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比较详细地分析концепт一词的本义、词源及其在各种用法中与概念、意义、指称及其他心智构造物的关系,说明其在语言学、语言哲学、文化学、认知语言学作为术语的内涵,阐发观念、观念分析的本质,并通过例证表明如何对体现语义类型的元语言分类词和文化词进行观念分析,旨在对相关术语有较深入的理解,为相关术语的正确翻译提供理据。

  • 标签: 观念 概念 文化观念 观念化 观念分析
  • 简介: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的基础和核心,其在法律文本中的准确使用直接服务于立法技术的规范、科学目标的实现。基于原型范畴理论,以是否具有专门的法律意义和明确的法律概念指称功能为根本标准,本文将法律词汇分为本域术语和借域术语,进而对二者进行了更细致的二级和三级分类。这些细分的类别构成一个法律词汇原型范畴。

  • 标签: 立法规范化和科学化 法律术语分类 原型范畴
  • 简介:实现汉字标准是消除社会用字混乱和搞好汉字教学的必要前提,字义规范的建设和标准是汉字标准的基础工程,字义的规范(1)反映了汉字与语义的对应关系,包括“字有定义”和“义有定字”两项内容,它具有语言性,时代性,地域性,系统性和强制性等特征;字义的规范(2)是把对规范(1)的运用。字义的标准包括制定标准和推行标准两上方面;标准的制定要考虑与港澳台的统一,要与异体字,异体词和繁简字的整理统筹兼顾;标准的推行要加大力度,要进行综合治理,要编写能够直观展示字义标准的字典,字义的标准与其他方面的标准相互制约,不可偏废,字义的规范及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重视。

  • 标签: 标准化 基础工程 汉字教学 汉字 字义 规范
  • 简介:汉语规范问题断想黄佑源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称得上是一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历史盛会,也可说是现代汉语规范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在此之前,不能说汉语没有规范,也不能说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士没有做过规范化工作;但是,真正自觉地...

  • 标签: 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 普通话 语言现象 语言实践 语言规则
  • 简介:多年来,论述英语辅音的圆唇(labialisation)文章或著作实属少见,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圆唇的发音只是与元音有关。从埃利斯(A·Ellis)、沃德(I·Ward)到琼斯(D·Jones)、吉姆逊(A·C·Gimson)等英国著名语音学家都很少涉及英语辅音的圆唇问题。其实,不仅是英语元音,如后元音/(?),u,u:/在发音时要圆唇,就是英语辅音中也有不少是圆唇的。如果长期观察英国操RP者在说话时的语流,完全可以证实英国当代语音学家艾伯克龙比(D·Abercrombie)的论断:“大多数英国操RP者在语流中有圆唇现象,这种圆唇发音与其说主要起源于元音还不如说是起源于辅音”。①这一大胆的创见打

  • 标签: 唇化 艾伯克 埃利斯 沃德 破擦音 正音学
  • 简介:语言演变中存在~种因结构省缩导致的词汇,其类型约有近十种,往往形成跨层结构的双音虚词。文章通过分析“之后”等的形成过程,指出其词汇是结构省缩的结果,并概括出了一些规律。结构省缩导致的结果本质上是成分序列本身表层的结构简化,最根本的动因是语言经济原则,机制主要有韵律和双音、省缩内容的功能弱化消失、语义表达的焦点和重心所在以及特定的构式框架的压缩等。结构省缩与一部分词汇的生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身可以说是一种推动或导致有些语言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 标签: 结构省缩 词汇化 表层结构简化 经济原则 机制
  • 简介:文章认为,“当”“然”于东汉时期开始共现,表示“应当/应该+这样”的意思。经过“有命题意义的表达〉动词副词[成词:伴有其他用法]〉句子副词〉话语标记”的语法过程,至民国时期发展为话语标记。“当然”类话语标记是先经历词汇,成词后再语法化为话语标记的。

  • 标签: 当然 话语标记 语法化
  • 简介:汉字应该拼音,这理由其实许多人都说得很多而且很透澈了。但是还是有些人要反对,那末我们赞成拼音的人就不得不一再重复地谈一谈我们赞成的理由,来和那些反对者争一争。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和一个知识分子,我举手赞成汉字拼音。理由如下:(一)拼音化了,文字就容易学得多,这是最主要的理由。我国现在还有许多成年文盲,今后还有一代一代以至无数代的学龄儿童,他们为了掌握文字,要付出精力和时间。如果学拼音文字,就不知要节省出多少精力和时间用到别的有用的方面,就可以更快地消

  • 标签: 拼音化 学拼音 中国公民 晋化 重复地 简用
  • 简介:<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声调中上声的调型是先降后升,前长后短,呈曲折状,其调值为214。这种呈曲折型的上声,在急速运动的语流中,常常由于受到后面那个音节的挤压。不得不改变其调型和调值,于是就出现了上声的变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剩下了前半部分,即降调的半上(调值为21);另一种是只出现后半部分,即升调的直上(调值为24),再加上上声原来的调型调值,上声字就有了三种读法:全上、半上和直上。那么,上声字什么时候读全上,什么时候读半上或直上呢?

