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肠手术直肠出血情况,分析其特点、出血原因,探析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中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8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肛肠手术直肠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897例患者中51例出现术后直肠出血情况,占比5.68%;对51例直肠出血患者的情况分析来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导致直肠出血的患者占比最高,明显高于其他肛肠手术项目,(P<0.05)。结论:肛肠手术后有较高的直肠出血风险,应重视评估患者情况,精准定位出血原因,严格防治直肠出血。

  • 标签: 肛肠手术 术后直肠出血 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评估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探究其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2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65例,分别为腹腔镜直肠手术组和传统开腹直肠手术组,观察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具有明显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直肠癌治疗的优点是微创伤,出血量小、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直肠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主要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实施方式进行均匀分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腹腔镜直肠手术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在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手术治疗有效情况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直肠手术治疗效果较显著.关键词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直肠癌;临床疗效;对比AbstractObjectivetostudyintheprocessofclinicaltreatmentofpatientswithrectalcancer,laparoscopiccolorectalcancersurgeryandtraditionalopencolorectalsurgery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MethodthemainselectionbetweenApril2013andMay2013,ourhospital68casesofpatientswithrectalcancer,acGcordingtotheoperationimplementuniformgroupintheformofthecontrolgrouppatientsmainlytraditionallaparotomysurgerytreatment,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ithprimarylaparoscopiccolorectalcancersurgerytreatment,researchandanalysistwogroupsofpatientswithsurgicaltreatmenteffectively??Resultsaftertwogroupsofpatientswithsurgicaltreatmentinpatientswithclinicaltreatmentonrelevantindicators,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controlgroup,andin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inpatientswithsurgicaltreatmentandeffective,theobservationgroupisobvious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laparoscopiccolorectalcancersurgeryeffectissignificant??Keywordstraditionallaparotomy;Laparoscopicsurgery;Rectalcancer;Clinicalcurativeeffect;contrast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2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在HIV阳性腹部及肛门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HIV阳性腹部及肛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HIV病毒感染风险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要都比对照组表现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在HIV阳性腹部及肛门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HIV阳性腹部及肛门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的距离对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的距离,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组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0~1.0cm;Ⅱ组为1.0~2.0cm;Ⅲ组为2.0cm以上.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并记录患者的肛门功能状况,比较三组间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性别、年龄、T分期、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肛门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63.3%、80%和83.3%.术后第12个月各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恢复达优良的百分率分别为80%、86.7%和93.3%.术后第1、3个月,Ⅰ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Ⅱ组(P<0.05),Ⅱ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Ⅲ组(P<0.01);术后第6和12个月,Ⅰ组与Ⅱ组之间、Ⅱ组与Ⅲ组之间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两组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各时间段,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离齿状线越近,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越差,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大多患者可在术后6个月恢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健康人群相比,研究排便障碍型便秘( DD)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特点及心理状态,并分析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 57例,作为病例组。再选取健康志愿者 2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善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对比两组肛门直肠动力学、感知功能,进一步分析 DD的发病机制;应用 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 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评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心理状态,并分析 DD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感知功能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1. DD组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率低于对照组,其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最大肛门括约肌收缩压( MAS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2. DD组患者的初始便意阈值、直肠初始感觉阈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DD患者 SDS、 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DD患者的 SDS评分、 SAS评分均与 MARP、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呈正相关( r> 0, P< 0.05),与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率呈负相关( r< 0, P< 0.05)。[结论]: 1.DD患者的盆底肌群及肛门括约肌协同收缩障碍,直肠低敏感高耐受使得患者对容量刺激反应迟钝等参与了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发病机制。 2. DD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且心理状态的严重程度与肛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3.焦虑、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排便时肛门内外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及使直肠敏感性下降、耐受性增高从而引起排便困难。

  • 标签: 排便障碍型便秘 肛门直肠动力学 肛门直肠测压 精神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即TME术,运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超低位DuksB、C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排便控制性较差。随访6-12个月,无一例患者死亡,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7例,1例出现肝脏转移,2例出现局部复发。无1例出现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结论在TME解剖理论基础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能够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死亡率,减少了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的问题,并为更多的直肠癌患者,解决了保肛的难题,在TME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超低位保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SR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低位直肠癌行ISR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均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时间6月-30个月,术后1年后肛门括约肌达优良者为14例。结论ISR保肛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并可达到根治目的。

  • 标签: ISR 低位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造口狭窄、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生活质量评分(85.2±4.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9.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降低并发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更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直肠癌;人工肛门;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03-01

  • 标签: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GerhardBuess教授研发出一套独特的手术直肠镜系统,即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技术。TEM技术通过其巧妙、精细的设计,使术者可在扩张的肠道内,通过双目镜所带来的放大、清晰、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或内镜成像系统显示器画面和运用精细的器械,实现腔镜手术中的各种操作。

  • 标签: TEM 直肠指诊 立体视觉 双目镜 成像系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肛门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常见病,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但存在治疗不规范,治疗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过度治疗的情况。本文通过引流通畅原则,尽量爱护肛门组织,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原则以及合理治疗原则等方面探讨,为制定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肛门疾病 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肛门疾病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肛门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患者手术后恢复很好的3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3%,恢复良好的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0%,恢复不好的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7%,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在手术后恢复很好的4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6.6%,恢复良好的1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6%,恢复不好的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8%,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2%。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肛门疾病手术患者,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患者术后恢复有效率也有较高的提升。

  • 标签: 优质护理 肛门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行外剥内扎术与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的52例环形混合痔患者作为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等肛肠动力学指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要低(t=2.061,t=1.648,P<0.05)。观察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组内比较差异统计学t值依次为4.698、5.209、3.848;对照上述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差异统计学t值依次为4.746、5.217、3.857,上述指标组内比较P值均小于0.05。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在排除肛门失禁发生风险的前提条件下对患者肛管高压状态起到明显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与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外剥内扎术 环形混合痔 肛门括约肌切断术 肛肠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肛门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肛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实验组则在术前1天下午集中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正常排尿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 标签: 术前心理干预 肛门手术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改良折刀位和截石位在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从而为临床接受肛门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最佳的体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肛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截石位,研究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改良折刀位。分别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体位摆放时间在3 min以内的人数占比为98.00%(49/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下肢感觉运动异常、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均为0.00%(0/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14.00%(7/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6.00%(48/50),相比对照组的82.00%(41/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折刀位应用于肛门手术中有效缩短患者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肛门手术 改良折刀位 截石位 体位摆放时间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肛门良性疾病发病率的显著上升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手术肛门良性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围手术期排粪管理则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肛门良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排粪管理尚缺乏共识意见。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组织针对肛门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排粪困难的原因、排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形成共识意见,以期为肛门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排粪管理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肛门良性疾病 排粪管理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用中药坐浴治疗肛肠手术肛门水肿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94例肛肠手术肛门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方剂坐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9%,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肠手术肛门水肿患者采用中药方剂坐浴治疗后,可消除局部水肿,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手术创面顺利愈合。

  • 标签: 肛肠手术 肛门水肿 中药坐浴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