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社区肺炎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老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血清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PCT与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肺炎组经治疗后,血清PCT与CR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清PCT与CRP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可以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早期诊断,提高准确率,并且对疾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对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AnnArbor分期,Ⅰa期为22例(44.90%),Ⅰb期为6例(12.24%),Ⅱa期为14例(28.57%),Ⅱb期为2例(4.08%),Ⅲa期为3例(6.12%),Ⅲb期为1例(2.04%),Ⅳa期为1例(2.04%)。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40例,占81.63%,T细胞来源9例,占18.37%。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4%、81.63%、73.47%。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肿瘤数目、首次治疗疗效、国际预后指数(IPI)均为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IPI是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IPI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扁桃体 预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发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28例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与B组(64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比不同组别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术后疼痛评分远低于B组(P<0.05),患者切口满意度评分远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发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升切口满意度。

  • 标签: 单操作孔 胸腔镜手术 原发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9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作为实验组,另外20例患者未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血清降钙素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对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辅助检查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评估18F-FDGPET/CT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资料,并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36例患者中,经18F-FDGPET/CT发现发灶者共85例,其中79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发灶,另有6例证实为假阳性。51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未找到发灶,其中3例在随访中证实为假阴性,其余48例在随后的随访中仍未发现发灶。利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发灶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4%。有79例患者找到了发病灶,检出率为58.1%(79/136)。结论:应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的发灶有一定临床价值,对制定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骨转移瘤 原发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新生儿96例,根据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48例对照组(非感染性肺炎)与48例观察组(感染性肺炎)。比较两组患儿检测PCT和hs-CRP的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PCT的阳性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的阳性率为72.92%,高于对照组的5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和hs-CRP均可作为检测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常用指标,但PCT诊断的特异性强于hs-CRP。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 细菌感染性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降钙素、心肌酶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0例健康新生儿,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心肌酶的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其心肌酶指标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心肌酶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新生儿,通过这几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实现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心肌酶 联合检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率,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发灶复发患者行调强放射治疗与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和病情预后情况。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间收治的1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发灶复发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均实施过根治性放射治疗,复发时间最短11个月,最长5年,结合复发后MRI、B超、X线胸片、全身骨扫描以及临床查体结果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3年复发率。结果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后,18例鼻咽癌放疗后发灶复发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9%(16/18);18例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5.6%(1/18)、27.8%(5/18)、27.8%(5/18)。≥60G照射剂量组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9.1%、36.4%、36.4%,明显高于<60Gy照射剂量组(P<0.05)。结论对于鼻咽癌放疗后发灶复发病例,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放疗 化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Fbg)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2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52例。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的含量以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CT),血小板比积(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0.05);PCT无明显差异。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及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参数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率,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鉴别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并作分析。方法选取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50例(研究A组)、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50例(研究B组)、自愿者5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均接受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检测。结果三组RBC、PLT无差异(P<0.05),对照组的WBC、N低于另外两组,L则高于另外两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的血细胞检测结果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另外两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的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均无差异(P>0.05),而研究B组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研究A组(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无差异,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

