人与人的恩怨里,

  • 标签: 社会公平正义 思想库 邓小平 北京人民大会堂 2010年 国务院总理
  • 简介:<正>决定论作为关于因果现象描述的思维模式,既存在于对自然的认识中,也存在于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中。自然决定论的思维方式曾经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决定论的思维方式,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这种影响仍在继续。我们在考察两种领域的决定论时,既要看到两种思维方式的共通点,注意吸取自然科学的成果,又要看到两种决定

  • 标签: 自然决定论 统计决定论 历史决定论 社会历史 因果关系 社会决定论
  • 简介:周群在《东南学术》2017年第5期《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回溯及其当代应用》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将其哲学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结出的理论硕果,是我们观察世界历史、分析现实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和理论界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地淡化乃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现象,也存在借否定社会形态理论否定党的历史,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和社会主义存在合法性的现象,对此我们既要高度警惕,也要一分为二地区别对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形态 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 合法性
  • 简介: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使村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适应不了社会阶层分化的客观形势。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把代表好农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村党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提升村党组织的发展能力,改进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力营造村党组织建设的良好体制环境。

  • 标签: 农村 社会阶层分化 党组织建设 中国 领导方式 体制环境
  • 简介:贺全胜在《湖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管理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联合“共同体”和人民主体性学说是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的根本学理渊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规律,形成了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科学建构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重要学说;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 标签: 社会管理思想 毛泽东同志 新中国成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湖南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