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技术辅助后路微创张力带钢板在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Tile分型C1型骨盆骨折8例,其骶髂复合体损伤移位均大于1cm,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均采取中药技术并辅助后路微创张力带钢板治疗,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后,观察治疗效果。结论中药技术辅助后路微创张力带钢板在在治疗不稳定骶髂复合体损伤,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骶髂复合体损伤 中西医结合 张力带钢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疗法对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例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X线片的检查诊断,其中男性患者是10例,女性患者是1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40.1±1.5)岁。其中AO分型为,2例患者是B2型,8例患者是C1型,5例患者是C2型,5例患者是C3型。随访观察上述患者的骨折愈情况、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的时间是8.34±1.21个月。骨折的愈合时间是3.45±1.01个月;20例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在其活动腕关节时出现轻度疼痛,3例患者出现部分受限。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正中的神经损伤、内固定物的松动、感染和腱鞘炎等。经过相关分析,有1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有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良、1例患者为可。结论在患者的掌背侧进行双钢板的内固定疗法,对桡骨远端的复杂且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骨折的愈合率较高,且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双钢板内固定 桡骨骨折 远端复杂 不稳定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异体骨植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异体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存在关节炎、正中神经损伤及背侧肌腱激惹等。结果21例经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无掌侧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异体骨植入排异反应等并发症;1例出现背侧螺钉松动、背侧肌腱激惹。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0例,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术(观察组)。组间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相比较数据相近(P>0.05);观察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上述四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关节镜 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并阐述了螺旋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优势以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螺旋CT扫描 多模式三维重建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3例。A组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行系统性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利于其术后康复,应推广。

  • 标签: 系统性康复护理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联合盆底肌肉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训练进行治疗。术后三个月对比两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DF-Q)、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以及盆底肌力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其PDF-Q分度、PFDI评分以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治疗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心肌血运重建造成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8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在观察组中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完成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在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改善心肌血运重建,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 冠心病 心绞痛痰浊痹阻证 心肌血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术的体外循环处理与脏器保护方法。方法2008年8月~2009年3月,对1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术中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采用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区域性脑灌注体外循环管理方法。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3.2±16.4)min、平均心肌缺血时间(52.8±9.3)min、平均下半身停止灌注时间(24.7±6.9)min。本组10例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术中实施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并配合采用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及右腋动脉插管区域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处理与脏器保护方法对机体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重建 三分支血管支架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20例2016年4月—2017年4月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再次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次骨折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观察组(n=35)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77.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效果优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研究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在股骨转子间骨折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间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后重负时间等方面均要短于对照组,在出血量方便均要小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均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间的好方法,二者各自具备优点。

  • 标签: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及对其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4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3例与22例。A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59.64±10.53)min,B组为(90.58±11.20)min,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30%,B组为63.6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更佳,其手术时间较短,踝关节功能较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