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we report the effects of TPA on proliferation and nuclear morphometry of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Eca109 cells.  ,cells.TPA concentration was 1.6×10-8 mol/L,Fabre M. The tumor promoter 12 - O - tetradecanoylphorbol -13-acetate blocks differentiation of HT-29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J Cell Sci

  • 标签: 形态影响 细胞增殖细胞核 细胞核形态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Notch信号上调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BMSCs)对破骨细胞增殖调控的机制,探讨Notch信号在成骨-破骨偶联中的作用。方法用装载Notch信号胞内域NICD1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Lv)转染hBMSCs,收集其分泌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Medium,CM)。培养前破骨细胞系RAW264.7,模拟共培养环境。定量RT-PCR和ELISA测定转染前后hBMSCs表达和分泌的M-CSF的情况。cck-8和单板克隆试验测定RAW264.7的增殖情况。结果转染慢病毒后,hBMSCs表达和分泌的M-CSF均有所上调(分别为P<0.01和P<0.05);CCK-8和单板克隆试验的结果显示hBMSCs分泌的CM使RAW264.7的细胞数量增加(均为P<0.01)。结论Notch信号上调的hBMSCs可以通过影响M-CSF的表达和分泌,作用于破骨前体细胞,促进其增殖。

  • 标签: NOTCH信号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破骨细胞
  • 简介:图5 5×10-7M的As2O3作用于MGC-803细胞24h后,5×10-7、10-6M的As2O3处理12~48h的MGC-803细胞经Fcm检测,10-6M浓度的As2O3分别处理培养生长良好的MGC-803细胞6、12、24、48h

  • 标签: 三氧化二砷诱导 凋亡研究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电子凋亡显像剂18F-2-(5-氟-戊基)-2-甲基丙二酸(18F-ML-10)检测顺铂诱导的腺癌A549细胞凋亡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将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不同作用时间组、顺铂不同剂量组,其中对照组细胞不加顺铂;顺铂不同作用时间组加入50 μg/ml顺铂分别作用12、18、24、30、36、42、48 h,对照组细胞培养48 h;顺铂不同剂量组分别采用10、20、30、40、50、60、70、80、90、100 μg/ml顺铂作用30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各组凋亡细胞18F-ML-10标准摄取值。结果随着50 μg/ml顺铂作用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F=66.87,P<0.01),18F-ML-10标准摄取值也逐渐增加(F=86.47,P<0.01)。顺铂作用时间为48 h时细胞凋亡率达到最高[(63.10±14.00)%],18F-ML-10标准摄取值也达到最高(4.97±1.03)(均P<0.01)。顺铂作用30 h后,随着顺铂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18F-ML-10标准摄取值均逐渐增加(均P<0.01),顺铂100 μg/ml组细胞凋亡率最高[(37.31±2.48)%],18F-ML-10标准摄取值最高(3.08±0.20)。结论采用18F-ML-10检测顺铂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顺铂 放射性示踪剂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人抑瘤素M(OSM)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抗肿瘤机制。方法用最佳感染复数的病毒感染A549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OSM在肺癌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噻唑蓝(MTT)法和FCM检测Ad-OSM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OSM基因的表达对A549细胞中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Ad-OSM组与Ad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比较,Ad-OSM对A549肺癌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0.250±0.021,t=12.012,P<0.05;-0.220±0.016,t=13.470,P<0.05),Ad组和PBS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3±2.097,t =1.113,P>0.0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d-OSM能明显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中凋亡率可达20.6%,与Ad(2.5%)组和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00±0.627,t=28.380,P<0.05;17.530±0.667,t=26.335,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到OSM基因在A549细胞成功转录和表达;OSM基因表达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OSM基因可通过上调细胞中bax、p53和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OSM基因可明显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该现象可能是通过改变bax、bcl-2、p53基因表达水平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 标签: 腺病毒载体 肺癌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人非ATP酶依赖性调节颗粒13(hRpn13)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途径对牙周膜细胞(PDLC)的作用,从而揭示其对PDLC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转染敲除来改变PDLC中hRpn13的表达后,用MTT法观测细胞形态,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来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纤维的分泌情况来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情况,最后通过检测NF鄄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泛素化蛋白的改变来研究hRpn13对PDLC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hRpn13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ALP的活性,Ⅰ型胶原蛋白以及RANKL、OPG的表达起到了负性调节作用,同时hRpn13使泛素化蛋白聚集减少。结论hRpn13可以通过影响UPP通路来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

