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评等方面确保教育者能够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指导思想贯穿在中药炮制每一个具体教学单元的实施过程中。

  • 标签: 中药炮制学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药物分析的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不断拓宽,并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工具和眼睛,贯穿于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研究的始终。文章重点就药物科学研究中药物分析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药物科学研究 药物分析学 应用 研究
  • 简介:中药制药工程是研究中药工业生产过程规律和解决单元工程技术问题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有:①中药制药质量可控性研究;②中药制药工艺规范化研究;③中药制药装备标准化研究.

  • 标签: 中药制药 工程学 外延 内涵 工业生产过程 规范化研究
  • 简介:中药药剂中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加强实验教学有利于对学生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专业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领域中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实际操作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多年来我们对中药药剂实验教学如何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中药药剂学 设计性实验 实验课 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 实验考试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正在兴起。由于中药炮制的教学特点以及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单一化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药炮制的发展要求。因此,中药炮制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是现今发展中药炮制教学的必要手段。本文从网络教学特点、中药炮制课堂网络教学和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以及中药炮制教学平台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

  • 标签: 中药炮制学 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资源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技术是现代先进技术,该技术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相关功能,通过此种研究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为提高中药开发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中药开发中分子生物应用进行研究,主要阐述了利用DNA分子技术进行中药种类鉴定、分子生物中药药效成分分析以及药理分析等方法和成效。

  • 标签: 中药开发 分子生物学 DNA分子检定 药物成分分析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中药药剂是现如今中药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前景广阔,研究的结果良好,很多临床医学的治疗过程中,都使用到了中药药剂的理论知识,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我国中药药剂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实际的发展思路。

  • 标签: 中药药剂学 研究进展 发展思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明科研成果,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宝藏。当下我国医药行业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中药制药的现代化和中药药剂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不段更新。中药制药新道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根基,必须在生产工艺、中药原材料、中药药剂的剂型、中药制剂的当下质量标准等上面开始,多各方面展开,确保中药能够在最大效益服务和造福于人类。在这里阐述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的发展过程,努力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中药制剂 制药现代化 中药药剂学 研究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中药进行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以下中药材西洋参、川贝母、云芝、天麻以及三七等,剂量各为1000g,然后把所选中药材按照分量平均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的粉碎方法为取上述五种中药材,剂量各为500g,然后使用振动磨进行完全粉碎;对照组的粉碎方法为取上述五种中药材,剂量各为500g,然后借助于常规技术对其进行完全粉碎。结果粉碎后,观察组中的药物的粒度变化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的意义。结论在中药药剂中广泛使用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和人体的吸收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中药 药剂学 细胞级粉碎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 : 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包括了《中药鉴定技术》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形势,老师和学生没有相应的互动,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还有老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必须要实行以兴趣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教学,以使学生的中药鉴定技术得到提高,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探究。

  • 标签: 兴趣导向 多元化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
  • 简介: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遵循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系统生物与网络生物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尝试提出包括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系统生物和网络生物研究在内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并结合中药复方的具体研究实例,对该研究体系指导下的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提出的复方研究体系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 标签: 中药复方 中药现代化 系统生物学 网络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性脑梗死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观察与分析患者的CT诊断结果。结果: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28例,CT常规扫描检出20例(2例误诊),增强扫描检出28例(1例误诊)。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扫描,且灵敏度、准确度与常规扫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CT检查0.5~120h可见梗死灶;63.33%为单发性外伤性脑梗死,36.67%为多发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病灶大小不同,2例占一侧大脑半球,大病灶多呈扇形低密度影,小病灶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楔形低密度影;梗死灶50%分布在基底节–内囊区,36.67%分布在脑叶区,10.00%分布在内囊区与脑叶区,3.33%分布在脑半球及脑干区。66.67%颅内损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以及复合性颅脑损伤。确诊后经积极治疗,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检出血肿增长情况,在外伤性脑梗死诊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临床可根据CT检查结果鉴别外伤性脑梗死严重程度。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
  • 简介:无绿藻是直径3~30μm不等的单细胞微生物,进行无性繁殖,内含特征性内孢子。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散发疾病,目前认为小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P.blaschkeae和P.cutis对人有致病性。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是无绿藻分型鉴定的传统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可将菌株鉴定至亚种或变种,成为无绿藻分型鉴定又一重要手段

  • 标签: 无绿藻 分类 药物敏感性 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地新建项目如雨后春笋,既有建筑体量日益激增,有关房屋倒塌的新闻时有发生房屋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房屋安全问题需要房屋安全鉴定与管理相结合某的方式来预防治理,本文针对房屋安全鉴定与管理的现状,分析总结了房屋安全鉴定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房屋安全 鉴定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住院病历、影像资料),对X线胸片提示阴性或阳性的肋骨骨折患者,要求在外伤口3-4周左右再次进行CT平扫+三维重建,将该结果作为法医鉴定的最终依据。结果:以胸部正斜位或CT检查提示的肋骨骨折数目作为最终的鉴定结果。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常因检查位置、检查方法、检查条件、检查时间等因素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因此在法医鉴定时需合理选择鉴定方案,为各类案件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法医 鉴定 骨折数目 胸片 CT平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外伤后颅内出血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案及价值。方法:以本中心接收的72例脑外伤后颅内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1-12月);基于法医学角度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分析颅内出血与脑外伤发生的关系。结果:经分析,本组患者由外伤所致引发颅内出血者57例(79.17%),非外伤所致颅内出血者15例(20.83%);经法医学鉴定可见,本组72例患者中重伤患者42例,包含重伤一级14例,重伤二级28例;轻伤患者15例,包含轻伤一级9例,轻伤二级6例;轻微伤患者15例。结论:在临床上,脑外伤是促使颅内出血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因素导致颅内出血发生;因而在法医临床鉴定中,还需进一步结合脑外伤形成原因及患者个体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提升鉴定准确性。

  • 标签: 脑外伤 颅内出血 法医 临床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