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月神经敏化针疗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理论依据:坎农与罗森布吕思定律方法 :以 10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高月神经敏化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8%,对照组为 92%,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AS的疼痛评分、 VAS麻木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疼痛评分、 VAS麻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月神经敏化针疗法是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缓解疼痛和麻木的效果更好、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高月 神经敏化针 针刀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时间的先后,将2007年1月~2010年1月就诊的病例,以坚持早晚两次功能锻炼为观察组,以不能坚持功能锻炼的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7.45,P<0.01)。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对于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颈椎病 康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管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为神经管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下椎弓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管的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下腰椎神经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管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管真实变化;以上、下椎弓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管的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管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根管 容积 测量 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本文开始,我想先谈几句英国人罗素和中国人鲁迅。当本世纪初叶,第一次世界大战如强盗般把欧洲洗劫得乱七八糟的时候,作为思想家的罗素,只身来到中国。他在这块远离西方的东方古老大地上巡回半圈后,就惊呼着:“普通一个中国人,虽然极其困穷,还比一个普通英国人愉快得多,其所以然者,即因中国系建在一个比我们更加仁慈、更文明之状况之上。”他在中国逗留、讲学近十个月,他要求中国人“贡献他的思想与沉默与和平予吾人”,也就是说,要中国人贡献其“国民精神”给西方人。当时,鲁迅正在北京,他当然是听到了罗素所说的话。他在罗素离开中国稍后所写下的《呐喊·自序》中,回忆了他只身在日本时所看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日俄战争的

  • 标签: 国民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 鲁迅 20世纪 东方文化派 罗素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理疗康复在神经型颈椎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 选 2013 年 2 月至 2014 年 2 月,经纳入及剔除标准筛选后入组受试者 6 0例,随机分为研究 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 组在接受常 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 理疗康复训练。 治疗后 1月 ,评价患者的 VA S评分和 SF-36评分 ,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 VA S评分低于对照组 ,SF-36评分则高于对照组 ,但是治疗后每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均有所改善。研究 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 治疗 1个月后采用 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研究组 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 VAS疼痛评分( 2.12 ±1.01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VAS疼痛评分( 5.24 ±1.35 )分。研究 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 8.13 ±1.23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治疗满意度评分( 5.42 ±1.12 )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适当的理疗康复 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理疗康复 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实行颈椎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积分差、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的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则为88%,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在治疗后PRI感觉分、PRI总分、PRI情绪分、PPI等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上,相对于单纯实行颈椎牵引治疗的方法,以“天柱、大杼、颈夹脊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对于病情有着明显的疗效,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牵引治疗
  • 简介:神经型颈椎病是颈神经受刺激或压迫所引起的综合症。临床表现为颈肩部定位性疼痛,并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患肢酸沉无力或手指麻木。笔者对16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手法整复配合牵引治疗。分析认为通过以上整套疗法即可以解除颈肩部的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疏通气血,化瘀消肿,并且又能够刺激臂丛神经、尺桡神经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消除手指麻木症状,还能够除颈部功能障碍,纠正小关节紊乱,使关节突关节对称,加宽椎间隙,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正常椎间关系,使关节突关节对称,加宽椎间隙,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正常椎间关系,使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从而松解了神经的粘连,消除或改善神经及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和压迫引起的症状。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整脊复位手法 牵引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神经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中年和青年人常见的慢性多发病,病情反复缠绵,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分析了8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牵引和手法推拿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牵引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用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救治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采取的方法是乱数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括30例,两组采取的治疗措施分别是康复疗法和常规治疗,将治疗前后患者病症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症均有缓解,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评分和对照组对比均是相对较低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是颇为理想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症,在临床上是有推广价值的。

  • 标签: 康复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椎弓内固定患者围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8例椎弓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椎弓内固定的护理效果。结果6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5周,65例患者可持拐杖下床活动,3例截瘫患者双下肢功能亦有所改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患者围期的整体护理,术后做好患者康复指导,能够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椎弓内固定成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腰椎小关节囊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髓核摘除组,每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56例,年龄35~76岁。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镜下关节囊及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80 ℃、频率50 Hz,治疗120 s。髓核摘除组患者给予单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髓核摘除组(90.5%比71.4%)(χ2=4.941,P=0.026);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分别为(72±9)min、(11.3±2.4)ml,均高于髓核摘除组的(61±8)min、(8.8±0.9)ml(P均<0.001)。术后1周、1及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为[(2.5±0.3)、(1.4±0.2)和(1.2±0.2)]分,均低于髓核摘除组的[(3.4±0.4)、(2.5±0.3)和(2.1±0.4)]分(P均<0.001);术后1周及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ODI评分[(25.4±3.4)和(9.4±1.4)]分,均低于髓核摘除组[(36.6±4.6)和(20.3±3.1)]分(P均<0.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镜下腰椎小关节囊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小关节紊乱 脊神经 射频热凝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三穴"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三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三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估]、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估]、上肢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评估],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MPQ各分量表(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级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FM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2,7.14%)与对照组(2/42,4.7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三穴"联合雷火灸治疗CSR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和上肢功能,且安全性尚可。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雷火灸
  • 简介: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溃疡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腹腔镜穿孔修补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后蜀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展开统计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比较上,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且术后恢复快。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与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针刀治疗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疼痛科确诊为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72例,年龄49~70岁,男42例,女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治疗组(RF组,n=36)与射频联合针刀治疗组(RFA组,n=36)。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腰椎脊神经后支治疗,RF组单纯行射频治疗,RFA组采用射频联合针刀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 d、1及3个月时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疼痛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RF组和RF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F组比较,RFA组患者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5)分比(2.6±1.4)分,(1.6±1.1)分比(2.8±1.2)分,P均<0.05]。治疗后6个月时RFA组优良率88.9%(32/36例)明显高于RF组63.9%(23/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针刀治疗腰椎关节源性腰痛,患者疼痛改善明显,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 针刀 腰椎关节源性腰痛 脊神经 超声引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