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并发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治疗的效果以及对CL-90、MB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所收治的脑梗并发癫痫患者68例开展相关研究,根据癫痫发作的情况分组,各34例,对照组为迟发性癫痫,观察组为早发性癫痫,患者均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在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改良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治疗脑梗并发癫痫的效果比较明显,控制疾病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具备优势,要重视。

  • 标签: 脑梗并发癫痫 卡马西平 地西泮 MBI评分 CL-90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对脑梗并发癫痫治疗效果、CL-90评分及MBI评分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脑梗并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发性脑梗并发癫痫者为30例入组观察组,迟发性癫痫患者36例入组对照组,用卡马亚西联合地西泮分别对两组患者展开治疗,并对药物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SCD-90评分与MBI评分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对早发性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过在迟发性癫痫的治疗效果上不如早发性癫痫,对于迟发性脑梗合并癫痫的治疗方案还有待研究。

  • 标签: 卡马西平 地西泮 脑梗并发癫痫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采取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GAS评分及PANSS评分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三台县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为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其中4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仅作常规护理治疗;剩余40名患者纳入干预研究组,对该组采用认知心理护理。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师采用全身适应综合症(GAS)评分及阴性与阳性症(PAN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GAS评分显示干预组患者的评分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后显示干预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例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采用认知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GAS和PANSS评分,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心理护理 GAS评分 PAN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配置ICU护理资源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案。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住院费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资源配置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外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对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50例,采用院外跟踪护理)和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ES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外跟踪护理可以增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老年轻中度认知症的患者采用CGA评分导向的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后,对该类患者的作用。方法 以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轻中度认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CGA评分导向的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ADL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佳(P<0.05);两组认知功能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对患有轻中度认知症的老年患者施以CGA评分导向的针对性护理模式,效果极佳。

  • 标签: CGA评分导向的针对性护理模式 老年 轻中度认知症 ADL评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电力企业积累大量的电力营销业务数据,如何加强对这些基础数据的应用,展现营销稽查结果,反应营销工作服务水平,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和服务水平,成为目前思考的重点。目前电力公司已经形成营销稽查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营销业务数据以及量化评价指标为基础,利用熵权法、系数评分法以及贝叶斯平均层次分析法实现对营销各业务单位、七大类专业营销工作质量的自动量化评分,并通过分值的相关情况分析检验营销稽查在营销重点环节工作质量提升方面的有效性,分析检验专项管控措施推行对营销重点环节工作质量的改进程度。

  • 标签: 数据挖掘 电力营销 熵权法 贝叶斯平均层次 量化评分
  • 简介:对于许多有留学、海外就职或移民需求的人来说,雅思考试是必须通过的一道关卡。写作是雅思考生普遍失分较多的一个部分,雅思写作由时长20分钟的客观描述性小作文和时长40分钟的主观议论性人作文组成,其中小作文占到雅思写作总成绩的1/3。

  • 标签: 雅思考试 小作文 备考指导 评分标准 解析 写作
  • 简介:模拟救生赛作为全国救生锦标赛正式比赛项目,是最接近泳池救生实操的项目.其日常训练方法有助于救生员提高救生技能和临场反应。现结合本人多年救生裁判工作经验将模拟救生竞赛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救生员 评分机制 模拟 反应 组织 比赛项目
  • 简介:随着对产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前监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的手段,在产前监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胎心监护仪及B超了解胎儿某些生物物理活动来判断其有无急慢性缺氧及胎儿预后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胎儿宫内缺氧 生物物理评分 产前监护 急慢性缺氧 胎心监护仪 质量要求
  • 简介:写作考试评分标准的制定是语言测试界的一个难题,其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关系到考试的效度,其可操作性关系到考试的信度。HSK写作评分标准在项目要素、项目内涵、级差标注等方面的历次变革反映出HSK写作评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在不断增强。

  • 标签: HSK(高等) HSK(高级) 写作 评分标准
  • 简介: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订并实施的一种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作为衡量技术水平等级的制度,其评分标准与方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文章对武术段位制技术考试评分规则的发展进行梳理,依据武术段位制发展的时间节点将评分规则的演变划分为形成阶段、改革阶段和发展阶段,为评分标准的最优化提供助力。