  • 标签: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细菌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6-12月本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足月正常分娩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PCT、IL-6水平及阳性表达率情况。并于分娩后对所有孕妇取胎盘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胎膜早破孕妇分为有绒毛膜羊膜炎组(n=46)和无绒毛膜羊膜炎组(n=54),比较其血清PCT、IL-6水平及阳性表达率情况;并采用ROC曲线评估PCT联合IL-6对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作用。结果观察组PCT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6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绒毛膜羊膜炎组PCT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有绒毛膜羊膜炎组IL-6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有绒毛膜羊膜炎组PCT、IL-6均为阳性率69.57%(32/46)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的18.51%(10/5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4.78%(39/46)、特异度为88.89%(48/54)、准确性为87.00%(87/100)、阳性预测值为86.67%(39/45)、阴性预测值87.27%(48/55);IL-6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6.96%(40/46)、特异度为90.74%(49/54)、准确性为89.00%(89/100)、阳性预测值为88.89%(40/45)、阴性预测值89.09%(49/55);PCT+IL-6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9.13%(41/46)、特异度为92.59%(50/54)、準确性为91.00%(91/100)、阳性预测值为91.11%(41/45)、阴性预测值90.91%(50/5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PCT、IL-6水平均升高,PCT联合IL-6可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对临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以及感染程度分为A组(无感染35例)、B组(轻度感染38例)、C组(中度感染33例)以及D组(重度感染34例),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不同组患者在血清降钙素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明显,感染程度越大,对应的指标含量水平越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可作为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在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足感染 降钙素原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含量水平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降钙素、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联合测定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我院 32例健康新生儿,败血症组为 5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对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前后的败血症组新生儿分别进行降钙素,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比较其结果并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降钙素,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结果 败血症组降钙素、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败血症组经治疗后钙素、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显示下降。单项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二、三项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降钙素、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二、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脂质运载蛋白 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患者96例,其中48例病毒感染患者命名为病毒感染组,48例细菌感染患者命名细菌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三组人群进行检查血清降钙素、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分析各项检查的应用效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CRP、WBC的阳性率以及具体数据均远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PCT、CRP、WBC检测均能准确反映细菌感染重症患者的身体指标数据情况,与正常人群、病毒感染人群有明显区别,联合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判断准确,可以向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推荐。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必净和抗生素联合治疗对腹腔感染患者的效果及血清降钙素(PCT)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7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抗生素单纯治疗组(单纯治疗组,37例)及血必净和抗生素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8例);同时单纯治疗组又随机分为抗生素对照组(18例)及抗生素PCT指导组(19例);联合治疗组又分为联合对照组(19例)及联合PCT指导组(19例)。所有患者根据基础病情及感染情况经验性应用抗生素,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抗生素PCT指导组和联合PCT指导组根据血清PCT水平调整抗生素的用量和时间,抗生素对照组和联合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其他炎性因子的水平调整用药。观察各组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及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结果腹腔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水平都有一定的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速度更快,其PCT从第3天开始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单纯治疗组(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的CRP及WBC从第5天开始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单纯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PCT指导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5.7±1.5)d明显低于联合对照组(9.5±1.8)d(P<0.05);抗生素PCT指导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明显低于抗生素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降低了腹腔感染患者PCT、CRP及WBC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并且能改善抗生素对腹腔感染的治疗效果,根据PCT的变化确定停用抗生素的时间点,有利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

  • 标签: 血必净 抗生素 腹腔感染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抽选正常人24例为对照1组。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对照2组与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高于对照组1组(P<0.05);而对照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高于观察组(P<0.05)。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结论纤维蛋白与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主要指标,由于鼻咽癌患者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栓塞,所以,对纤维蛋白与D-二聚体指标加强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 纤维蛋白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纤维蛋白变化。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效果;止血平均耗时;治疗前后患者纤维蛋白;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平均耗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纤维蛋白,加速纤维蛋白达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冻干粉 奥美拉唑 消化道溃疡出血 临床效果 纤维蛋白原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和降钙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55例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生化、一氧化氮合酶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治疗后1d,患者的白细胞(11.4±1.3)×109/L、血清肌酐(584.7±3.6)μmol/L、血尿素氮(27.5±2.6)mmol/L、一氧化氮合酶(54.6±3.2)U/mL及降钙素原水平(4.2±0.9)μg/L均低于治疗前(17.5±2.2)×109/L、(1160.5±10.9)μmol/L、(43.2±4.6)mmol/L、(72.1±6.3)U/mL、(8.3±1.4)μg/L,患者血浆HCO3浓度(19.5±2.0)mmol/L高于治疗前(11.4±1.5)mmol/L,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其机体内一氧化氮合酶及降钙素原水平,还能改善其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一氧化氮合酶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