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雌孕激素复合避孕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64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2例,应用雌孕激素治疗)、研究组(32例,应用雌孕激素复合避孕药治疗),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完全止血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88%低于研究组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5),对照组患者完全止血时间(78.52±22.84)h长于研究组(64.73±24.16)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P<0.05)。结论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雌孕激素复合避孕药治疗,疗效高,完全止血时间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雌孕激素 避孕药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简介:目的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患者不同大小卵泡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epidermalgrowthfactor,HB-EGF)的表达水平,探讨HBEGF与相应卵泡液中雌二醇(estraadid,E2)、孕激素(progesterone,P)及E2/P比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生殖中心因男方因素或者输卵管因素行辅助生殖治疗的58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因输卵管因素或者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治疗患者卵泡液中HB-EGF的表达情况,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IA)检测该卵泡液中雌孕激素水平。大卵泡组(32例)和小卵泡组(26例)互为对照组。结果ELISA法检测发现HB-EGF在卵泡液中有表达;卵泡液中HB-EGF、E2和E2/P与卵泡大小呈正相关性关系,HB-EGF、E2和E2/P在大卵泡组水平显著高于小卵泡组(P〈0.05),但P与卵泡大小无相关性(P=0.226)。大卵泡组中,HE-EGF与E2和E2/P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62和0.487,即HB-EGF越大,E2和E2/P越大,与P不具有相关性(P=0.335)。在小卵泡组中,HE-EGF与E2和E2/P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4和0.728,与P不具有相关性(P=0.068)。结论HB-EGF在卵泡液中有表达,且与卵泡大小和卵泡液中E2水平、E2/P比值呈正相关性,与P水平无相关性。HB-EGF可能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从而对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检测卵泡液中HB-EGF可以对卵母细胞质量进行初步的评估。

  • 标签: 卵泡液 HB-EGF 雌二醇 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观察组给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等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桃红四物汤加减 月经不调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对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应用雌孕激素与避孕药联合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功血患者136例,随机分组为雌激素组和复合组(雌孕激素与避孕药复合治疗)各68例,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复合组止血效果更佳,出血控制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明显更短,优于雌激素组(p

  • 标签: 避孕药 雌孕激素 复合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孕激素全周期疗法和后半周期疗法、宫内安放曼月乐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01日至2021年09月31日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经宫腔镜手术及术后病检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人,试验组术后采用孕激素全周期疗法:术后口服黄体酮100mg 每天两次,连续用药3-6个周期,对照组1采用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术后第11天口服黄体150mg 每天两次,连续14天停药,下次月经第11天用药口服黄体酮150mg 每天两次,连续14天,共3-6个周期,对照组2于术后5天内宫内安放曼月乐环。观察三组间月经改善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孕激素全周期组月经量多于曼月乐组(P<0.05),但少于孕激素后半周期组(P<0.05);孕激素全周期组月经规律率高于曼月乐组及孕激素后半周期组(P<0.05);孕激素全周期组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与曼月乐组无差异,两组均优于孕激素后半周期组(P<0.05,P<0.05,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采用全周期疗法优于后半周期疗法,且等同于宫内安放曼月乐环。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孕激素,全周期,后半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围绝经期综合征采用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92例参与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依据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探究组46例患者进行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更年期综合征评分。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患者记忆力下降、潮红潮热、失眠盗汗、肌肉疼痛和体力下降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予以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更年期综合征评分,在临床中的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应用。

  • 标签: 小剂量雌孕激素 替代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对宫腔形态及月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宫腔粘连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5例。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两组分别应用小剂量、大剂量激素治疗,激素应用戊酸雌二醇。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大量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可改善宫腔形态及月经情况,减小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宫腔粘连分离术 雌孕激素 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对宫腔形态及月经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期间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88例。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44例),一组为观察组(44例)。两组均使用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使用雌激素治疗,术后观察组使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单项及总体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对宫腔形态及月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宫腔粘连分离术 雌孕激素 宫腔形态 月经
  • 简介: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37例。对照组于月经的第3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每天1次,于每晚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月经的第1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每天3次,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以及血清ER、PR、VE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ER、PR、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体质量显著增加以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还可以降低血清ER、PR、VEGF水平。

