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脊髓压迫症与脊神经压迫症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患者出现双腿和(或)双臂无力首先要想到可能为脊髓或神经压迫,特别是四肢有感觉丧失和括约肌障碍的患者。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脊神经根压迫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迷走神经切断。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去除了壁细胞的直接迷走刺激,降低了壁细胞对胃泌素的敏感性,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确切疗效。

  • 标签: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 简介:目的探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68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8.5±0.5、1.5±1.2、3.8±1.0、4.5±1.0,疼痛缓解优良率分别为100%、95.3%、71.6%。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除出现排尿困难7例(10.3%),恶心嗜睡、下肢麻木各5例(7.4%)外,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止痛效果明显,且安全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脊神经 乙醇 疼痛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多数病人口服抑制肠蠕动的药物洛哌丁胺(易蒙停)能有效控制腹泻。

  • 标签: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术后并发症 处理
  • 简介:摘要总结13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能够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手汗症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胸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内窥镜下锁孔入路三叉神经部分切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例适应症病人,全麻下,参考颅骨表面标志,乙状窦后入路,“s”形小切口,骨窗直径约2.5cm,“十”字形切开硬脑膜,置入内窥镜,观察桥小脑角区复杂的血管神经及其相互关系,部分切断三叉神经。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疼痛均消失;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内窥镜下锁孔入路操作有其优势,可以多角度观察桥小脑角区结构,对脑组织的损伤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也存在图像缺乏立体感,单手操作,对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等不足。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内窥镜 锁孔 三叉神经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2.2~2012.2期间胸外科诊治的35例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度患者术后治愈率为93.33%,显著高于重度患者(85.00%),x2=5.922,p=0.015,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术前病情严重程度对疗效有显著影响,手汗症应及早诊断与治疗。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Ravitch术 Nuss术 漏斗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翼管神经切断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同时行翼管神经切断,术后半年以上随访调查,对病患的疗效进行观察总结与分析,对比术前术后病患的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25例病患治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6.00%;病患术前术后相关症状如打喷嚏及鼻塞等采用VAS值评估后可知,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变应性鼻炎病患,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翼管神经切断治疗,效果显著,除了能改善病患的相关症状外,还能提高治愈率,使得病患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鼻内窥镜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翼管神经切断术 应变性鼻炎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封闭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58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岁;病程1~11年。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45岁;病程1~8年。以上患者均有下肢疼痛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封闭明确责任节段。结果32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5例行〉2个节段的减压;26例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行单节段髓核切除,另14例行双节段髓核切除。责任间隙准确,患者疗效良好。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封闭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确认责任间隙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神经根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二孔法”胸腔镜(VATS)下交感神经切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电视胸腔镜手术下以电钩状电凝器分离并切断T3交感神经节与其间交感神经链。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掌干燥温暖,住院时间3-5天,均全愈出院。结论高位硬膜外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较好的配合手术,费用较全身麻醉少,术后没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的咽喉不适感。“二孔法”胸腔镜下经胸侧径路行交感神经切断是近几年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效果明显、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同时电视胸腔镜技术使手术野更清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二孔法 胸腔镜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评估2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及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缓解疼痛,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射频热凝 脊神经后支 非特异性腰痛
  • 简介: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神经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中年和青年人常见的慢性多发病,病情反复缠绵,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分析了8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牵引和手法推拿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牵引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部分活髓切断对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40例年轻恒前牙露髓病例实行部分活髓切断,36例实行传统的冠髓切断,并定期观察随访2年。结果部分活切较冠髓切断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操作简便,后续治疗少。结论对露髓的年轻恒牙,部分活髓切断为一种成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部分活髓切断术 年轻恒牙 冠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神经管减压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3d采用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3d。然后选择翼点入路,进行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出现并发症。而视神经管骨折与否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对手术有效率的影响发现,视神经管骨折与否和治疗有效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却显著地影响了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我们认为对于大部分的患者,视神经管减压能有效改善视神经损伤患者,且安全性高,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视神经损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适宜技术对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把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技术治疗,给予观察组采用推拿技术治疗,治疗一个月以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牵引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拿促进神经型颈椎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2012年对不同年龄段的7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推拿疗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推拿疗法治愈率高。结论推拿疗法能促进神经型颈椎病的康复。

  • 标签: 颈椎病 神经根型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舒筋通络颗粒治疗60例,并用颈复康颗粒治疗40例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36例联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电针 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perfectionwithapplication-optimizedcontrastsbyusingdifferentflipangleevolutions,SPAC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及其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1.5T磁共振行常规扫描后,另加3DSPACE技术作冠状面腰骶部神经成像13例,所有3D原始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13例SPACE序列成像病例中,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3DSPACE原始图像能很好的显示神经的形态、走行及受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情况,MIP重建图像能多方位观察神经。结论SPAC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部位及病变具有独特优势,优于常规序列,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腰骶神经根 快速自旋回波 SPACE 可变翻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