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比较内下与显微鼻-蝶窦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差异。方法对9例汉族成人灌注尸头采用鼻-蝶窦进行解剖,其中4例行显微解剖,5例采用内下解剖,在内与显微下分别对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在蝶窦内,内下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解剖标志以确定鞍底、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内鼻-蝶窦更易于向颅前窝底、鞍旁海绵窦和斜坡方向扩展。内与显微下的操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内鼻-蝶窦鞍区及其周围的显露范围较显微下更大。

  • 标签: 蝶窦入路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解剖学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肿瘤乳晕行腔下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按照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分为组61例与开放组61例。组实施乳晕行腔下手术切除治疗,开放组实施传统的颈部切口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结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为4.9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乳晕行腔下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突出,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良性肿瘤 经乳晕入路 腔镜下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蝶窦病变引起明显症状的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径路的选择要根据影像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的范围、性质、大小、有否解剖变异和周围结构的破坏,以及手术者以往的经验来综合考虑。对单纯蝶窦病变者,鼻内下进行蝶窦开放具有进路直接,视野直观、清楚,便于手术操作;充足光源,便于病灶的判断等优点。对伴有筛窦病变者,鼻内鼻腔径路手术处理蝶窦病变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鼻内鼻腔可直达病变部位处理病灶,操作简单,定位准确,不仅能消除病变且能在清晰视野下准确取检,鼻内手术还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

  • 标签: 单纯蝶窦病变 鼻内镜 手术治疗 观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鼻蝶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神经内鼻蝶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的98例患者,其病理结果均为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分别行内分泌学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垂体MRI。结果肿瘤全切除率78.6%(77例),次全切除率16.3%(16例),部分切除率5.1%(5例)。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明显改善者18例,激素水平较术前下降或完全恢复至正常者35例;发生脑脊液漏6例,其中4例腰大池置管后治愈,另外2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治愈,暂时性尿崩5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结论神经内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肿瘤 手术 经鼻蝶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腹腔腹膜外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从本院于2019年12月到2023年12月间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膜外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术,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尿管放置时间、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长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应用腹膜外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术,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膜外入路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方法报告15例手术,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结果临床诊断PRL腺瘤10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3例。手术全切肿瘤13例,大部切除2例,2例病理未证实肿瘤。男性PRL腺瘤疗效差,ACTH腺瘤手术切除常有一定难度。结论并非所有垂体微腺瘤都适于手术,宜慎重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强调正确利用局部解剖关系,准确定位,合理止血,争取彻底切除。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单鼻孔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研究腓骨后侧显露外后踝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26例Weber—AO分类踝关节骨折的患者(A3型4例,B3型14例,C1型5例,C2型3例),腓骨后侧,显露固定外后踝。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达到骨折愈合。26例中疗效为优1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4.3%。结论:腓骨后侧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后外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可以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腓骨 后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44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5.9岁(范围:46~81岁)。手术膀胱前完成24例(前组),膀胱后完成20例(后组)。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相关结果及术后尿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Gleason评分均无差异(P值均>0.05)。前组与后组的手术时间[(184±43)min比(193±42)min,t=-0.599,P=0.55]、术中出血量[(218±88)ml比(225±115)ml,t=-0.244,P=0.81]、病理学分期(T2/T3期:15/9比12/8,χ²=0.029,P=0.87)、切缘阳性率[29.2%(7/24)比30.0%(6/20),χ²=0.004,P=0.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不使用成人纸尿裤为判断标准,前组拔尿管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达到尿控的患者分别为1、6、20、23例,后组分别为6、11、19、19例,后组拔尿管即刻达到尿控的比例高于前组[30.0%(6/20)比4.2%(1/24),P=0.04],两组术后3、6、12个月达到尿控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膀胱后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相较于膀胱前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出血量,且可提高术后早期尿控恢复比例。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 后入路 尿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后方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PLIF治疗组与TLIF治疗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结果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高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融合时间以及同时间中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高度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对于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有着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PLIF,TLIF的操作更为简单,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入路 经后方入路 椎间融合术 腰椎失稳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腹腔耻骨后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3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手术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选择耻骨后;观察组15例,选择腹腔。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等围术期指标水平,尿失禁、吻合口狭窄、尿漏、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生化复发率及完全控尿率。结果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显著下降,疼痛评分较低,但手术操作时间较长(P<0.05);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率、1年内生化复发率、完全控尿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时选择腹腔可达到与耻骨后相近的效果,且其具有微创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前列腺癌 腹腔镜 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鸡冠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底纵裂鸡冠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肿瘤全切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通过该手术,肿瘤全切率达90.1%(91/101),病死率1.9%(2/101)。术后并发症以钠离子代谢紊乱最常见[54.5%(55/101)]。结论额底纵裂鸡冠可以在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下丘脑及周围临近组织的损伤。

