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在政治理论上的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经学“受命”论的确立。根据董仲舒等人的诠释,汉代“受命”论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命”而王所应具有的种种标志和象征,如黄龙、麒麟、凤凰、甘露、朱草、灵芝等,这就是所谓“祥瑞”或“符瑞”;二是当“受命”之君出现某些过失时,“上天”所采取的种种“警诫”和“谴告”,如天变、灾害等,亦即所谓“灾异”。汉代“受命”理论的确立,不仅圆满解决了汉王朝如何继统的法理性问题,而且标志着经学所推崇的“汤武革命”学说已为人们所认同,但同时它也是一把让汉王朝感到惴惴不安的双刃剑。

  • 标签: 受命诠释 经学受命
  • 简介:汉代商丘地区是汉帝国东部的腹心地带,经济发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曾有多股势力逐鹿于此。汉帝国龙兴于芒砀山,芒砀山即是汉帝国的“龙兴之地”,使得汉代商丘在汉帝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了重要的政治内涵。当权者常把至亲至爱放在梁国,让其扼守战略要冲,用于威慑、牵制统治集团的其他势力,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确实起到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汉代的襄邑是全国著名的纺织业中心,所出产品被作为贡品,用于皇帝、文武大臣的穿戴。正是由于经济、交通、文化的发达,在汉代商丘地区聚集了大批人才,形成了一个东方“人才交流中心”。

  • 标签: 商丘 汉代 人物 地位
  • 简介:五陵原地区是汉代重要的文化历史区域。五陵原人的活动与思想对汉代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影响。清正廉洁、重视教化、不畏权贵的官吏对吏治的好转、政治的清明起着积极作用;酷吏、游侠、奸商的活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甚至造成政治悲剧。

  • 标签: 五陵原人 历史文化 汉代政治 影响
  • 简介:四川汉画像中的性题材内容直率而古拙,其所宣扬的是对生命的肯定和依恋;她是"天府之国"留给后人的一曲曲生命的欢乐颂,一首首繁衍子孙的赞美诗。

  • 标签: 四川 汉画像
  • 简介:2011年3月间,一位经营古玩生意的朋友向我推荐一枚古玉璧。此璧为古玉无疑,但作为钱币收藏者来说。令我眼前一亮的是玉璧上刻有”末布”两个篆字,从而可以断定它是一枚璧币合一的古玉器。

  • 标签: 汉代 古玉器 收藏者 玉璧 钱币
  • 简介:扬雄《方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汉代文化的多个方面。其中,"臿"、"刈钩"、"佥"、"杷"等农具,反映了汉代的农业发展水平;鸡、猪、马的不同方言名称及畜养方式和畜养工具,反映了汉代的畜牧业文化。

  • 标签: 《方言》 词汇 文化 农业 畜牧业
  • 简介:汉代西王母的图像志研究〈美〉简·詹姆斯(JEANMJAMES)贺西林译张敢校西王母的起源和身份已经引起了不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诸如德效骞(HomerH.Dubs)、鲁惟一(MichaelLoewe)、里卡尔多·弗拉卡索(RiccardoFracass...

  • 标签: 西王母 画像石 图像志 《山海经》 昆仑山 画像砖
  • 简介:在纸张出现以前.人类所选用的书写载体有石头、树叶、树皮、兽皮、兽骨、纺织品等,可谓五花八门。但有的笨重,有的昂贵,有的不易存放。为适应知识传播和时代前进的需要,造纸术应运而生。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过程中,被后人尊为造纸祖师的蔡伦作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造纸专家 文明进程 蔡伦 汉代 知识传播 造纸术
  • 简介:画像砖,是指运用模印、刻划、雕刻、彩绘等技法制作的图像砖,多用来嵌砌、装饰地面建筑及墓葬[1]。模印、刻划和雕刻技法主要用于砖面图像的轮廓及主体部分的塑造。古代匠人为使画像砖更具装饰性,常在砖面图像的轮廓及主体部分完成后对整个画面或细节施彩。不过,由于施彩的画像砖在地下埋藏太久,大部分彩绘都已脱落殆尽,仅个别砖上还存有少量颜色。