  • 标签: 上声变调 上声字 调型 汉语 曲折型 阴平
  • 简介:<正>现在,“双语”这个术语很流行,许多和两种语言有关的事都被名之曰“双语××”。教人学习自己的母语以外的另一语言的活动一向被称作“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新近又获“双语教学”的名称。其实,“双语教学”中教的并不是双语,而是单语。例如英语专业只教英语,汉语专业只教汉语,维吾尔语专业也只教维吾尔语。但教法上历来有双语并用的翻译法和不赞成双语并用的直接法之分。后一种方法就是本文所说的双语教学单语

  • 标签: 双语教学 两种语言 听说能力 双语人 母语 第二语言教学
  • 简介:<正>§1量词表示后面名词的意义范畴、换句话说,量词体现着人们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认知方式;哪些名词跟哪些特定的量词搭配,为社会和传统的认知方式所制约。同样,在具体的语境里,某一名词的前面,能否附加数量词或冠词,也决定于对在这个语境中的名词所持有的认知方式。英语语法书规定,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不受冠词修饰。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通常也受冠词的修饰,这样的例子并不算少。如“Puttheflowerginthewater”。这说明,不伴有冠词的光杆儿名词只表示极为抽象的意义,而受冠词修饰就表示具体意义。比如日常我们看到的水,总是装入容器后,才是具有具体形象的水。汉语的“一杯水”、“一挑水”、“一井水”等也有类似的道理。father是幼儿使用的词语,而“thefather”则多为进入骄慢年令的儿女所使用。同样是是父亲,对父亲的认知方式却有所不同。有人说过,“每一个冠词的用法,都表明说话人对整个宇宙的态度”,这句话实在“说得妙”。语法就起着使这种态度得以形式的作用。§2本文从名词如何得以实体,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个”(为了讨论的方便,把“一·量”结构都写做“一个”)的功能,并且同时考虑一下汉语名词的特点。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汉语的“一个”类似印欧语的?

  • 标签: 个体化 量词 认知方式 抽象名词 物质名词 冠词
  • 简介:“并存原则”是国外关于语法研究中提出的语法规律之一.本文讨论了并存原则在汉语语法演变中的表现,重点分析了汉语语法形式并存的主要原因,并存形式间的关系,并根据国外语法研究中提出的“择一原则”,针对汉语语法的特点,提出了并存形式“典型”的概念.

  • 标签: 语法化 并存原则 典型化
  • 简介:本文以《戏文三种》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探讨动词“取”的语法历程。

  • 标签: 语法化 语义俯瞰 认知 隐喻
  • 简介:前些日子.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6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有记者发现,6所高校中,有4所不是理科生不考语文,就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

  • 标签: 边缘化 汉语 考生人数 华东师大 自主招生 上海市
  • 简介:摘要现代汉语中“与”有实词和虚词用法,虚词用法是从实词用法发展来的,本文考察了“与”的语法过程,并述说了其语法过程的机制。

  • 标签: 虚词&ldquo 与&rdquo 语法化 语法化机制
  • 简介:试论辞书规范问题石家金什么叫规范?我认为,规范就是立标准,按照标准运用。标准一般来自两方面,一是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标准;二是明文规定的,大家必须遵守的标准。不同类型的辞典,其规范内容会有不同;甚至不同规模的辞典,都会有自己的规范要求。因为辞典都...

  • 标签: 辞书规范 《汉语大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辞书质量 小学《语文》 “一”
  • 简介:文章认为,“着”由动词“附著”义而虚化为动词“放在、放到”义;由动词“放在”义而虚化为存在动词“在”义,由动词“放到”义而虚化为结果动词“到”义;由“在”义存在动词而虚化为持续态助词,由“到”义结果动词而虚化为实现、完成态助词。“着”是在位于“主+动+着”、“主+动+着+宾”两种语法结构中谓语之后补语位置上,从中古前期至中古晚期完成语法过程的。

  • 标签: 动词 语法化 时态助词 持续 实现
  • 简介:摘要未来的陆军作战,对抗双方将会把低空优势作为争夺主动权的重点之一。在新军事变革中,陆军航空兵正成为机械信息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对新形势下的陆军机械信息建设谈一点感言。

  • 标签: 新形势 陆军机械化 信息化建设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吴语绍兴方言的材料,讨论汉语方言中鼻音成音节和去成音节的自然音变。文章首先讨论绍兴方言鼻音的成音节,以及不同成音节鼻音之间的归并问题。然后考察了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去成音节,并介绍了其他方言的平行例证及演变的机制和动因。文章最后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类型学意义。

  • 标签: 绍兴方言 鼻音 成音节化 去成音节化 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