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杜诗话八则许永璋一、江上(原诗从略)江边穷老叟,日警楚荆秋。潜梦沾阴液,寒心怯敝裘。龃龉墉对镜,孤独每登楼。兵革民劳止,伊谁未肯休?顾注:“诗言江上倚楼,此夔州西阁所作也。”仇注:“上四叙景,旅客悲秋之况。下四言情,旧臣忧国之怀。夜不眠以至曙,故对...

  • 标签: 永泰元年 杜诗 大历元年 吐蕃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思旧赋》
  • 简介:时间过得真快。没多久.库克上校的儿子哥伦比亚也长成“帅小伙”了!波普先生觉得该给他找一个合适的对象了.于是.他叉来到了水族馆。

  • 标签: 波普 哥伦比亚 水族馆
  • 简介:<正>当代诗歌正处于一个上升时期,真正的活力和潜力可能都在于那些生机勃勃的年轻新鲜力量。我觉得,要了解和判断当代诗歌,也许需要重构当代汉语诗歌图景。关于当代诗歌的现状,最形象也最恰如其分

  • 标签: 汉语诗歌 当代诗歌 网络诗歌 南京评论 诗教 胧诗
  • 简介:陶渊明辞去彭泽县长后,准备去老家东流过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回家的路上,陶渊明想,多年没有回家乡东流,也不知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过得咋样?他这次回来既是"归园田居",也是叶落归根。当他走下车后,他看见喜欢的菊花还是那么多,只不过村里的变化不大,依然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让陶渊明没有想到的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乡亲们却没有分享到改革的成果,仍然过着十分清苦

  • 标签: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田居 江洲 田园生活 王凝
  • 简介:近日新见郭沫若研究文献数种,现予整理披露,并略作考释和申说,以助郭沫若生平研究。一、关于马叙伦著作出版事宜的信函和批示1956年12月12日,马叙伦拜访郭沫若,将其所著《庄子天下篇疏义》一卷面呈郭沫若审阅。马叙伦在12月16日致郭沫若函(图1)云:沫老:日前面奉拙写《庄子天下篇疏义》一卷,原于我读庄荀两书皆有"空石有人"之说,疑古代西北已有如佛家之禅寂者。

  • 标签: 研究文献 郭沫若 马叙伦 生平研究 庄子 佛家
  • 简介:半个世纪的“变”与“不变”走进浙江省绍兴市(地级)诸暨市(县级)枫桥镇新建的“枫桥经验”陈列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推广“枫桥经验”的亲笔批示,6个展区、337幅照片、70件实物,无不印刻着上个世纪以来每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 标签: “枫桥经验” “变”与“不变” 毛泽东同志 陈列馆 枫桥镇 诸暨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第二是现实社会文化问题的正面研究,不论我们是研究现代的文学问题还是古代的文学问题,对于文学的文化研究来说

  • 标签: 文化诗学 新理性 理性精神
  • 简介:5月13日凌晨,接到赶赴地震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命令后,特警总队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广大民警主动请战,纷纷写下《决心书》。总队党委向市局立下警令状: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决完成抗震救灾任务。13日上午10时18分,我们217名战友火速驰援四川灾区。一

  • 标签: 抗震救灾 北川 灾区 废墟 救援 救灾工作
  • 简介:处在新旧中西交汇之际,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郭氏的名物证研究体现了他运用唯物史观承继传统考据学,并参之以古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新兴的科学的观点",融会新旧的治学思想与方法。

  • 标签: 郭沫若 名物新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所谓儒家道统的,此是说孔子是以述为作,儒家道统当是自孔子讲

  • 标签: 儒家道统 新儒家
  • 简介:本文从实施策略角度,研究了提问言语行为的分类,分为目标性提问言语行为,分析性提问言语行为,整合性提问言语行为,评估性提问言语行为。

  • 标签: 提问言语行为 问题 分类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统绪之中,肇启于笔记形式的传奇小说自有其产生与发展的轨迹印痕,历代文学史家早已考订评述详备,无须再行赘言。然而,这类畸异文学著述至今依然感荡着万千读者的心灵,启发着人们的遐思,

  • 标签: 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文学史 绘图 传奇小说 文学史家
  • 简介:淮剧《金龙与蜉蝣》陈贻亮去年十月,我到成都去观摩全国地方戏曲南方片的交流演出,有机会看到上海淮剧团演出的《金龙与蜉蝣》,它的艺术震撼力量,使我兴奋不已。《金龙与蜉蝣》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对于戏曲艺术全面的突破和创新。它非常明显地区别于旧的...

  • 标签: 地方戏曲 上海淮剧团 台班 编导者 人性恶 中国戏曲
  • 简介:网络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媒介革命。从纸质文学到网络文学,不但文学形态发生了变化,文学生产机制(写作——传播——分享)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之相应,文学批评的方法、尺度乃至话语方式都必须更新换代。北京大学中文系自2011年初在全国率先开设网络文学研讨课,对各重要网站的生产机制、各重要类型文的快感机制和审美特征,以及一些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新媒体 网络文学 网络革命 生产机制 文学形态 文学批评
  • 简介:近年以来,中国大陆文坛的移民文学(或留学生文学)的热潮方兴未艾。《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北京人在纽约》等都曾一纸风行神州。这种轰动的接受效应,正反映了大陆读者打开门户,探首域外,尤其感兴趣于大洋彼岸的那块神秘的新大陆的热切心态。作为发端,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但从文学发展和审美批评的视角去看,它们又都带着学步期的印痕。一是它们大都沉溺于“我的故事”,以个人自传作为小说的底

  • 标签: 新移民文学 留学生文学 中国大陆 审美批评 接受效应 文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