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与功能化研究,以及多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在高分子材料的复合研究部分,首先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定义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分类,然后探讨了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性能改善。在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研究部分,主要讨论了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方法、功能化材料的应用领域以及性能优化。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多功能材料的概念、设计原则、制备方法和性能评价及多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加深对高分子材料复合与功能化研究的理解,促进多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复合 功能化 多功能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工序(解冻、融化、分离等)对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采用血凝仪对制备好的冷沉淀(样本量为20)进行FVII和Fg含量检测,分析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0份抽查样本中容量为(27.15±2.05)、FVIII(141.38±35.08)、Fg(210.54±20.10),检测参数值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标准。结论: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该种方式制备的血液成分产品符合相关成分血质量要求,也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血液成分,可以为临床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患者提供成分血,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成分血 凝血因子VIII 制备 冷沉淀制备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对抗菌材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抗菌矿物材料的载体和抗菌剂,并对抗菌矿物材料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非金属矿物 抗菌材料 制备
  • 简介:摘要:为得到一种高强度充填材料,选用硅酸盐水泥、矸石、粉煤灰为主料,硅粉、液碱为辅料,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ohnken试验方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对不同配比下材料的抗压强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及因素间两两交互作用对强度的影响,并分析确定了混合浆液最优参数选取结果为:水灰比0.56、硅粉量5.70%、液碱量1.10%。根据响应面分析结果制备最优参数下的试块,并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响应面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吻合度高达95.51%,且新配比材料抗压期强度较原材料提升了30.31%。

  • 标签: 高强度 充填材料 响应面法 综合分析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植酸钠热分解制备新能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的过程。研究表明,通过适当控制热分解条件,可以得到高性能的碳基负极材料。此外,研究还发现,粉碎处理、酸洗条件、干燥条件等步骤和参数的精细控制也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这些发现为新能源电池的负极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标签: 植酸钠 热分解 碳基负极材料 新能源电池 材料制备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较为严重,而且在城市运行中持续地生产出大量污水和废水,这严重限制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虽然各个城市均建设了一些污水处理厂,对于这项问题有所缓解,但是为了更加深入而高效地处理问题,不仅需要改善城市发展和生活的模式,也需要更新传统的再生水处理技术。抗菌吸附材料的成本较低,需要的能耗较少,而且操作设备较为简单和便捷,可以应用于再生水的处理中,缓解城市水资源的不良状况。

  • 标签: 抗菌吸附材料 制备过程 再生水处理 应用
  • 简介: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碳酸钠为发泡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泡沫稳定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泡沫体系分散聚合法制备P(AA-co-AM)高吸水性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FTIR及SEM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成功制得P(AA-co-AM)多孔高吸水性材料,较优制备条件为n(AM):n(AA)=0.3,n(Na2CO3):n(AA)=0.5,引发剂占单体质量比为0.5%,交联剂占单体质量比为0.07%,泡沫稳定剂占单体质量比为3.5%。材料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液速率快于在蒸馏水中的吸液速率。

  • 标签: 多孔 高吸水性材料 丙烯酸 丙烯酰胺
  • 简介:近年来,在电催化反应能量转化技术中开发稳定高效的非贵金属基催化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是析氢反应(HER)和其他能量转换技术有前途的选择。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制备磷化铁纳米棒材料的策略,所得纳米材料在碱性电解液(1MKOH)中,在相对较低的过电位下具有良好的制氢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因此,本研究为过渡金属磷化物设计与构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更通用的途径。

  • 标签: 电催化 磷化物 碱性介质 FEP
  • 简介:摘要:海上石油平台电缆绝缘材料的电绝缘性能优异,适用于海上开采油田使用。本文通过对海上石油平台电缆绝缘材料制备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将研制出的护套料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产品各项性能和指标都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 标签: 海上石油平台电缆 绝缘材料 阻燃 耐腐蚀
  • 简介:摘要以硅溶胶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硅溶胶的多保温材料制备与性能的相关问题。文章先分析了硅溶胶多孔保温材料制备工艺流程,再结合工程案例,阐述了多孔保温材料的性能情况。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硅溶胶的多孔保温材料制备流程简单,并且性能优越,能满足多种条件下的建筑物使用要求,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 标签: 硅溶胶 多保温材料 材料制备 材料性能
  • 简介:以大通量、大孔径的FeAl金属问化合物多孔材料作支撑体,在其上制备1层小孔径的同质FeAI多孔膜,得到均质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材料。采用SEM和孔结构测试,研究膜层厚度对FeAl多孔膜材料最终孔结构参数的影响,并对FeAl膜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FeAl多孔膜材料表面平整,无裂纹等缺陷;随膜层厚度的增加,FeAl多孔膜材料的最大孔径、透气度均降低,相对十支撑体,膜厚为120pm时的最大孔径从11.7pm减小至9.3pm,透气度减小幅度为45.2%。FeAl多孔膜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经550℃循环氧化40h后,膜厚分别为120、180和260pm的试样的质量变化率仅分别为1.87%、1.25%和0.25%。

