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病患接受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脑梗死病患共计108,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随机科学分组,将54病患归入参照组,执行常规康复干预,把余下54纳入实验组,执行早期中医综合康复干预,对两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参照组79.62%(43/54),实验组治疗效果评价结果96.29%(52/54)明显更好,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脑梗死治疗干预中,施加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患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 标签: 早期中医康复疗法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中涉及偏瘫步道实践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脑梗死患者100,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对照组男29,女21,年龄(57.64±5.61)岁,行常规干预;观察组男31,女19,年龄(56.90±5.45)岁,进行偏瘫步道步行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负性情绪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为(77.87±4.94)分,高于对照组(69.99±5.23)分(t=7.745,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80.67±12.16)分,高于对照组(59.43±11.03)分(t=9.148,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为(14.41±3.19)分、(13.40±2.51)分,低于对照组(18.79±4.03)分、(17.71±3.86)分(t=6.026、6.61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22.00%(11/50)(χ2=7.162,P<0.05)。结论偏瘫步道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增强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运动 偏瘫步道 运动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 作者: 薛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5期
  • 机构:无锡市康复医院老年康复科,江苏无锡214000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影响。方法:选择无锡市康复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 120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2组,各6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神经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WHO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神经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价值。方法:以 2019 年 2 月到 2020 年 2 月在我院进行脑梗死治疗 84 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法原理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 实施护理工作之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 Barthel 评分分别为( 35.48 ±3.82 )分、( 35.56 ±3.79 )分,差异不显著( t=0.2398 , P>0.05 );护理之后,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增长至( 62.15 ±4.03 )分,对照组患者增长至( 41.37 ±3.86 )分,差异显著( t=8.6480 , P<0.05 )。 结论: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价值较高,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能力,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 脑梗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效果,分析其在 脑梗死患者护理中 价值 。方法:选择在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我院收治 96 肢体肌力 3 级以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各 48 研究组(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组间 日常生活能力 。 结果: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对照组护理干预前 ADL 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 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 脑梗死患者 护理中开展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能提高 日常生活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 ,该护理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脑梗死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早期代偿途径形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8,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将其分为低度开放组(26)高度开放组(6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家族史、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侧支循环高度开放影响因素。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行门诊随访,比较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结果(1)侧支循环低度开放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高于高度开放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8%(21/26)比58.1%(36/62),57.7%(15/26)比14.5%(9/62),96.2%(25/26)比53.2%(33/62);均P<0.05];男性、年龄≥60岁及脑梗死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比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侧支循环低度开放组NIHSS评分、梗死灶体积均高于高度开放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比例低于高度开放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5)分比(10±3)分,89(46,145)mm^3比35(12,70)mm^3,42.3%(11/26)比66.1%(41/62);均P<0.05]。发病至CTA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侧支循环高度开放为因变量,经变量筛选,将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侧支循环高度开放危险因素(OR=1.361,95%CI1.277~2.475,P=0.032),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是侧支循环高度开放保护因素(OR=0.614,95%CI0.513~0.724,P=0.027),高血压病与侧支循环开放程度无关(P>0.05)。(4)侧支循环低度开放组ADL量表评分低于高度开放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5)分比(67±18)分,t=3.746,P<0.01]。结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不利�

  • 标签: 侧支循环 颈内动脉 颈动脉狭窄 大脑梗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桥脑梗死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治106急性桥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观察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神经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57%、96.23%,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70%、83.02%。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Fug-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护理后NIHS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MBP均明显降低,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对桥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并降低血清神经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桥脑梗死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间接诊患有脑梗死60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研究组(n=30)。对照组30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30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效果观察进行调查。方法 以40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以开展常规护理40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8.4±9.6)分,观察组为(67.8±7.9)分,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80.0%,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病情,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 应用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60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方式,将其均分为常规组(30观察组(30),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FM)评分情况。结果:两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FM评分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FM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 脑梗死 肢体功能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并 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 2018年 1 月 --2019年 1 月期间收治 96 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 分为对照 组干预组各 48 。 96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采取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下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通过问卷调查评分形式,对比两组患者经 不同护理后 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但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满意度高,患者整体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方法 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脑梗死患者84,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2)与研究组(42)。对照组以一般护理方式展开,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中融入早期康复内容,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于脑梗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有着积极影响,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可观,值得肯定。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临床价值。 方法: 本文筛选病例为我医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收 3 0 脑梗死患者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 各 有 15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干预,将最终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比对。 结果: 护理后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患者肢体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患者最终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值已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及时开展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使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能够得到尽早恢复 , 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 肢体功能训练 脑梗死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以脑梗死患者,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价值。方法:以脑梗死患者,选取 72,并将其划分成 36观察组 36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最终探究临床推广价值。结果:观察组不管是在生活能力评分上,还是在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种对比内容最终对比结果均为 P<0.05,说明两组护理效果具有差异性。结论: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而言,由于其生活能力身心健康均受到影响,所以实施护理干预是必要,而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改善患者病情,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还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因此,早期康复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更加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 老年 生活能力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次研究56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收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常规治疗28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将接受早期康复治疗28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之中,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92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92,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各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脑梗死 偏瘫失语 康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其肢体恢复中效果;方法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84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差异不大,护理后,康复组FMA评分(75.6±6.3)分与Barthel指数(79.1±13.7)均高于对照组(68.4±5.9)分、(70.5±11.2),且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首次发病年龄≥60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157,随机分为对照组78观察组79。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摄食练习、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情况抑郁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及治疗效果均好于对照组(Z=-2.379,P=0.017;Z=-2.542,P=0.011),SDS评分低于对照组(F组间=11.059,P〈0.001)。结论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采取正确摄食-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吞咽功能重建。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障碍 抑郁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24,各62,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1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功功能、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恢复影响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脑梗死失语患者69,随机分为训练组36人,对照组33人,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护理,训练组除上述治疗外还接受早期护理干预1疗程(20天)语言康复训练。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对训练组语言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效果显著。结论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梗死 失语 早期护理干预 康复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迅速,治疗周期长,且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