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应以质询权之定性为前提。股东质询权源自于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每一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都应享有质询权,而无论其有无表决权,也无论其持股数量与期限。股东质询权与股东查询复制权一样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东行使质询权的目的并不仅限于知悉公司内部信息,还有直接监督公司经营之目的。

  • 标签: 质询权 出席权 单独股东权 知情权 监督权
  • 简介:根据现行《公司法》,当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公司营业期限届满,而股东不能达到2/3多数通过股东会决议来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公司只能进入司法解散的程序.在此情形下,希望公司存续的股东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强制收购异议股东的股权,解决人合性矛盾,是破解公司僵局的新途径.

  • 标签: 营业期限届满 异议股东 强制收购
  • 简介:新《公司法》赋予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享有账簿查阅权,但由于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对股东账簿查阅权受侵害时予以司法救济缺乏具体明确规定,给实务操作带来不便。为使股东账簿查阅权诉讼顺利进行,法律应明确只有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包括新任股东、原任股东)才可成为此类诉讼的适格原告,其诉讼请求应当具体明确指向会计账簿,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主张对会计凭证的查阅;法院应正确认定股东查阅账簿目的是否正当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创设一个有别于普通诉讼程序的新的诉讼程序以解决此诉讼的便捷问题,从而全面保护股东权利

  • 标签: 股东账簿查阅权 股东知情权 会计账簿 司法救济
  • 简介:“希森模式”通过改造旧村庄、兴建新村庄、兴办乡镇企业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展循环经济、村企合作、土地入股、能人带动经济发展的经验,但是存在资金不足、村民主动性差等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受客观条件限制,“希森模式”可能不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是“希森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的宝贵经验值得重视。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梁锥希森新村 希森模式
  • 简介:在资本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股份公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对于上市的股份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由于转化为股票价格最大化而变得可以量化.文章分析了股票回购与相关法律规范以及回购股票对股东财富增加的直接作用.

  • 标签: 股票 股份公司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票回购 每股收益 股权结构
  • 简介:<正>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独资企业到合伙企业然后到公司企业逐步深化而来的产物。它的最突出的特征是法律认可其独立人格并依法组成相应的意思表达与执行机关、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各自独立、投资者享有公司财产的剩余分配权并只对公司行为承担出资范围内的有限责任等。公司的设立及其运作,产生了公司的内部与外部的法律关系,其外部关系就是公司作为独立法律人格的体现,

  • 标签: 非讼 公司财产 救济途径 解散公司 法律关系 法律认可
  • 简介:本文根据作者在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所做的报告整理而成。全文共分4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透过法人的直索、自有资金的补充责任及危及存在之风险。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不足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实质上的资本不足应作为危及存在之风险之一种。作者最后指出:与危及存在之干涉一样,如果为实质意义上的资本不足情形下(的当事人)提供一个独立于(公司)法律形式的责任方式,对于欧洲法范围内公司的迁徙自由权而言也是更为合适的。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责任
  • 简介:国有股东代表的履职情况直接影响着国有出资人的权益以及对出资企业的管控程度。本文根据国有股东代表履职要求,建立了国有股东代表履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积分模型对国有股东代表履职进行评价,为国有出资人评价国有股东代表提供了一种方法。

  • 标签: 国有股东代表 履职评价 模糊积分
  • 简介:股东会决议撤销之诉是有关股东会决议瑕疵诉讼救济制度的重要类型,我国构建这一诉的制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依现行法考量,可以认定的撤销事由包括召集程序上的瑕疵、决议方法的瑕疵以及决议内容违反章程等三方面.撤销之诉的提诉权人、被告、起诉期间、管辖、诉讼担保等程序法律问题,在结合域外相关规定梳理比较后,得到了更为细致的解读.性质上,决议撤销之诉属于形成之诉,法院应考虑瑕疵的性质及程度、将股东会的适当运营的要求和公司法律关系的稳定相较衡量后决定是否驳回原告请求,法院作出的撤销判决,除了具有既判力、形成力外,还应具有对世效力和溯及效力.

  • 标签: 撤销之诉 撤销原因 诉讼程序 判决效力
  • 简介:2003年以来,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就股东提名董事问题陆续发布若干建议规则,并于2010年发布最终规则14a一11,允许股东使用公司委托书提名董事。虽然法院在商业圆桌会议诉证券与交易委员会一案中宣布规则14a一11无效,该规则的一些具体规定仍可为我国所借鉴。我国公司法应增设股东提名董事制度。在现阶段,应由中国证监会或者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相关规则,对提名股东的资格要件、提名人数的限制以及信息披露义务作出规定。

  • 标签: 股东提名制度 董事制度 股东权利 美国公司法
  • 简介:分析股东价值的评估方法,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指出股东价值审计重要性及其与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区别,提出股东价值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标签: 公司治理 股东价值 审计 企业
  • 简介:控股股东在企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运营的关键决策者。控股股东作为经济主体,其治理公司的核心目的是盈利。当公司利益与控股股东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控股股东在利益诱导下,普遍会滥用股东控制权,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为强化控股股东的责任,应通过确立控股股东行权原则、优化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外部监督制度、完善控股股东责任法律制度等措施,增加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成本,倒逼控股股东依法行权。

  • 标签: 控股股东 股东责任 控制权 治理
  • 简介:摘要:相互持股是当前经济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经济行为。公司通过向其他公司参股经营、公司并购等方式,获得对方公司股东的资质,对方公司亦可通过该种方式取得投资公司股份。作为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公司经常采取相互持股的方式,使两个彼此独立的公司相互关联,使得彼此之间利益相互嵌套在一起但公司间相互持股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公司带来便利的同时,却损害了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就其他股东利益而言,稀释其他股东股权占比,稀释表决权及分红权。

  • 标签: 相互持股 相互持股股东 其他股东 利益保护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应运而生,大量的上市公司对经济的蓬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的现象非常常见,因此在大股东掌握了实际控制权之后,很容易利用上市公司对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由于目前我国针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而且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不当,内部监管机构形同虚设,大股东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掏空上市公司,例如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极其隐蔽的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恶劣的掏空行为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遏制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控制权对企业进行掏空,降低利益相关者的损失,维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本文选用欧浦为研究对象,在对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及经验探讨。

  • 标签: 大股东 掏空行为 ST欧浦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2014~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强度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性呈负相关。本文从员工和股东两个角度,进一步对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员工素质越高、员工持股计划的资产管理计划股价下跌风险越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强度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性的负相关性越强。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和员工持股计划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员工持股计划的规范实施提供了一定建议。

  • 标签: 员工持股计划 股权质押 市值管理
  • 简介:摘要:我国名义股东处分股权纠纷案件相对较多,说明我国相关立法仍需完善。本文对名义股东处分股权法律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解决名义股东处分股权纠纷问题时需要明确名义股东在公司法与合同法上的地位、明确名义股东处分股权的法律效力与民事责任,且需要通过完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等方式完善相关制度,减少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名义股东 股权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