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根据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筛选入院治疗的CKD患者,对入选CKD患者(非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血Hcy、血脂等相关指标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KD患者合并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62例CKD患者,其中103例(63.6%)合并代谢紊乱,代谢紊乱组Hcy、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均高于代谢正常组(P<0.05),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明显低于代谢正常组(P<0.05)。高Hcy血症(HHcy)在代谢紊乱组及代谢正常组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Hcy合并代谢紊乱比值比(adds ratio,OR)为1.631(95%可信区间1.814~6.9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及BMI是CKD患者合并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代谢紊乱的患病率较高,Hcy和BMI可能与CKD患者代谢紊乱相关。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同型半胱氨酸 脂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过度能量摄入引起的肥胖伴随机体多组织低级炎性反应发生,增加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诱导的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食物过量摄入可以快速打破肠道菌群的稳态,改变肠道免疫细胞组成,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肠道致炎性免疫细胞向代谢相关组织转移并引起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同时肠道上皮屏障完整性破坏促进菌群相关成分进入循环系统,促进机体代谢紊乱。因此,探究高饮食引起的肠道免疫系统失衡与代谢相关疾病的关系,可以为靶向肠道免疫从而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新策略。

  • 标签: 代谢性疾病 菌群失调 肠道炎症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中年人冠心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为心血管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日常门诊患者80例,分为冠心病组,健康对照组,每组40例,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用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C)、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poA1、ApoB,对两组人群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对两组人群治疗后血脂水平作自身前后对比。结果冠心病组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载脂蛋白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冠心病明显有所改善,自身前后对比。结论中年心血管病血脂代谢水平以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增高,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降低为主,因此,加强血脂异常的预防保健治疗,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来说,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年人 冠心病 血脂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骨钙素水平、代谢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以及同期体检人员7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骨钙素水平、代谢水平。结果 健康人员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骨质疏松患者,HDL-G高于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水平均低于骨质疏松患者(P<0.05);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骨钙素降低,TC、TG、LDL-C提升,HDL-C降低,且有紧密相关性。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常会出现骨钙素减少、血脂代谢紊乱,因此可知两者之间为负相关关系。

  • 标签: 血清骨钙素 血脂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广东地区无代谢性疾病自然人群联素水平,建立联素参考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和东莞市社区收集的1 156例无代谢性疾病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人体学测量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联素水平,分析其在无代谢性疾病自然成年人群参考值,并根据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分组,比较各组别间联素差别。相关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将联素>P25范围定义为参考值,在本研究中总人群联素参考值为:>3.2 mg/L;男性参考值为:>3.0 mg/L;女性参考值为:>3.4 mg/L。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联素受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β=0.037、-0.012、-1.316、1.994、-0.463,均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广东地区无代谢性疾病自然成年人群的联素参考值,为后续深入探讨联素的临床意义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脂联素 参考值 广东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ADPN、AS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及血清ADPN、ASP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血瘀脉络、脾肾阳虚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为105、84、34、39、12、16,血瘀脉络型患者ADPN最低(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痰湿遏阻型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患者ASP最高(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痰湿阻遏型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 冠心病 中医证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高饮食对小鼠糖代谢、抑郁样行为影响和大脑内的proBDNF、mature BDNF和p75NTR表达变化。方法选取16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高饮食组和标准饮食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标准饮食(standard diet,STD)和高饮食(high fat diet,HFD),每周测量体质量、食物摄入量,每4周测量空腹血糖。30周后,采用葡萄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耐量实验测定胰岛功能,采用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 test,FST)和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D)检测小鼠的抑郁行为。收集小鼠大脑组织,Elisa法测定proBDNF、mature BDNF和p75NTR浓度,分析以上检测因子与小鼠体质量、血糖和抑郁行为的相关性。结果HFD组小鼠出现肥胖、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伴有明显抑郁。HFD组小鼠脑内proBDNF浓度[(4.95±1.12)pg/μg]较STD组[(2.19±0.19) pg/μg]明显增加(t=2.68,P<0.05),mature BDNF浓度[(1.39±0.18)pg/μg]较STD组[(2.26±0.23)pg/μg]明显下降(t=-2.90,P<0.05),p75NTR浓度[(3.56±1.23)pg/μg]较STD组[(1.42±0.16)pg/μg)]明显增加(t=5.78,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roBDNF与p75NTR与体质量、血糖和不动时间呈正相关;mature BDNF与体质量、血糖和不动时间呈负相关。结论长期HFD引起proBDNF和mature BDNF失平衡,proBDNF-p75NTR通路上调可能是代谢异常和抑郁相互作用的共同机制,调节proBDNF和mature BDNF信号平衡,可能对代谢障碍伴发的抑郁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高脂饮食 糖代谢障碍 抑郁 小鼠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 2 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发生代谢紊乱的原因,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来院进行 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 A 组与 B 组。 A 组为 2 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B 组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对两组患者的代谢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4 月 ~ 2017 年 11 月 , 选取 人数为 90 人 ,其中两组人数相同,均为 45 人( P>0.05 ) 。结果 经过 6 个月跟踪观察治疗, A 组 患者 IFG 、 TC 、 TG 、 LDL 、 VLDL 各项数值均高于 B 组 ( P < 0.0 1 )。 A 组 患者 HDL 数值要远远低于 B 组 ( P < 0.05 ) 。 结论 代谢紊乱 是造 成糖尿病患者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与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有着直接联系。 因此,在 糖尿病 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降糖的工作外,合理进行患者的降脂工作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情加重、减缓糖尿病的持续恶化以及提升我院护理教育干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值得 临床治疗的全面推行与实施 [ 1 ] 。