  • 标签: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 鸡冠入路 下丘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颏下小切口辅助口腔前庭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与传统TOETV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TOETVA的63例c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59例,年龄17~46岁。其中颏下小切口辅助27例(观察组),行传统TOETVA 36例(对照组),采用成组χ²检验及成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6.63±38.62)min]比对照组[(167.78±36.71)min]缩短(t=-2.21,P=0.031),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11±0.89)d]较对照组[(2.72±1.16)d]早(t=-2.28,P=0.026),且观察组出现下颌麻木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0比16.67%,χ²=4.97,P=0.0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检出量、气体栓塞、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皮肤烫伤、皮下积液、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均未出现异常,患者均对手术切口表示满意。结论在早期PTC患者中,颏下小切口辅助TOETVA与传统TOETVA具有相同的手术有效性,但能降低手术时间,同时能减少术后下颌麻木症状的概率,可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腔镜甲状腺手术 经颌下前庭入路 经口腔前庭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皮下颌角穿刺茎孔面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和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行CT引导下面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共82例,其中男27例,女55例,年龄24~85(59±11)岁。根据穿刺入的不同分为3组:突前组(A组,n=35),突后组(P组,n=25),下颌角组(M组,n=22)。比较3组患者术中穿刺时间、引出患侧面部肌肉抽动的最小刺激电流、射频热凝治疗终止时温度及该温度下射频热凝的时间、治疗总时间,以及术后1 d面瘫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P组、M组术中穿刺时间分别为(31.0±4.9)、(31.9±6.5)、(35.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M组穿刺时间长于A组与P组(均P<0.05)。3组患者引出患侧面部肌肉抽动的最小刺激电流分别为(0.5±0.2)、(0.4±0.1)、(0.3±0.1)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组最小刺激电流小于A组与P组(均P<0.05)。3组患者射频热凝治疗终止时的温度分别为(78.6±8.1)、(76.6±8.3)、(67.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组温度小于A组与P组(均P<0.05)。3组患者终止治疗温度下射频热凝的时间、治疗总时间、术后1 d面瘫评分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肿、感染、听力障碍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皮穿刺茎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有效,下颌角疗效更佳。

  • 标签: 面神经 面肌痉挛 射频热凝 茎乳孔 CT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和右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右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和切缘癌发生率分别是90.00%和0.0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和切缘癌发生率分别是75.00%和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治疗方式对于胸中段食管癌患儿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简便,同时术后疗效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比较 左胸入路治疗 右胸入路治疗 胸中段食管癌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LPA)与Wiltse肌间隙显微下单侧双侧减压(MBDU)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测量及形态学解剖证明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骨科收治的共124例[男75例/女49例,年龄(55±14)岁]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单节段MBDU病例。根据椎管形态分为A组LPA48例,B组Wiltse肌间隙76例。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侧、对侧下肢疼痛及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术后通过X线、CT评估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情况。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稳定存在,套筒置放最大倾斜角度LPA为65°,Wiltse为40°。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0个月的随访。A组手术时间(120±27) min、出血量(104±31) ml、引流量(50±15) ml,B组则分别为(115±32) min、(110±41) ml、(47±18) 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6、-1.917、1.730,均P>0.05)。术中硬膜撕裂各1例和3例;术后脑脊液漏各2例和3例。两组末次随访时侧、对侧下肢疼痛、腰痛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9.6%(43/48),B组为86.8%(66/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结论LPA行MBDU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对于三叶草形椎管的对侧神经根管减压有优势。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 单侧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骨折术中采取后正中与椎旁肌间隙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腰椎骨折手术患者68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后正中;后者实施椎旁肌间隙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优劣。结果干预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功能障碍与疼痛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椎旁肌间隙应用在腰椎骨折术中的效果优于后正中,不仅能增强手术效果,还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后正中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正中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情况、腰背痛状况及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生理盐水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减轻腰背痛,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旁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