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风湿免疫病患者在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首先分析了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特点和易感性,然后总结了医院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环境、治疗手段、护理水平等。接着提出了针对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护理对策,包括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培训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规范使用抗生素等举措。最后强调了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风湿免疫病患者在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患者 医院感染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9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结果:术后,观察组NK细胞活性、CD3+、CD4+、IgA、IgM含量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围手术期场内营养干预,可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肠内营养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 围手术期 免疫功能 影响
  • 作者: 张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8-09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 第36卷 第9期
  • 机构: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在风湿免疫病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病患者80例,分配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护理三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呼唤着的焦虑、抑郁评分,研究组焦虑评分(22.34±2.64)分,抑郁评分(23.38±2.41)分;对照组焦虑评分(34.67±4.28)分,抑郁评分(36.52±2.89)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为95%,对照组为7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风湿免疫病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同时改善其心理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情,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其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风湿免疫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论文探讨了母乳中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及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免疫系统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母乳中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可以有效地传递给新生儿,并加强其免疫功能的发展。母乳喂养具有对新生儿免疫特点的优势,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和免疫保护。然而,母乳喂养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乳房问题、哺乳困难等。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提供支持和教育以促进成功的母乳喂养。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并为促进母乳喂养和免疫系统健康提供指导和建议。

  • 标签: 母乳喂养 新生儿免疫系统 互动机制 免疫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风湿免疫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个性化护理在风湿免疫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作用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风湿免疫科 作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肝癌患者98例,使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以护士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炎症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TNF-α、IL-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TNF-α、IL-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CD3+、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CD3+、CD4+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学科 协作护理 肝癌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恶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恶性肿瘤患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接近400万例,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超过200万例,可见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恶性肿瘤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加重患者逐渐出现受累部位疼痛、乏力、体重减轻等不良表现,如救治不及时,恶性肿瘤细胞可通过蔓延、淋巴、血行等方式转移至临近或远处组织器官,从而加大治疗难度。

  • 标签: 肿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采用全程追踪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采用肺癌免疫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总病例数70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对患者随机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小组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全程追踪整体护理的小组命名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和心理弹性。结果:生活质量指标对比中,观察组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心理弹性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采用全程追踪整体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心理弹性,可以推广。

  • 标签: 全程追踪整体护理 肺癌免疫治疗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科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07月—2022年0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免疫科患者50例,通过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护理效果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120例于 2018年 8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使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60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 60例,术后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对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行集束化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恢复状况,还能有效提升其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胃肠道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胃肠外营养,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CD3+、CD34、CD4+/CD8+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的CD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理想,对改善其机体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食管癌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于脑外伤昏迷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共计5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及试验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脑外伤昏迷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危重症患者中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效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102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单一组实施肠内营养给予,联合组采取肠内、肠外共同的方式,对比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在对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后所得,联合组的临床治疗价值与改善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方面更高(P<0.05)。结论: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营养给予及免疫功能提升时实施肠内、肠外联合的方式有效显著。

  • 标签: 肠内加肠外营养 神经危重症患者 早期营养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于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以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2020年6月份至2021年6月份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昏迷病人100例,将这10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病人提供肠外的营养护理,研究组的病人由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通过对这100例病人提供不同的营养护理支持后,研究组病人的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显示P

  • 标签: 肠内营养护理 脑外伤昏迷患者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互联网+PBL教学法,成功地构建翻转课堂,借此优化风湿免疫护理教学的效果,来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方法:抽选80名风湿免疫护理专业实习生,分成两个小组后于同一时期开展护理教学活动,在推进风湿免疫护理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选出最佳的护理教学方案。结果:互联网+PBL教学法构建而成翻转课堂,风湿免疫护理教学效果最佳,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操成绩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更高,所以,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互联网+PBL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更具广泛推广的价值和普及应用的意义。结论:翻转课堂教学优势巨大,是整体优化风湿免疫护理教学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互联网+PBL教学法 翻转课堂 风湿免疫护理教学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特异性引入心理护理在提升术后生存质量、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综合价值。 方法:分析研究时间内(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确诊胃癌且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资料,依标准遴选出78例。随机获取其中39例纳入本次观察组(基础+心理护理组),其余39例则作为对照组(基础护理组),用以效果对照。依次分析生存质量、细胞免疫功能相应分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应数值对比,观测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涵盖躯体、认知、情绪、角色及社会五项功能)与免疫功能(涵盖T抑制细胞、T辅助细胞两项因子)统一处在更高水平(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心理护理 生存质量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程序死亡因子(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例病人在接受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临床试验中,总结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不良反应观察及出院指导的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有1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未经处理皮疹自行消退,另有1例病人治疗后出现黄疸,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心理护理是成功接受PD-1抗体治疗的基础;在输注PD-1抗体过程中输液器的选择和输注时间需严格控制;PD-1抗体虽毒性较低,但仍有其特异性免疫相关毒副反应,需严密观察;出院宣教可提高病人对PD-1抗体疗效及毒副反应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抗程序性死亡因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内免疫营养与全素营养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0月8日~2021年10月8日本院收治的90例胃肠肿瘤病患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干预方式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病患术后接受全素营养疗法;观察组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BG、ALB、BMI、MAC值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分数明显更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营养情况更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完毕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术后护理期间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可积极改善病患营养情况,提升患者生活品质,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

  • 标签: []肠内免疫营养 全素营养疗法 胃肠道肿瘤 术后护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