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结石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单因素和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单因素。结果我院医护人员跟踪随访患者至最后一年,有16例有泌尿系统感染,术前尿WBC<2+患者中有8例肾结石复发,术前尿WBC>3+患者中有3例肾结石复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成分、术前WBC均是影响肾结石复发的单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出院跟踪随访,尿常规WBC>3+有2例,尿常规WBC<2+有9例,未经抗感染治疗,随访其中10例患者,出现尿常规>3+。年龄、术前尿WBC、结石成分、术后泌尿感染均影响患者肾结石复发的单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复发的原因有多种,需要做好术后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肾结石患者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复发的发生率。

  • 标签: 肾结石术 泌尿系感染 结石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 预防和控制短期大量介入手术操作时导管室医院感染,提高导管室院感质控质量。 方法,每月定期对导管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 结果 通过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监测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院感质量。 2017.7-2019.7 监测总标本为 110 份。总合格率为 100% ,无术后感染发生。结论对导管室进行定期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导管室 短期 医院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室中施以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内在本院收治的 1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50例患者),传统护理组施以传统的临床护理方式,细节护理组则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实施护理后,对患者的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总体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据分析,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细节护理组患者在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上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传统护理组( 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治疗的患者施以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在防治医院感染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 医院感染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方法以本科室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留置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共86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PICC置管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留置PICC置管患者实施维护与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并发症 护理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6-7至2017-7共9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规组应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肛周感染。研究组应用甲硝唑注射液联合莫匹罗星软膏。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率6.52%低于常规组的6.52%,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100%与死亡率0%优于常规组的治愈率93.48%,死亡率6.52%,两组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甲硝唑注射液可有效控制肛周感染情况,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疼痛。

  • 标签: 肛周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对产妇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1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32例产妇为对照组,给予产妇阴道分泌物培养检查、离心处理及胎心监测处理。观察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及免疫调节因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的乳杆菌属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对照组产妇的白介素2高于观察组产妇,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可引发产妇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的增加。这一变化与产妇的阴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中应通过阴道菌群失调的预防,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

  • 标签: 足月胎膜早破 产妇感染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在必要的情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采取血液的输注可降低死亡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大量输血(通常在24小时中,定义为大于1个整个血容量的输血或置换总血液体积的50%在3小时内),大量输血通常与高死亡率和凝血病的高风险相关,导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在创伤患者中。为了减少大量红细胞输血引起的稀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降低死亡风险,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大规模输血指南。因此早期发现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凝血功能异常指征出现,给予适当血液成分的输注,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几率,并降低输注过程中的疾病传播风险,为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预后,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 标签: 血浆 感染性休克 凝血因子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感染科及呼吸科的肺炎患者60例,采集其痰液标本、灌洗液标本培养并证实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研究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与非产ESBLs组对比,产ESBLs菌株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对容易产生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住院时间、危重程度(APACHⅡ评分)、侵入性操作(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和机械通气)以及制酸剂与激素的应用均为细菌产ESBLs的高危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对大部分的β内酰胺酶、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类的抗菌药物均产生较高的耐药性,仅有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大于50%,即有效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100.0%)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2.6%)、头孢哌酮/舒巴坦(59.4%)复合制剂。结论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几乎高达100%,因此临床上对于存在产ESBLs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的首选药物应为亚胺培南,其次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尽量减少其他抗菌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克雷伯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供应室消毒管理在院内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强化供应室消毒管理时的400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供应室常规消毒管理时的4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采用强化管理前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从而分析探讨强化供应室消毒管理对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供应室采用强化消毒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供应室消毒管理过程中,采用强化管理能够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供应室 消毒管理 院内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进一步做好传染科护理感染预防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本院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故63例,对导致这些危险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这些感染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再观察2018年2月到2018年7月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故的情况。结果?传染科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发生感染的危险程度比较高,要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护,同时提高感染科护理行为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医护人员的感染

  • 标签: 传染科 护理行为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方法研究阶段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68例,均为ICU患者,将一共168株分离出来的多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平均入住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痰液及支气管吸出物中检出129株(76.79%),穿刺及引流液中检出14株(8.33),伤口分泌物检出9株(5.36%),血液检出7株(4.17%),尿液检出5株(2.98%),其他标本检出4株(2.38%)。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超过80%,但是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却逐年下降。结论该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性情况不容客观,特别是针对进入ICU的高龄、肺炎患者需要重点做好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积极采取环境消毒、隔离等措施降低其感染与传播,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联合用药控制感染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 100 例在我院采用骨科手术治疗 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 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2 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数只有 2 例,对照组有 6 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 , 2 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手术室综合 护理配合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并可以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切口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分布上呈现出来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细菌培养标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进行总结,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本次分离出的25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以痰及气管灌洗液、分泌物为主要来源,主要分布科室为ICU、骨科、普外科以及肾内科,其所占比例依次为86%、68%、55%和43%,以ICU所占比例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达福普汀、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以及利奈唑胺表现出的敏感性最高,而MRSA在耐药性上明显大于MSSA。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处于较高状态,而MRSA在耐药性上较强,临床上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对MRSA的监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同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针对各种抗菌药物进行科学应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医院感染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本院120例新生儿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将新生儿分为常规组(n=60)和优质组(n=60),在所有常规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对所有优质组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新生儿感染、重症感染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优质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医院感染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医院感染 优质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CT和MRI对脊柱布鲁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院收治的经手术及布鲁菌凝集试验证实的脊柱布鲁菌感染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探讨CT与MRI对脊柱布鲁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布鲁菌性脊柱炎椎体受累较为严重(39例),多累计2个椎体受累(32例),其中以L4椎体受累最为常见(27例),CT检查显示有明显骨质改变(39例),表现为骨质增生(30例),椎间盘变形(39例),脓肿形成(9例),韧带改变(20例)及小关节病变(18例)。MRI检查多数为T1WI、T1等长或长信号,受累椎间盘主要表现等长T1、长T2及混杂T2改变,脓肿者可见T1WI低信号或中等信号,韧带钙化不敏感,小关节炎性改变关节腔内表现为长T1、T2积液征象,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布鲁菌性脊柱炎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应将2种检查方式结合并考虑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布鲁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分析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为(87.5±2.5)分,对照组为(69.5±3.2)分,且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护理 预防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心血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300例患者,其中并发肺部感染85人,回顾查看其病历资料,分析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病例组200例,对照组100例,年龄、COPD、合并心力衰竭、卧床、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是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抗菌药物是并发肺部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大、卧床时间越久、住院时间越长、COPD、并发心力衰竭容易诱发肺部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预防治疗肺部感染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并发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各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年龄、体质、置管环境、置管部位、留置深度、留置时间、维护、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5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者35例,感染率为4.66%,CVC(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感染率为4.83%,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21%;急诊置管感染率为3.96%,择期置管感染率为2.07%;恶性肿瘤患者置管感染率为5.52%,其他患者置管感染率为0.51%;病室内置管感染率为4.67%,穿刺室内置管感染率为1.37%.结论各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与置管部位、置管时期、机体免疫功能、无菌操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各种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感染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模式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14年3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240例实施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20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此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手术部位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