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我科治疗的 42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的身体状况。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于我科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 42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各 21例,常规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常规护理,要求病人出院后按时返院复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比较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此我科有必要及时总结护理经验,促进专业护理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我科治疗的42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的身体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42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各21例,常规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常规护理,要求病人出院后按时返院复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此我科有必要及时总结护理经验,促进专业护理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日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方案。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策略,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痛苦,提升医疗体验,减少不必要的医护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运用经纤支镜治疗的内膜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分析其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录出于2010年元月到2013年元月间就本院住院部中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5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纤支镜进行化疗,每周1次,一个疗程为2个月,而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就治疗后的显效率为20.00%,研究组则为36.00%;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8.00%,研究组的为88.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胸部X线、血沉、痰抗酸杆菌、纤支镜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均得到显著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运用经纤支镜治疗的内膜结核患者实施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内膜结核 纤支镜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核性空洞的价值。方法28例确诊空洞型肺结核的患者,其中,初治疗患者18例,耐药患者10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介入治疗,观察患者咳嗽、痰菌转阴、空洞大小的变化情况。结果28例均经局部注药介入治疗4-8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痰菌转阴,咳嗽消失,空洞明显缩小或闭合,极大的提高了临床疗效。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结核性空洞局部注药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核性空洞 纤维支气管镜 局部注药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肺结核传统检查方法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相比较,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拟诊肺结核180例痰涂阴患者进行支气管镜相关检查,常规行镜下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涂片及培养检查,支气管内可见病变着予病理活检,根据检查结果与常规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培养、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抗体实验、PPD实验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痰MTB培养阳性率为4.4%,斑点实验阳性率为21.7%,PPD试验阳性率14.4%;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刷检阳性率为26.1%,BALF涂片阳性率为27.2%。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高于痰MTB检查(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相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检查,其检查结果更准确,具有明显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拟诊肺结核 痰MTB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阻塞器在右开胸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骨科因胸椎5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的患者15例,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患者采用ID7.5-8.0加强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行选择性肺叶隔离。于左侧卧位双肺通气时(T1)、右中下肺叶隔离通气30min(T2)、右全肺叶隔离通气30min(T3)、双肺通气20min(T4),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顺应性(Comp),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术者评价术野暴露情况。结果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通气30min后(T2),患者的PaO2和Comp较T1时分别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ak和Pplat较T1时均分别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右全肺叶隔离通气30min后(T3),患者的PaO2、SaO2和Comp进一步降低,与T1和T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ak和Pplat进一步升高,与T1和T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支气管阻塞器选择性肺叶隔离,术中可以增加氧合和气道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术中转换肺叶隔离便捷,因此可安全适用于右开胸胸椎结核前路手术。

  • 标签: 脊柱结核 选择性肺隔离 氧合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和成效。结果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37例患者中有34例的止血情况立竿见影,另外3例患者的咯血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后出现4例胸痛患者、另有5例患者出现胸闷状况;治疗后,3例患者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较好,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成效。

  • 标签: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肺结核大咯血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同时分析导致复发的原因。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共纳入108例患者,经检查诊断后均被确诊为肺结核咯血,风险性高。为达成本次实验目的,把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结核疗法,另一组为观察组,需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每组54例患者,对比其疗效。结果:通过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显效患者27例,有效25例,无效2例;反观使用常规抗结核疗法的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数分别为23例、22例、9例,由此来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更优,(P<0.05)。同时,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肺结核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 疗效 复发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检查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A、B两组,各22例,两组患者同时采取CT检查,分析CT检查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B组支气管单纯气管内膜结核等变化发生率为81.82%,A组支气管单纯气管内膜结核等变化发生率为27.27%,B组支气管改变情况优于A组(P<0.05)。 结论 应用CT检查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具有较高的价值,支气管内膜结核缺少特异性临床变现,胸部X线无法明确,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检查特征为较均匀性增厚、向心性狭窄

  • 标签: 支气管内膜 结核 CT检查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合并肺结核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46例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为样本,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对应治疗,其中对照组行免疫增强剂治疗,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肺完全复张等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病灶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矽肺合并肺结核采取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状况,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矽肺 肺结核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时采取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因肺结核咯血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有30例纳入本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有30例纳入本组)采取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分析止血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止血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可提高止血效率,促进病情好转,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整体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结核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 护理
  • 简介:气管支气管异物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偶见于成人。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152例,均在内径为3~9mm的硬质支气管镜下钳取异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支气管异物 硬质支气管镜 耳鼻喉科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观察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影像及肺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观察组又分为气管狭窄组、支气管狭窄组各20例;其中恶性狭窄38例,气道狭窄程度〉50%者30例,腔外型狭窄为20例,弥漫型狭窄22例,偏心性狭窄37例。应用螺旋CT机采集感兴趣区DICOM数据,利用医学影像3D重建软件建立气道几何模型;将肺功能数据施加到几何模型出入口边界后,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进行气道气流动力学模拟,记录感兴趣区气流动力学截面积、流速、体积流量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参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气流动力学研究模型成功建立。气管支气管狭窄狭窄处流速分别为(1764±1484)cm/s、(156±57)cm/s,流量分别为(1565±963)mL/s、(310±99)mL/s,均高于同组气管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P〈0.05或P〈0.01);支气管狭窄组患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为(82±35)cm/s及(79±32)mL/s,分别小于健侧支气管入口流速(211±83)cm/s及流量(184±68)mL/s(P值均〈0.01);在15例偏心性气管狭窄患者中,和原发病变同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分别为(464±246)cm/s及(526±283)mL/s,高于病变对侧支气管入口流速(308±209)cm/s及流量(359±255)mL/s(P值均〈0.05)。对照组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入口分别与气管支气管中段流速及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存在着一定的病理性改变。气管狭窄引起狭窄处气体流速、流量增加,且偏心性狭窄影响两侧支气管气流;支气管狭窄则引起患侧进入气流减少。计算机气流动

  • 标签: 气管狭窄 肺功能试验 肺量测定法 计算机模拟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气管狭窄的常见类型、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气管狭窄行外科治疗的23例患儿,其中男14例,女9例,手术时年龄2~23个月,平均(8.9±5.8)个月;体质量4.2~10.5 kg,平均(6.4±2.3)kg。气管狭窄包括完全性气管环9例,气管软化10例,声门下膜状环形增生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肺动脉吊带10例,法洛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5例,肺动脉闭锁1例,右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1例。手术方法包括Slide气管成形术9例,气管外支架悬吊术8例,气管内支架置入术2例,气管插管扩张术4例。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行CT气管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本组共1例死亡,死亡比例4.3%,为Slide气管成形术术后反复肉芽组织增生所致。再手术1例,为气管内支架取出后3个月,因心脏增大再次压迫左主支气管,再次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1~24个月,所有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复查CT及纤维支气管镜结果满意。结论完全性气管环采用Slide气管成形术,疗效满意;3D打印生物可吸收外支架有望成为治疗气管软化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气管狭窄 Slide气管成形术 气管支架 3D打印 可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