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探究其诱因,讨论无偿献血过程前中后的保护手段。方法2014年6月1日到2015年5月31日间,本血站市区一共有16872人进行无偿献血,对其献血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作为研究对象的16872名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是241,其概率为0.43%,献血环境、献血者心理和生理状况等都是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献血前和献血过程中,都需要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和生理上的有效防护。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不良反应 发生概率 相关性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电话回访在无偿献血服务中的重要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对我站无偿献血后的电话回访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完善回访工作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通过无偿献血后的电话回访,提高了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改善了献血服务质量。

  • 标签: 献血者 电话回访 无偿献血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0年无偿献血者20044人为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宣教;选择2011~2012年无偿献血者26323人为干预组,实施全程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009~2012年无偿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为1.36%,其中对照组有献血反应387例(1.93%),干预组有献血反应242例(0.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全程早期护理干预,献血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血站献血的32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献血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普通组,一组采用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结果干预组献血者均为未见明显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普通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5%(4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献血者的VAS评分为(2.1±0.1)分,普通组献血者VAS评分为(4.2±1.8)分,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无偿献血献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自我国在1998年颁布实施了《献血法》之后,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对我国的临床医疗用血也起到了良好的补充效果。来自街头献血车,固定献血屋及大中专院校的无偿献血者群体里,部分人群在无偿献血之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其献血积极性与复献血情况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做好献血者在献血之前的心理护理,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障碍,推动无偿献血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就无偿献血献血前心理障碍的护理策略进行探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前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献血宣传是搞好无偿献血工作的关键所在和先决条件。宣传形式的多少,方法的恰欠,内容的丰简,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无偿献血工作的进程与发展。笔者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搞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必须从处理好与政府领导、献血有益健康科普知识普及、献血者优惠政策交代、宣传形式方法、献血目标人群确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素质、志愿者队伍建立、预防经输血传播疾病等方面的关系入手,统筹兼顾,才能保证无偿献血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宣传 几个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藏族地区固定无偿献血保留的经验和工作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血站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的献血者4134人,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藏族地区的无偿献血总人数在不断上升,但是也有个别下降的情况。总体来说藏族地区的固定无偿献血者的趋势不断上升。结论为了对藏族地区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固定,应该积极采纳藏族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藏族地区献血者的流失。

  • 标签: 保留 固定无偿献血者 藏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检测结果多样性,对无偿献血的安全性做出参考。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志愿献血的2400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调查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人口学特征,分析导致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危险因素,及分析HIV检测阳性结果的人口学特征。结果研究发现在参与研究的2400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中,检出HIV阳性人数为18人,占比7.5%,其中A型血4人,B型血5人,AB型血3人,O型血6人,男性11人,女性7人,年龄最小者为25岁,年龄最大者为56岁,平均年龄为(33.78±3.50)岁,为初次献血的人数为14人,重复献血者为4人。根据统计学分析,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常住地(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职业(无固定职业者),献血次数(重复献血者)、有输血经历、有边缘性行为者是导致献血人群HIV检测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近年来的无偿献血人群中,拥有较高的HIV检测阳性率,同时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常住地位置、职业固定度、献血次数、有接受输血、有无边缘性行为都是HIV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创造安全的献血环境。

  • 标签: 无偿献血 艾滋病 HIV 多样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无偿献血血费返还情况。方法血费返还办法包括如下两种。方法一献血者本人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可报销献血量3倍的血量5年后至终生,可报销献血量等量的血量;献血累计满800毫升,10年内可报销所使用的所有血量;10年后至终生,可报销献血量3倍的血量;献血累计满1000毫升,终生可报销所有血量。方法二家庭成员按献血献血量等量报销所有血量。结果2010年全市献血41984人次,2014年上升到57773人次,献血量从84429u上升到114952u,血费返还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2.77%,血费返还量占总献血量的5.18%。结论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工作,是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血站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无偿献血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费返还 分析思考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226-01
  • 作者: 王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18期
  • 机构:山东省滨州市中心血站,山东 滨州 256600
  • 简介: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已延伸到无偿献血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是依据献血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每一位献血者顺利、愉快地完成献血。为再次献血奠定良好基础,对扩大、稳定献血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献血者的体检包括献血前病史询问和健康检查二部分,目的是为了检查出对一个献血者来说暂时或永久的不适宜献血的各种原因,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健康,本站对1999年5月~2000年5月间无偿献血者的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体检结果 病史询问 永久 暂时 受血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颜色异常的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方法统计2011-2014年因血浆颜色异常的报废情况,分析颜色异常血浆的献血者情况和检测颜色异常血浆的胆红素含量。结果绿色异常血浆的胆红素比正常血浆要低,其女性占多数,大多数血浆异常是暂时的,且多在秋冬季节出现,血浆颜色反复异常的占5.77%。结论绝大多数绿色血浆是暂时性,可能与食用色素有关;少数反复异常可能与肝胆代谢有关,需要标注献血者信息,暂停其献血

  • 标签: 血浆颜色异常 无偿献血 血液安全 总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预防性护理对降低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的512例无偿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采血者作为参照组,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采血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均为256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低于参照组,两组间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无偿献血 预防性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护理质量对献血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本血站876例献血者进行护理,对经护理后献血者的感受进行分析,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护理质量对于献血者的舒适度及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护理后的献血者均无发生不良反应,且表示存在再次献血的意愿。结论在献血招募工作中对献血者进行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安抚献血者的紧张情绪,也能够进一步避免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固定献血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偿献血 招募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