  • 标签: 2 型糖尿病 合并脑血管病 脂代谢 紊乱 关系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BUA)水平与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对象895例,根据患者BUA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组。比较不同BUA水平体检者代谢指标情况,分析BUA与代谢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值均比正常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值比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A与TC、TG、LDL-C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BUA与代谢指标关系密切,其中与TC、TG、LDL-C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临床应重视BUA水平的检测,做到早期预防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体检人群 血尿酸 脂糖代谢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糖尿病高粘滞血症更有效的方法,观察九虫丹对糖尿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血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空腹血糖、血脂、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等明显改善。结论九虫丹治疗糖尿病高粘滞血症疗效显著。

  • 标签: 糖尿病高粘滞血症 九虫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患者120名,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记录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LDL-C)、高密度蛋白(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指标改善明显,促进代谢恢复效果更好。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在降压及改善代谢异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西医 老年高血压 脂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BMI、脂肪肝等与TS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7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BMI、腰围、脂肪肝、性别、年龄等与TSH的相关性;根据血脂、BMI、脂肪异常与否分层分析TSH有无差异;根据TSH分层分析血脂、BMI、脂肪肝等有无差异。结果 在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中,TSH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BMI、腰围、脂肪肝、年龄、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 在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中,TSH与代谢无相关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代谢 胆固醇 TSH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与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32例并发冠心病),测定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血糖、胰岛素水平,与30例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DM并发CHD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P<0.05).单纯2型DM组仅有HDL-C水平的降低(P<0.005)及LDL-C水平的升高(P<0.05),无ApoB的变化;单纯DM及DM+CHD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别,但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05);DM+CHD组的ApoB水平较单纯DM组的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组结果提示HDL-C水平的降低、LDL-C及ApoB水平的升高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血脂代谢 载脂蛋白 CHD DM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对高诱导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代谢紊乱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比较高诱导0、3、6、12周及银杏提取物质干预的金黄地鼠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代谢谱差异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在高诱导下,模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斑块及血清代谢组均有显著变化。银杏提取物给药后不仅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同时也使高诱导偏离的血清代谢谱向正常代谢谱靠近。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中,银杏提取物给药后,8个代谢物琥珀酸、甘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1-单油酰基甘油、β-生育酚、胆甾-5-烯和赖氨酸回归正常;另外6个代谢物酪氨酸、油酸、2-单油酰基甘油、γ-生育酚、α-生育酚和脱氧胆酸趋向正常。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与其对代谢、胆酸合成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密切相关。这将为进一步探讨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特点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代谢组学 抗动脉粥样硬化 GC/MS 多变量分析 银杏提取物
  • 简介:摘要:经过20年的发展,液相色谱谱(LC-MS)已经发展成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常规检测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多种软离子化技术,尤其是 ESP、 ISP和 APCI等多种软离子的应用,使得LC-MS在高极性成分的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取代GC-MS,大大降低了样本(尤其是与其结合的代谢物)前处理的难度。对LC-MS存在的问题、仪器接口、离子化方法、流动相组成、 MS的发展以及在药物代谢产物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着重阐述了其不同接口的构造及原理。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大气压离子化接口离子化方法 药物代谢
  • 简介:摘要:经过20年的发展,液相色谱谱(LC-MS)已经发展成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常规检测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多种软离子化技术,尤其是 ESP、 ISP和 APCI等多种软离子的应用,使得LC-MS在高极性成分的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取代GC-MS,大大降低了样本(尤其是与其结合的代谢物)前处理的难度。对LC-MS存在的问题、仪器接口、离子化方法、流动相组成、 MS的发展以及在药物代谢产物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着重阐述了其不同接口的构造及原理。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大气压离子化接口离子化方法 药物代谢
  • 简介:摘要:通过快速毛发检测确认犯罪嫌疑人员是否吸毒后的情况,将所有毛发全部洗净,采用高精度动能微粒撞珠技术破碎,毛发快速破碎达亚微米级;然后选择合适化学溶剂进行提取去除毛发中含有毒品及其他代谢物后,直接对其进行浓度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毛发中多种毒品及其他代谢物的联合检测20min内全部完成,检出限制值为0.01ng/mg,满足国际毛发协会中的推荐检测阈限数值检测要求。对毛发检测结果中含有苯丙胺类、阿片类、大麻类等化学物质及其他代谢物成分进行化学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涉毒犯罪案件中毛发检材中含有毒品及其他代谢物的定量分析。

