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发光学信号成像系统是近年来比较新颖的一项用于活体生物的基因或细胞活动的微观检测的光学技术,具有直观、操作简便以及分辨率高的特点。该技术主要分为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和荧光成像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测定活体动物体内的细胞以及分子的活动或变化情况。由于该技术能够对动物体内的微观形态的变化进行精确的捕捉,对于癌症、基因表达、肿瘤以及其他病变均具有较好的监测作用。在本文中,将就自发光学信号成像系统在生物成像中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自发光学信号成像 生物成像 发展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生物成像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相关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开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生物成像技术研究对相关工作发展的现实意义出发,研究现阶段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生物成像技术在我国相关领域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而结合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发展方向,对待下一步工作中提高我国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生物成像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 标签: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生物成像技术 应用
  • 简介: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成像分析方法具有频带窄,水溶液背景弱,稳定性好,高特异性等优势已成为生物成像领域的优良选择。拉曼成像技术拓展了拉曼光谱的应用范围,使其不再只是检测单点化学成分的手段,而进一步用于对评价区域内化学物质成分、分布及变化进行整体统计和描述。本文探讨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原理及增强机制,介绍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拉曼成像技术,并对其在无标记成像及带标记成像中的细胞成像、活体成像,特别是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讨论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生物成像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 标签: 拉曼散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生物成像 生物医学
  • 简介:生物显微镜是一类把光学原理应用于窥探微小物体的精密观察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在显微镜的各个部件中,以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最为重要,任何一个成像部件出现故障都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而有些成像质量的下降肉眼不易直接观察到.对这类成像质量下降的检测方法我们可用观察物镜星点像进行判断.现将检测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成像质量 生物显微镜 产生原因 检测方法 星点像 中心亮斑
  • 简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倍受关注,已经开始应用于对生物组织的生理或病理过程的无损实时动态成像.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模型和光学仿真环境的建立是开展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前向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实现了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前向问题的仿真,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规律及光子被CCDCamera吸收的过程,并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在体生物光学成像 MonteCarlo方法 前向问题 仿真环境
  • 简介: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姚保利研究组,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和LED照明的显微技术成功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从而为深层生物样品大面积快速三维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子刊《科学报告》杂志上。

  • 标签: 显微技术 生物成像 国家重点实验室 速度 数字微镜器件 LED照明
  • 简介:摘要陈润森及同事认为,识别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更好的治疗心境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医学影像设备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生物医学影像设备虽在医疗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但仍存在成像精度不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为提高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与智能程度,智能制造技术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 标签: 生物医学 成像仪器 智能制造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探讨直肠癌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p53及HER-2之间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纳入2017年至2019年直肠癌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一周内进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含DKI成像,所得数据导入专用软件,获取DKI参数及术后病理生物学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DKI参数在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分化程度、p53及HER-2阴性或阳性间的关系。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直肠癌生物学特征对DKI参数有无影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生物学特征与DKI参数之间相互关系。ROC曲线分析DKI参数对p53及HER-2阴性或阳性的诊断效能,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对DKI参数有不同程度影响。(2) MK与直肠癌分期、分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与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285,-0.296)。MD与组织学类型呈负相关(r=-0.375)。FA与p53、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254,0.256),直肠分期呈负相关(r=-0.315,-0.399)。(3) FA预测p53曲线下面积为0.651,说明诊断效能中等,95%置信区间(0.502,0.800)。结论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与直肠癌生物学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对直肠癌预后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数字全息技术 ,同时拥有实时性。定量化、非接触和全视场的技术优势。其在五染色剂的生物标记定量三维模型的重建及跟踪上,表现出明显技术精确性。本文从数字全息技术及其应用特点,介绍全息相称的成像原理,并分析概述其在生物医学城乡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及提出有待解决或者是加强的技术点。