  • 标签: 人非ATP酶依赖性调节颗粒13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建立无线粒体DNA(mtDNA)的人腺癌ρ^0A549细胞系。方法:在含50ng/mL溴化乙锭(EB)、100μg/mL丙酮酸钠和50μg/mL尿嘧啶核苷的RPMI1640细胞培养基中传代培养A549细胞;用低剂量EB连续诱导培养35d后,采用光镜观察、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鉴定无mtDNA的ρ^0A549细胞系;采用MTT法测定ρ^0A549细胞增殖曲线。结果:倒置显微镜下野生型ρ^+A549细胞为多角形,ρ^0A549细胞形态呈拉长枝状;qPCR结果显示,低剂量EB诱导35d的ρ^0A549细胞中无mtDNA的存在。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ρ^+A549细胞中能表达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SDHA和ATP5A,也能表达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MT-COXI和MT-ATP6;ρ^0A549细胞中无MT-COXI和MT-ATP6蛋白表达,但核基因编码的SDHA和ATP5A蛋白能够正常表达。MTT结果显示,与ρ^+A549细胞相比,ρ^0A549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和鉴定了无mtDNA的人腺癌ρ^0A549细胞系,为后续探讨mtDNA缺失或突变与人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线粒体DNA 缺失 肺腺癌 A549细胞系
  • 简介: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50%.其生长缓慢,但具有局部侵袭、易复发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1].虽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良性,但属于交界性肿瘤,偶可发生远处转移,以转移最为多见[2].作者报告1例发生转移的上颌骨成釉细胞瘤病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上颌骨成釉细胞瘤 肺转移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即是对慢性阻塞性疾病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白细胞介素6的生物学作用,并阐述了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炎症反应特点,最终说明了慢性阻塞性疾病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 关系
  • 简介:患者男,65岁,农民,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因持续性左胸部疼捕伴痰中带血2月.于1997年12月4日入院。左侧胸部持续性锐痛,左肩部牵涉痛.无放射痛;痰中间歇出现少量暗红色血,无咳嗽及呼吸困难。自起病以来,精神欠佳。食纳差,大小便正常。体重2月下降5kg。体征: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血压15/10kpa。两呼吸音清晰。

  • 标签: 肺鳞状细胞癌 胸部 血吸虫病流行区 虫卵 牵涉痛 纳差
  • 简介:摘要具有血管周上皮细胞分化的肿瘤(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on,PEComas)是一种罕见疾病,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PEComa自发破裂出血患者因突发胸痛入院,检查提示右中占位伴大量血胸,经急诊手术治疗后顺利出院,病理提示肺部良性PEComa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s,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1月上海市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5例GCT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GCT患者平均年龄46岁(范围24~54岁),女性3例,男性2例。其中1例发生于支气管内并内多发结节,2例发生于支气管开口处,2例呈内孤立性结节。肿瘤最大径12~15 mm,平均14 mm。镜下特征是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实性巢团或条索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边界清楚或不清,无明显异型性,胞质呈粗颗粒状、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核仁明显,5例病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例S-100蛋白、SOX10、波形蛋白均阳性,其中4例TFE3阳性,4例CD68阴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平均2.2%(范围0~5%)。特殊染色显示3例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均阳性。其中2例行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2例均未见所检测的信号异常。随访4例(2~6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GCT是一种罕见发生于的具有施万细胞分化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该肿瘤预后好,应避免误诊为其他原发性疾病或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防止造成不适当的治疗。

  • 标签: 肺肿瘤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荧光 诊断,鉴别
  • 作者: 陈利杰 张森 姚伶俐 翁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规培基地,合肥 230036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0030,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00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合肥 230036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原发灶未明的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等生殖道部位未见病变。患者女,33岁。因胆囊结石手术发现肺部巨大占位行肺叶切除。镜下肿瘤细胞呈单一的嗜酸性上皮样形态,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7、CK18、p63、p40、GATA3弥漫阳性,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D10部分阳性,CK5/6、CD146、抑制素、胎盘泌乳素、胎盘碱性磷酸酶局灶阳性,波形蛋白、SALL4、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该肿瘤属于比较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且对化疗不敏感,因此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因其罕见性且容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临床需要加强对其认识。

  • 标签:
  • 简介:  15例癌肉瘤中术前诊断为肺结核球5例,  15例癌肉瘤患者X线检查发现病灶位于左8例、右肺7例,细胞瘤(pulmonaryblastoma)由于其与癌肉瘤皆有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

  • 标签: 临床分析 分析文献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积散影响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作用途径,进而明确该药治疗肺癌的确切机制。方法将40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应用免疫组化法比较观察Fas/FasL和VEGF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复方积散可影响荷瘤小鼠Fas/FasL蛋白和抑制VEGF的表达,对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呈抑制作用。结论复方积散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复方肺积散 lewis肺癌 免疫组化法 Fas/FasL VEGF
  • 简介:巢团内瘤细胞及部分间质细胞核阳性表达(见图10),巢团内瘤细胞浆为阳性(见图5),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小细胞肿瘤

  • 标签: 例文献 促纤维 增生性
  • 简介:摘要难治性疾病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导致功能受损甚至呼吸衰竭,目前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多功能干细胞,可通过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以及通过旁分泌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有望为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难治性 肺疾病 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DLBCL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入组14例患者。分析病灶的CT表现,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支气管及病灶周围表现、胸腔内外表现及远处转移情况,并测量结节或肿块病灶的最大径线值及所有病灶平扫、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的CT值。结果14例原发性DLBCL患者中,10例多发,4例单发。12例表现为肿块和/或结节,最大径线值为0.8~8.2 cm,中位数为5.3(2.9,7.8)cm,2例表现为单纯实变影。12例病灶边界清晰、光整,2例边界模糊。14例患者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CT值(35.1±1.0)HU,增强实质期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4例,CT值(61.8±1.5)HU,动脉期CT值(50.9±1.3)HU,动脉期可见血管造影征9例。14例患者中,5例支气管通畅,4例见支气管轻度受压或狭窄,5例病灶内支气管受侵、闭塞。8例病灶周围间质轻度增厚,8例胸膜不均匀增厚、受侵。10例合并纵隔或门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其中3例包绕或侵犯纵隔内大血管,7例呈钻缝样生长。4例合并少中量胸腔积液。8例患者经治疗后CT复查均无远处转移(7例经放疗、化疗或手术切除后病灶大部分消失,预后良好;1例化疗后瘤灶增大,病情进展),6例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结论原发性DLBCL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较高,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