  • 标签: 武术段位制 评分规则 规则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的应用。方法:将我院 160例急诊内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比较两组二次分诊的概率。结果:实验组二次分诊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急诊内科患者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艾滋病护理中APACHE(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Ⅲ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1月为起始时间,以2020年10月为截止时间,以80例艾滋病患者为对象,依据其临床结局分为2组,即死亡组(15例)和存活组(65例)。所有对象均应用APACHEⅢ评分。比较2组入院1d、死亡1d内评分结果,分析病死率与入院时总评分值的关系。结果:2组对比入院1d、死亡1d内APACHEⅢ评分的数据表明存活组更低,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艾滋病 护理 APACHEⅢ评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胃癌预后相关的微RNA(miRNA),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从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491例样本的人类基因组miRNA测序数据(胃癌组织样本446份,正常胃组织样本45份)和相应的临床病理信息。通过R 4.0.2软件edgeR包对miRNA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将所得差异表达谱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miRNA,进一步对筛选出的预后相关miRNA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动态变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以|log2差异倍数|>1.5、P<0.01为标准,筛选出175个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成功构建5-miRNA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0.183×hsa-miRNA-184+0.086×hsa-miRNA-675-0.231×hsa-miRNA-2115+0.548×hsa-miRNA-3943-1.455×hsa-miRNA-1246。在训练集、测试集、总体数据集中,高风险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低于低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0、9.50、26.70,P均<0.05),模型预测效能优于TNM分期,且分层分析显示模型能有效预测早期胃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模型风险评分、年龄和M分期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9(1.07~1.32)、1.20(1.06~1.40),1.50(1.01~2.23)、1.90(1.28~2.90),1.34(1.15~1.57)、2.10(1.05~4.40);P均<0.05]。结论基于5个miRNA构建的5-miRNA风险评分模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高,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胃肿瘤 微RNA TCGA数据库 预后 生物信息学
  • 作者: 刘磊 通讯作者:谭健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1-1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35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法能否有效评价出医院/科室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的优劣。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和便利抽样法,2018年1—5月,选取浙江省、江苏省共9家医院的9个骨科科室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医院认证的无痛病房,分为无痛病房组(4个科室)和非无痛病房组(5个科室),分别应用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法、加权秩和比法和加权TOPSIS法计算各科室得分及排名,比较不同组别的得分差异,并对不同评价方法的排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一级指标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无痛病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二级指标中环境和用物、制度/指南/规程、疼痛评估、镇痛治疗、镇痛效果的得分高于非无痛病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对科室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的结果不全相同,但呈正相关,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法与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和0.833(P<0.01)。结论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法可有效反映出医院/科室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的优劣。

  • 标签: 疼痛 手术后医护 质量指标 综合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不同计划系统、不同多叶准直器(MLC)类型和不同治疗部位的计划复杂性差异,提出复杂性评分用于计划质量控制。方法统计Monaco和Eclipse系统,Agility、M-MLC和高分辨率MLC,鼻咽癌、肺癌和宫颈癌12个复杂性指标,计算复杂性指标Spearman相关系数,执行主成分分析将原数据集维数降至前两个主成分并解释其物理意义,计算复杂性评分并为计划质控建立容差和干预限值,分析复杂性指标与γ验证通过率相关性。结果Monaco与Eclipse除射束孔径子区域个数外,其他复杂性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Monaco MLC子野更规则但机器跳数更高、叶片间距更小、运动距离更长,高分辨率MLC由于叶片宽度更窄显著提高MLC形状相关复杂性指标。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包含原数据集中超过80%的可变性,复杂性评分为前两个主成分加权均值。不同设备和部位复杂性评分不一样,以均值加标准差为容差限值,均值加2倍标准差为干预限值。复杂性特征和复杂性评分与γ通过率相关系数较小,呈弱相关或不相关,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计划系统、MLC类型和治疗部位复杂性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复杂性评分为有用质控工具。

  • 标签: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复杂性指标 主成分分析 复杂性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气管导管拔除评分法(tracheal extubation score, TES),探讨更合适、更精准的拔管时机。方法根据气管拔管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提取气管拔管中3个关键因素(意识、肌力、呼吸),请麻醉科专家分别就这3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赋分,建立TES。纳入2020年1月—2020年5月行气管插管的患者183例。患者TES评分≥2分时可拔除气管导管,并按拔管时患者的情况将183例患者分为深麻醉拔管组(A组,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0次/min、呼之不应)、清醒拔管组(B组,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0次/min、肌力≥3级、完全清醒并能遵指令)和实验组(C组,TES评分≥2分的其余患者),每组61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拔管后呼吸不良事件(① SpO2<90%;②拔除气管导管时咬住导管或牙垫;③需抬下颌或插入口咽通气道处理的部分上气道阻塞;④完全性喉痉挛;⑤支气管痉挛;⑥持续10 s以上的严重咳嗽)发生情况、拔管时患者舒适度及躁动发生率(Riker镇静躁动评分≥5分)。对患者入组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患者ASA分级、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少(P<0.05)、麻醉时间短(P<0.05)、女性占比高(P<0.05),C组患者年龄大(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年龄大(P<0.05)、麻醉时间长(P<0.05)。C组患者拔管后呼吸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3组患者拔管时舒适度和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③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患者不良事件①、②、④、⑤、⑥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组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呈正相关,与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呈负相关。结论TES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并将气管导管拔除时机进行了细化、分值化,可为气管导管拔除时机提供参考。

  • 标签: 气管导管拔除评分法 清醒拔管 深麻醉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