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分别占乳腺原发性肿瘤和纤维上皮性肿瘤的0.2%~2.5%;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盆腔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手术治疗107例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出血量、肿瘤大小、是否初次手术及联合脏器切除等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手术路径包括前入路67例,骶尾侧入路21例,腹骶联合入路13例,腹腔镜5例。29例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2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包括结直肠吻合口瘘6例,尿瘘6例,盆底延迟愈合6例,直肠阴道瘘3例,术后出血2例。是否初次手术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χ2=4.79,P<0.05)。结论对盆腔腹膜后肿瘤需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个体化设计,术中结合多种控制出血的措施及联合脏器的切除能够有效提高切除率,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盆腔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可以同时对肿瘤微环境和TDLN进行免疫调节,将TDLN作为靶点来恢复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效果更好。探索TDLN的免疫功能及临床价值,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肿瘤 引流术 淋巴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可以同时对肿瘤微环境和TDLN进行免疫调节,将TDLN作为靶点来恢复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效果更好。探索TDLN的免疫功能及临床价值,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肿瘤 引流术 淋巴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胸腺肿瘤是胸部肿瘤相对罕见的一种肿瘤类型,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学分类将其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约为4.09/100万,略高于欧美国家。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优先推荐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或辅助以放化疗。而晚期不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治疗方式以放化疗为主,但是缺乏标准的一、二线治疗方案。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胸腺上皮肿瘤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前景。目前,中国胸腺上皮肿瘤的诊疗尚无指南发布,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胸腺上皮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对胸腺上皮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胸腺上皮肿瘤 胸腺瘤 胸腺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部肿瘤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胃部肿瘤患者 90 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7.78% ,治愈率 91.11% ,死亡率 8.89% ,复发率 6.67% 。 结论:手术治疗 胃部肿瘤 疗效确切, 5 年生存率高。胃肠道肿瘤一般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因胃肠道肿瘤临床特征缺乏显著的特异性,导致术前的临床确诊率不理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胃部肿瘤 外科手术 根治性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2014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与诊治方法。结果8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肠梗阻、腹部包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恶性肿瘤30例,病理类型以腺癌、恶性间质瘤、淋巴瘤、印戒细胞癌为主;良性肿瘤50例,病理类型依次为良性间质瘤、错构瘤、腺瘤、血管瘤、脂肪瘤。原发性小肠肿瘤多发生于空肠,其次为十二指肠、回肠、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气囊辅助内镜对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胶囊内镜、腹部CT和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分别为97.5%、88.2%、68.8%、66.7%,P〈0.01)。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应用气囊辅助内镜、胶囊内镜、腹部CT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肿瘤确诊率。

  • 标签: 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36例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男性肿瘤标志物四项检测显示胎甲球蛋白(AFP)存在明显差异,癌胚抗原(CEA)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增高最为明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a-L-岩藻糖苷酶(AFU)、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各种肿瘤结果见表-1。结论不论男女联合检测阳性对肿瘤预测价值要高于单项检测,尤其年龄段的不同对诊断更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发生于颅骨的骨病,肿瘤诊断。方法对28例进行临床,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8例中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7例行头颅CT扫描。3例经PET/CT检查;7例行头颅MRI检查;1例同时做MRA扫描;9例拍摄颅骨平片,其中2例为母子,又行拍摄头颅及胸部平片。全部病例经临床-影像随访。随访方式电话或预约复诊;时间三个月到术后两年。结果(1)骨病有颅骨外板外血肿机化2例;(2)脑脊膜脊髓膨出症2例;(3)颅锁发育不全3例;(4)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5)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6)颅骨肿瘤①颅骨良性骨瘤3例;②原发于颅骨恶性肿瘤3例其中颅底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恶变1例;右颧骨纤维肉瘤1例。③颅骨转移瘤肺癌3例,其中肺癌(小细胞)2例;肺癌(非小细胞)1例;宫颈癌2例;乳腺癌及前列腺癌颅骨转移瘤各1例;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1例。结论发生在颅骨的骨病、骨肿瘤诊断中,CT及PET/CT检查对骨破坏的特征最有价值,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 标签: 颅骨 骨病 骨肿瘤 CT PET/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女绝经后发生卵巢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为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从2010年2月-2012年1月到本院就治的112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良性、恶性、交界性卵巢肿瘤所占比例分别为59.82%、34.82%、5.36%;卵巢肿瘤多发于(60.2±5.8)岁的绝经后妇女;恶性卵巢肿瘤一般多见于卵巢肿瘤超过10cm者。结论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恶性率较高,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诊断、治疗。

  • 标签: 卵巢肿瘤 绝经后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就诊的80例患有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均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甲状腺瘤6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4例,桥本氏病2例,甲亢1例。经过医护人员的仔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其中74例未发生任何并发病,3例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低钙抽搐,l例创面出血引起急性呼吸困难,均经及时正确处治痊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引流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甲状腺 良性肿瘤 术后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乳腺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在200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5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分析发现,其中浸润性导管癌为52例,占80.0%;4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淋巴结转移,占67.7%;发病高峰年龄在40~49岁,为23例,占35.4%;肿瘤直径2~5cm的患者为35例,占53.8%。病灶主要为单侧和单个包块且左侧多于右侧部位。经免疫组化分析,其中ER和PR以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36/65)、52.3%(34/65)、55.4%(36/65);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65/65),p53阳性表达率为53.8%(35/65)。结论乳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人群的生命健康,同时患者预后主要与病理分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有关。因此,需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则能够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 恶性肿瘤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具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PICC治疗方法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手段对PICC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穿刺成功率,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肿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癌症每年的发患者数约1000万,死亡人数约700万。我国癌症发患者数在120万人左右,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90万人以上,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现有研究表明,癌症的治疗仅依靠外科治疗难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少数患者最终死于复发转移,癌症的治疗依然是考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癌症的治疗模式已经开始由单一模式的治疗向多种方式综合治疗的方式转变。在癌症综合治疗中,化疗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目前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较多,但各种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均出现疗效与毒性的双重作用,如何更好的体现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药物毒性是药物研究和癌症治疗追求的最高目标。近年来抗癌药物的研究得了较大的进展,新药的出现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其中一种新的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替吉奥胶囊(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苏立)的上市为多种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标签: 替吉奥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