  • 标签: 数字全息技术 生物医学 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检测碳量子点对神经细胞的生物成像效果,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使用动态光散射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碳量子点的生物成像效果,用MTT法检测碳量子点对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碳量子点光学效应好,激发光为375nm时,碳量子点荧光强度最强,而且碳量子点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正相关。碳量子点可被PC12细胞摄取并发出明亮的荧光,显示出良好的荧光成像效应。同时发现,碳量子点对PC12细胞毒性低,500μg/mL碳量子点孵育48h后,细胞活力仍保持在70%以上。结论:碳量子点荧光成像特性优异,生物安全性好,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时不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 标签: 碳量子点 细胞毒性 荧光成像 生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生物合成纳泡(GVs)-聚乙烯亚胺(PE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系,探讨其应用于干细胞超声成像示踪的潜能。方法制备GVs-PEI,检测其直径和电势。将GVs-PEI与BMSCs共温育获得GVs-PEI-BMSCs,检测BMSCs对GVs-PEI的摄入、GVs-PEI-BMSCs的细胞增殖活性。设置GVs-PEI-BMSCs组及BMSCs组,在琼脂仿体内分别于0、2、4和6 d进行超声成像,检测体外超声成像效果;于大鼠双侧股四头肌内分别注射BMSCs及GVs-PEI-BMSCs,于注射后0、2、4和6 d进行超声成像,检测其在体成像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GVs-PEI直径(383.63±11.55) nm,电势(18.48±2.20) mV,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见GVs-PEI-BMSCs内大量GVs-PEI显影。当GVs-PEI吸光度(A)500 nm=0.5和1.0时,24、48和72 h的GVs-PEI-BMSCs细胞相对增殖率无明显变化(F值:7.078~11.982,均P>0.05)。与BMSCs组相比,各时间点GVs-PEI-BMSCs组体外超声成像效果均更佳,温育后6 d的超声信号强度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634.29±10.78与2 864.51±100.86;t=-121.86,P<0.001)。在体超声成像结果显示,各时间点GVs-PEI-BMSCs组超声成像能力均优于BMSCs组,注射后6 d的超声信号强度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2 108.02±217.96与267.71±7.87;t=-121.39,P<0.001)。结论成功构建GVs-PEI-BMSCs,其超声成像能力强、稳定性高且安全,为干细胞在体示踪提供了新方案。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 纳泡 聚乙烯亚胺 细胞,培养的 超声检查 大鼠
  • 简介:介绍了离体单细胞在空气中或生理缓冲液中表面纳米精细结构的AFM表征和AFM在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多糖结构细节研究中的相关工作。特别总结了AFM在蛋白分子功能研究和单分子操纵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一些典型的事例。最后,结合试验进展,对仪器自身的改进和发展及其在生物样品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分子细胞生物学
  • 简介:摘要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显微成像仍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长期被限制在200 nm。近年来,突破衍射极限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本文主要对受激发射损耗(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STED)和随机光学重建(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STORM)两类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生物医学应用、优劣势比较及应用局限性进行探讨。

  • 标签: STED STORM 超高分辨率成像 显微成像技术 生物医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测量跟腱组织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为跟腱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1只,雄性,体重1.5±0.1kg,5月龄;随机均分成三组(n=7,A组中等训练强度组,B组高强度训练组,C组对照组)。结果根据ARFI成像结果对ABC三组跟腱数据定量分析经过ARFI成像可得出经过8周训练后B组的弹性模量显著降低,A组较对照组C组弹性模量略有降低。结论ARFI能够直观、清楚的反映兔跟腱组织的生物力学变化;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实际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跟腱组织 生物力学
  • 简介:人在天体中起源和进化,已经历了大约750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依靠“自组织、自相似和自适应”的自然选择机制,人体的生命运动和天体运动建立起了特定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空间万物在天体运动的时间中相互作用和自然循环的一个部分和环节,生命运动及其变化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得以生动地体现出来。

  • 标签: 天体运动 非线性动力学 “天人相应” 生物学 成像 信号
  • 简介:摘要肠-脑轴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微生物群作为肠-脑轴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不仅参与维持肠道稳态和调节肠道功能,还可以通过肠神经系统与大脑直接交流并相互传递信息。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心理及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仍未阐明清楚。本文围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心理及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综述了肠道菌群与脑结构及功能的关联性,旨在探究肠道微生物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 肠-脑轴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球面镜的成像规律凸面镜成正立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时,凹面镜成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实像,并利用此规律解释勺子成像问题。

  • 标签: 几何光学球面镜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