  • 标签: 液质法 毛发检测 毒品 代谢物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各类血清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门诊2014春季体检中检出的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36例,对照组为参加同期体检同龄、同性别无非酒精性脂肪肝者151例,对照分析两组入选对象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TG)、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各类血脂异常发生率。结果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平均血TC、TG、LDL浓度及血脂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P<0.05)。结论老年NAFL患者存在明确血清指标异常。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老年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对足细胞稳态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对照组,n=10)和系统性敲除PCSK9基因型小鼠(PCSK9 KO组,n=10)为动物模型,经心脏全身灌注后取肾组织。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用干扰小RNA(siRNA)敲低足细胞PCSK9的表达。用荧光染料BODIPY 493/503染色法观察小鼠肾组织肾小球及体外培养足细胞内的蓄积程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的足突、线粒体结构和滴大小及其分布;TUNEL染色法评估肾小球内的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C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C coactivator 1α,PGC-1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乙酰辅酶A氧化酶1(acetyl CoA oxidase 1,Acox-1),以及凋亡相关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SK9 KO组小鼠肾小球内脂蓄积更显著;肾组织内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PGC-1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CPT-1和Acox-1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均显著降低(均P<0.05);肾小球足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消失,足细胞的足突部分融合、消失;肾小球内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的PCSK9 siRNA组足细胞内脂蓄积显著,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PGC-1α、CPT-1和Acox-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线粒体结构受损,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均P<0.05)。结论PCSK9参与足细胞的代谢平衡,PCSK9表达减少增加足细胞内脂沉积,诱导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受损,导致细胞凋亡。

  • 标签: 足细胞 线粒体 脂代谢障碍 脂质沉积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含肠内营养支持对脓毒症小鼠全身炎症反应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和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脓毒症模型。雄性BALB/c小鼠8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低肠内营养组(lipid low,LL)和高肠内营养组(lipid rich,LR),每组20只。在构建脓毒症模型前后,实验组分别给予小鼠肠内喂养富含或低的营养液,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浆、肺、肾和肝组织TNF-α、IL-1β和IL-6以及血浆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肾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Kaplan-Meier和对数秩检验评估组之间的生存分析,多组间的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使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LP组相比,LR组小鼠生存数量显著升高(P=0.005),肺、肾和肝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所减轻,LL组和LR组小鼠血浆、肺、肾和肝组织内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血浆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L组相比,LR组小鼠血浆TNF-α(pg/mL)[(23.19±3.49)vs(33.38±2.07),P<0.01]、IL-1β(pg/mL)[(26.42±2.63)vs(35.14±2.43),P<0.01]、IL-6(pg/mL)[(35.76±2.83)vs(50.75±4.03),P<0.01];肺组织中TNF-α(pg/mL)[(17.99±4.29)vs(23.38±2.07),P<0.01]、IL-1β(pg/mL)[(23.92±2.41)vs(32.97±2.63),P<0.01]、IL-6(pg/mL)[(21.76±4.77)vs(35.35±2.71),P<0.01];肾组织中TNF-α(pg/mL)[(17.98±4.91)vs(23.08±1.67),P<0.01]、IL-1β(pg/mL)[(23.12±2.26)vs(31.57±1.74),P<0.01]、IL-6(pg/mL)[(21.46±3.06)vs(33.55±1.91),P<0.01];肝组织中TNF-α(pg/mL)[(15.05±2.91)vs(22.38±1.19),P<0.01]、IL-1β(pg/mL)[(14.62±2.41)vs(22.97±2.63),P<0.01]、IL-6(pg/mL)[(23.06±4.56)vs(34.05±2.34),P<0.01]水平降低均更加显著。结论短期富含的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善脓毒症小鼠全身性和器官特异性炎症,有望成为调节炎症反应干预措施。

  • 标签: 肠内营养 脂质 脓毒症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