  • 标签: 桂枝茯苓胶囊 子宫肌瘤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阳性早期乳腺癌的复发风险-直存在.MA.17试验证明,在淋巴结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常规应用5年来曲唑治疗后继续应用他莫昔芬治疗,其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和整体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都得到了明显改善.MA.17R试验证明,完成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继续随机应用来曲唑或安慰剂,来曲唑组的DFS明显改善.在这些研究中,延长内分泌治疗能减少远期复发的绝对益处是适度的,然而其耐受性和依从性的挑战依然存在.对于完成5年常规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最终是选择他莫昔芬还是来曲唑来延长治疗,主要应该考虑患者的绝经状态、淋巴结情况、耐受性和潜在的利益大小这些因素.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延长辅助内分泌治疗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组织中 Ki-67抗原 (简称 Ki-67)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进而指导筛选对化疗敏感的个体。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102例接受 NCT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NCT前乳腺癌患者的 Ki-67表达情况, NCT结束后对手术标本采用 Miller-Payne病理评价,分析 Ki-67的表达与 NCT疗效的关系。结果: Ki-67>30%组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 pCR率 (44.2% )明显高于 Ki-67≤30%组患者( 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627, P= 0.031)。结论: Ki-67表达情况与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 NCT疗效相关, Ki-67>30%患者 pCR率高。

  • 标签: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45例,观察不同受体及不同分期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4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68.89%。不同受体阳性患者中,ER和PR受体双阳性的患者的总有效率最高,为76.92%,明显高于ER或PR受体单阳性的患者的总有效率58.82%(P<0.05);ⅡA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0%,ⅡB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ⅢA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1.9%,ⅢB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Ⅳ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0%。不同分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两两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绝经后 激素受体阳性 乳腺癌 辅助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宫术后经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防治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稽留流产及自愿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清宫术后未行特殊处理,观察组清宫术后则给予经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粘连状态指标及首次复潮时间、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人纤粘连蛋白(FN)、血清人层粘连蛋白/板层素(LN)、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血清粘连状态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FN、LN、TGF-β等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复潮时间、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宫术后经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可以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防治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粘连 透明质酸钠 雌孕激素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与优思明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11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 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优思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月经复潮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量及宫腔粘连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 7.27% VS 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月经复潮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阴道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优思明治疗人工流产术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和促进月经恢复正常,降低宫腔粘连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 优思明 人工流产 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实施雌孕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六味地黄丸干预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9月-2020年09月这一时间区间收治的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雌孕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六味地黄丸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雌孕激素治疗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92.16%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66.67%的临床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患者实施雌孕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六味地黄丸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雌孕激素替代 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型卵巢早衰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多发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例,分析针对其采取孕激素+宫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对术后复发及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10月(开始/结束),我院收治,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宫腔镜手术治疗)、联合组(宫腔镜手术治疗+孕激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治疗12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联合组(VS)对照组,前者血红蛋白水平>后者,前者子宫内膜厚度<后者,前者12个月后复发率<后者,具差异性(P<0.05)。结论 可以将孕激素治疗手段,应用在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手术治疗中,通过联合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巩固疗效,改善血红蛋白水平,预防复发。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孕激素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时应用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给予参照组宫腔镜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孕激素,对比两组复发率以及月经情况。结果 实验组复发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月经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月经量,促使月经逐渐恢复正常,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孕激素 宫腔镜手术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治疗中用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的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用2020年9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4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仅为观察组用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参照组只做宫腔镜手术,比较术后相关情况、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比观察组的术后相关情况和复发率好,体现差异(P<0.05)。结论 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能提高疗效,避免术后高复发现象,让相关情况变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孕激素 宫腔镜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长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60例,根据疾病不同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83例)、卵巢切除组(42例)、正常绝经组(35例)。对三组的COX-2、ER、PR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三组COX-2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E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P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OX-2、ER、P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中COX-2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16.9%、30.1%)高于正常绝经组(0.0%、11.4%)、卵巢切除组(4.8%、7.1%)(χ2=4.568、5.806,均P<0.05);三组E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33、1.412,均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PR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绝经组、卵巢切除组(χ2=4.890、5.022,均P<0.05);COX-2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呈正相关(r=4.335,P<0.05),P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呈负相关(r=-4.256,P<0.05),ER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无明显相关性(r=1.203,P>0.05)。结论COX-2、PR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增高有明显的关系,而ER无明显相关,因此,对患者的COX-2、PR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绝经后期 子宫内膜 息肉 子宫内膜肿瘤 环氧合酶2 受体,雌激素 孕激素类 女(雌)性
  • 简介:《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于2011年2月14日发表了乳腺癌国际研究组BIG1-98研究的最新结果:与他莫昔芬相比,来曲唑辅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死亡、疾病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复发风险 激素受体 绝经后 来曲唑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