  • 标签: FEAL 多孔材料 透气度
  • 简介: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工作温度不大于1373K的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复合涂层,其基本结构为浸溃过渡层,陶瓷相阻挡层/玻璃相封填层,涂覆有复合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中于1173K下氧化10h的失重率仅为10.37%,氧化失重速率为5.67×10-5g/(cm2·min);1173K←→室温空气中急冷急热10h循环100次后,失重率为8.41%,涂层没有剥落,说明整个涂层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能,该种复合涂层可在中低温(不大于1373K)氧化性气氛中长时间工作,适合作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等部件的抗氧化涂层,能够大大提高C/C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 标签: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复合涂层 抗氧化性能 抗热震性能
  • 简介:石墨烯主要由一个原子层厚的C原子组成,属于一种二维碳材料,具有光学、电学等特征,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石墨烯类材料制备方式进行总结,并从生物成像、肿瘤治疗、抗菌材料、细胞毒性四方面,论述了石墨烯类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希望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石墨烯材料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成像
  • 简介: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具备许多特殊的电学及光学性能,近年来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期国内外低维Ⅳ族元素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已经报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展望了低维元素半导体的研究前景。

  • 标签: 纳米材料 半导体
  • 简介:用SOL-Gel法制备了纳米级的CuO-SnO_2气敏粉体;运用DSC-TG、XRD、TEM、比表面积、EDS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不同配比浓度的粉体进行了表征,为制作高性能的气敏元件建立基础。

  • 标签: 气敏材料 CuO-SnO_2 纳米粉体 表征
  • 简介:摘要:目前对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并对新型填料的种类、形貌、性能、导电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可以预测,在今后的研究生产中,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模型建立及导电机理的深入研究将成为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开发的关键。

  • 标签: 导电机理 导电高分子 电子电器
  • 简介:以盐酸为催化剂,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在制革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加强复灰处理,制备了山羊皮酸皮作为复合材料的皮胶原来源.皮胶原直接浸入前驱体溶液,水浴振荡,制备了皮胶原--TiO2纳米复合材料.原子力显微镜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已经均匀渗透到皮胶原纤维当中;复合材料表面电性测定表明,此种复合材料带强正电性;抗菌防霉实验表明,所得复合材料有一定的抗菌防霉性能;收缩温度和抗张撕裂强度的测试表明,纳米材料与胶原的化学结合较弱,TiO2与皮胶原可能是物理吸附.

  • 标签: 纳米复合材料 二氧化钛 皮胶原 溶胶——凝胶法
  • 简介:通过多氯代聚苯胺硫化反应制备了多硫代聚苯胺锂电池正极材料,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PS光电子能谱以及SEM等手段对多硫代聚苯胺作了结构分析,并对多硫代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作了初步的研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631mAh/g。

  • 标签: 锂电池 正极材料 多硫代聚苯胺 制备 多氯代聚苯胺 电化学性能
  • 简介:将T700或Nicalon-SiC短纤维、碳粉、硅粉和少量碳化硅粉混合,在1900℃热压烧结制备短纤维增强C-SiC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f/C-SiC的相对密度和室温强度分别为95.3%和24.38MPa,均高于Cf/C-SiC的相对密度和室温强度,热压烧结过程中Cf的损伤严重.短纤维增强C-SiC复合材料中,由于C相和SiC相的同时存在,在同一温度下的氧化行为表现为在氧化初期氧化质量损失率较大,C相的氧化起主要作用;随氧化时间的增长,氧化质量损失率逐渐减小;在氧化后期则质量增加,SiC相的惰性氧化起主要作用.SiCf/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优于Cf-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SiCf/C-SiC复合材料在温度为1100℃~1400℃时,温度越高,氧化质量损失率越小,抗氧化性能越强.

  • 标签: 复合材料 短纤维 热压烧结 强度 抗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