  • 标签: 汉代画像 东汉时期 画像砖 墓葬形制 画像石
  • 简介:本文以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一处窖藏出土的8件东汉青铜器为对象,通过对器物的尺寸、特征进行详实描述,归纳出东汉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器独有的特征,并体现出汉代的社会经济及铸铜工艺水平。

  • 标签: 东汉 青铜器 特征
  • 简介:汉代辞赋分合不定不仅是后人探讨的一个学术现象,更是汉代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其所涉原因极为复杂。从文体学的大范围看,因为文用观念的盛行和文体观念的模糊,汉代不仅辞、赋不分,赋、颂也往往混淆。从辞赋不分内部观察,可以看到屈原在辞、赋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为丰富的面貌,这些面貌包括赋祝者、赋诗者、赋赋者、赋虚者,对赋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 标签: 辞赋 文用 屈原 赋者形象 文体学
  • 简介:摘要如果将社会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秘书则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现代社会将秘书专业在高等教育领域专门分类出来,也足以证明秘书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何等重要。现在,让我们乘着时光机,一起去回顾研究秦汉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深层探究古代秘书活动对汉代秘书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以便更好的促进现当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 标签: 秦朝 秘书活动 汉代
  • 简介:本文探讨儒家经典中的“修己治人”论在汉代何以能够实现。当位居政治上层的人物致力於“修己”,显示出了只要是人就应该具备的姿态时,受到感化的民众於是对此模仿,力求奋发向上。本文针对被感化一方的主体性契机,对上述现象产生的逻辑进行了考察。切入点置於反映民众主体性的“翕然”一词之上,指出民泉具有的立志从善之心在政治上层人物的“修己”行为下得到觉醒,民来试图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自己的不善,而“翕然”正是用来形容这一连串心理动态的词汇。汉代教化政治中的“治人”是在政治上层人物的“修己”下觉醒的民众从主体上开始向善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 标签: 修己治人论 教化政治 翕然 主体性契机 性善说
  • 简介:“府”原指财货、文书储藏之处。约从秦汉开始,“府”之所指又拓展到“官署”等义域。从汉语史、制度史等层面展开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汉代官员的公务活动空间,与生活活动空间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晰的区隔,“府”与“舍”“家”一般不容混淆;二、汉代诸侯王与君主之间确实存在着“等齐”、“同制”的现象,一般诸侯王之治所、宅邸没有称“府”之实;三、汉代“府”之“官署”义在此后逐渐成为其基本义,它对后世及今天的社会政治生活仍产生着重要影响。

  • 标签: 汉代 官署
  • 简介:自古以来,山东即为冶铁业的发达地区,特别是两汉时期,这一地区更是全国重要的冶铁手工业生产基地。建国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汉代铁器,为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冶铁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拟就近年来考古发现两汉铁器资料反映的有关问题及...

  • 标签: 汉代冶铁 冶铁业 山东地区 铁官 铁器 东汉时期
  • 简介:汉代作为我国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诗歌中有大量与防灾救灾思想相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天命禳弭、水利灌溉治理黄河、重农仓储备荒等方面,是中华民族防灾救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汉代 诗歌 防灾 救灾
  • 简介:<正>一、前言一九九○年三月,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盗掘古墓、贩卖出土文物的重大文物案件,截获了二十五块汉代画像空心砖和一批珍贵的出土文物。经了解,这批文物均出自河南省长葛县老城乡打绳赵村的古代墓葬中。该村位于长葛县城东北十二公里处,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带应是两汉时期的一个家族墓地。相传这一地点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兴修水利过程中经常有文物出土,很可能就与这一地区的古代墓葬群有关。这次出土的25块画像空心砖,从结构造型和图像花纹看,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空心砖造型精美,工艺别致,其形制有几种

  • 标签: 空心砖 汉代画像砖 变形 西王母 花纹图案 长条
  • 简介:文献记载证明汉代存在三家《论语》,但它们却都没有单一的、独立的传本流传后世,其材料散见于汉魏以来的文献里。我们根据文献记载,通过异文材料的比勘,认为汉代的《鲁论》、《古论》有资料可考求,而《齐论》基本上不可考。石经《论语》、《释文》所载“鲁读”、《集解》所引包注可以作为《鲁论》材料。而《论语集解》所载“孔注”、“马注”,《史记》所载《论语》文字,《释文》所载“古读”可作为《古论》材料。

  • 标签: 古论 鲁论 齐论 异文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