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络泰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对60脑梗死患者应用络泰和应用消栓灵治疗疗效进行比较,根据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建议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痊愈29,占48.3%;显著进步20,占33.3%;进步8,占13.1%;无变化3,占5%。无1恶化、死亡。结论:应用络泰治疗脑梗死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 标签: 络泰 脑梗塞 对比研究 消栓灵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早期预测因素发病机制.方法检测进展性脑梗死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8小时内血压、体温、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高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发生率高,平均动脉压较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结论血清铁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可预测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疾病进展与缺血加重再灌注损伤有关.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早期预测 发病机制 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将112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对照组52,治疗组是在对照组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纳络酮2.0mg+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天1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高,起效快,安全性高特点,对病情发展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纳络酮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疗效
  • 简介: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1].它对促进护理研究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2001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将循证护理运用于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实践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梗死 康复护理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93符合诊断标准早期脑梗死病人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7)对照组(46).对照组应用脱水、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为76.6%,总有效率为91.5%,而对照组分别为26.1%3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早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治疗 早期 脑梗死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方法临床观察抑郁程度评定。结果自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脑梗死患者606,其中并发抑郁68。结论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脑梗死后抑郁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103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03急性脑梗死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好转85;无改善15;死亡3。结论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迅猛,病程较长,致残率高。治疗应尽快恢复缺血区脑灌注。改善脑循环,加强脑保护,早期康复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有效病因及危险因素治疗,减少后遗症,避免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 脑梗死 治疗 分析
  • 简介:60岁以上36(男25,女1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有其独特临床特点,表现为:(1)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比其他年龄段明显增多(占同期病例75%).这是由于老年人心脏功能退化或障碍,心脏形成附壁血栓增多,以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等,栓塞大脑中动脉机会增多;加之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高凝状态等更易形成脑血栓,加重栓塞程度.(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脑梗塞 临床表现
  • 简介:本文对照观察心电图(ECG)及动态心电图(DCG)两种检测手段,对心悸患者诊断意义及敏感性。1资料与方法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对本院门诊心悸患者60,男、女各30,年龄13岁~74岁,平均年龄43.5岁,每分别作ECGDCG检测。采用日本生产FCP—2201型同步三道心电图机作ECG。每病人取仰卧位进行12导联记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检测 心电图机 心律失常 例分析 检出率 对照观察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常出现营养状况恶化,而营养状况恶化与病情加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目前认为对颅脑损伤患者,在经过早期急救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给予营养治疗。2004年12月-2005年3月对50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观察患者营养状况变化及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脑梗死患者 重症脑梗死 功能康复 营养指标 营养状况
  • 简介: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个重要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观察了57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凝血酶 血液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比较,探讨与中医证型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379急性脑梗死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证候患者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证候(P<0.05);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所占百分率高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证候(P<0.05);气虚血瘀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阴虚风动证候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血脂指标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证候相关,因此,血脂指标可为临床辨证分型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脑梗死 血脂指标 辨证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病因处理方法.方法所有患者均在伤后1~6小时或术后24小时内行头颅CT或MR检查,证实有脑梗死灶存在.32病人伴有其他部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有2脑疝形成行急诊手术.本组患者梗死部位;单侧基底节区26,双侧基底节区5,颞枕部6,额叶3.结果经治疗后痊愈20,3死亡,偏瘫17,经瘫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有10恢复.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多见于基底节区[1-2],亦有其他部位梗死报道[36]分析发生脑梗死原因:(1)解剖因素,(2)外伤后病理因素.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病因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与对照组40.两组均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静脉滴注,抵克力得口服,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24h、1、2、4w末显效率分别为30.1%、54.2%、80.2%、91.2%,分别高于对照组(24h、1、2w末,P<0.01,4w末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脑梗死 低分子右旋糖苷 抵克力得
  • 简介: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脑梗死超急性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成年比格犬10只,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血流情况,同时在栓塞后2h行CT平扫及CTP检查.24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0只犬全部成功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其中4只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至栓塞后2h造影所有被栓血管没有发生再通.CT平扫没有发现明确异常,CTP检查显示9只局部脑血流量减少为对侧33.7%~69.2%(平均0.483±0.132),1只无明显变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4h后动物均存活,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病理检查证实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犬急性局部脑梗死动物模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 标签: 脑梗塞 疾病模型 动物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