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调查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相对更高,而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疼痛VA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舒适护理对于改善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足显微外科 断指再植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围术期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失血性休克、肢体肿胀、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减少了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标准翼点入路、纵裂入路和翼点纵裂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以及显微手术入路选择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前均行头颅CTA或DSA检查确诊。疾病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39例,经纵裂入路34例,联合入路5例。结果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经翼点入路手术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9例,经纵裂入路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5例,联合入路的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入路及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有效且预后良好。根据不同的动脉瘤瘤体指向,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 翼点入路 纵裂入路 翼点纵裂联合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外科手术手术创伤面大、时间长风险高、护理不当易造成眼睛、臂丛神经等损伤,病人心理压力大。要点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妥善安置体位,密切观察、护理。

  • 标签: 脊柱外科手术 护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与重要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例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12例,全切率为80%,面神经解剖保留13例,功能保留7例,保留听神经2例,死亡0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吞咽困难2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对于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保护面神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乙状窦 听神经瘤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采用改良式侧卧位的效果。方法以我院44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侧卧位)、试验组(改良式侧卧位)各22例,观察比较术后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1例,发生率为4.5%;对照组出现压疮2例、疼痛2例、肌力减退1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发生率为2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采用改良式侧卧位能够减少体位并发症,推荐应用。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侧卧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严重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30例医院收治严重肢体创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共计15例)与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方法,共计1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平均年龄2.2岁。均伴有脊柱裂,合并单纯脊髓脊膜膨出20例,脊髓脊膜膨出合并椎管内脂肪瘤13例,畸胎瘤1例,皮样囊肿1例。行显微手术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切断牵拉的终丝。结果会阴部感觉异常总有效率为80.0%,排尿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77.1%.结合矫形手术可明显改善运动障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及切断牵张的终丝.是治疗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关键.结合矫形手术可提高病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马尾 脊髓压迫症
  • 简介:目的探讨枕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枕大孔区神经鞘瘤21例,其中19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2例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结果手术21例均全切。无手术死亡,及手术致残。21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枕大孔区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疗效。

  • 标签: 枕大孔区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经验。均经前路行手术治疗,其中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59例,内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2例,显微镜下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24例。结果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脊髓功能明显改善82例,占96.5%,稳定3例,占3.5%。24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病人术后随访X-线平片显示: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及生理曲度良好,与自体椎体融合良好。结论对中央型或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病人经前路行显微减压术,减压更加充分,并可减少对脊髓的损伤;椎间植入人工椎间盘可保留部分脊柱运动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椎间盘移位 颈椎 颈前路减压 Bryan人工椎间盘
  • 简介:目的:介绍应刷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鞘管区层肌腱损伤,配合早期功能练刊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5月全2008年8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练习。随访1年时间,对有完整资料的41例101指(105条肌腱)按照国际手术科联合会制定的TAM评阶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按TAM评价法评定疗效。优76指,良21指,可4指。优良率96%。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法,配合早期功能练习是治疗鞘管区屈肌腱损伤的有效方法,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肌腱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例,余15例均为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后床突的关系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10例采用经额眶颧入路,5例采用经翼点入路,4例采用经颞下入路。术中采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观察手术夹闭的效果,术后次日行CT血管成像复查;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17例,动脉瘤包裹加固2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因小脑梗死导致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偏瘫,1例昏迷。其中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0±8.1)个月(6~5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7 d因肺部感染死亡。18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mRS 0~1分10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例,余15例均为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后床突的关系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10例采用经额眶颧入路,5例采用经翼点入路,4例采用经颞下入路。术中采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观察手术夹闭的效果,术后次日行CT血管成像复查;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17例,动脉瘤包裹加固2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因小脑梗死导致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偏瘫,1例昏迷。其中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0±8.1)个月(6~5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7 d因肺部感染死亡。18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mRS 0~1分10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由于车祸和工伤事故增多,四肢大血管、神经损伤较为常见。这类损伤出血量大常危及生命,处理不当可致截肢,文献报道动脉修复后的截肢率高达12%~21.4%。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还涉及到保存肢体及功能恢复。本次研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大血管、神经损伤5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管神经损伤 显微外科治疗 四肢 显微外科技术 工伤事故 及时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大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有6例,中1/3有13例,后1/3有8例;其中跨上矢状窦两侧的有2例,颅骨侵犯的2例,软组织侵犯的1例合并有肿瘤卒中。采用跨中线骨瓣,显微手术技术切除27例上矢状窦旁大型脑膜瘤。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16例,SimpsonⅡ级8例,SimpsonⅢ级3例;术后回访3-36个月,1例术后二个月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暴露上矢状窦,充分显露肿瘤,有效控制出血,保护回流静脉,可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矢状窦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皮脂腺囊肿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2012年3月,在显微镜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3毫米微创切口治疗皮脂腺囊肿患者59例,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59例患者均一次治愈,治愈率100%。术后愈合快,治疗时间短,疤痕小,外观平整,观察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微创技术治疗皮脂腺囊肿,在直视下操作,无死角,无囊内容物及囊壁残留,疗效确切,一次治愈,手术切口短,疤痕小,外观平整,美容效果明确,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外科技术微创皮脂腺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