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白血病(L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20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隐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及幼粒细胞总数均明显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部分病例可见“侏儒型”巨核细胞及戈谢细胞样组织细胞;LR发病对象年龄不确定,通常有明确病因,外周血细胞总数虽增高,但通常不及CML,骨髓粒系毒性变明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积分显著增加。结论CML与LR在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查及骨髓改变中均有显著区别,仔细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对于鉴别两者,特别是两者合并出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 外周血 骨髓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器、Franke1Ⅲ治疗安氏Ⅲ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安氏Ⅲ错(牙合)畸形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组,8~10岁和10~12岁的患儿各有50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再按照使用的矫治器不同,将其进行组内再分组,每小组均为25例,A1、B1组患儿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A2和B2组则采用Franke1Ⅲ治疗,比较其治疗后的骨骼、牙齿、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A组8~10岁的患儿矫治效果显著优于B组,同时,A1组和B1组在SNA角、is-OLPminusii-OLP、1-NA、1-SN的变化明显高于A2组和B2组,A’Ls-FH、SNB则显著低于A2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10岁的安氏Ⅲ错(牙合)畸形儿童做矫治的效果更好,且通过FrankelⅢ型矫治器对牙周影响更小、牙唇倾更小,侧颜改善更佳,但前方牵引器的骨骼效应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矫治方法。

  • 标签: 前方牵引器 Franke1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新液联合锡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给药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新液联合锡散保留灌肠治疗,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均做结肠镜检查并判断疗效。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5.00%及46.23%,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及96.43%,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1、6.487,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锡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新液 锡类散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Ⅰ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9月出院病人的病历300份,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患者病历中临床用药数据如抗菌药物的选用种类、使用方法、用药时机及总的预防用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切口清洁手术为300例,预防用药的例数为283例,用药率达90.43%,其中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三、四代头孢菌素,青霉素,一代头孢素、克林霉素,喹诺酮类,其他。用药过程中有25例是两联用药。预防用药多在术前2-24小时,为不合理的居多;术后用药在48小时以内的占83.39%,基本符合要求。结论本院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存在选用药物起点高、抗菌谱广、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及不必要的抗菌药物联用问题,应注意抗菌药物在I切口清洁手术的预防应用问题,加强管理并规范抗菌药的预防应用。

  • 标签: I类切口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中药治疗胃癌的文献进行筛选,选出当中清热解毒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清热解毒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清热解毒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有效中药,应进一步加强其抗肿瘤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 标签: 胃癌 中药 有效成分 清热解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库尔特三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造成假性减少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仪器法,分别在不同的待测时间对200例静脉标本进行测定,观察其数值变化;结合直方图,以手工法作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标本的仪器测定结果中,171例测定结果血小板直方图出现电子拟合曲线,0、15min测定结果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30、60、120min测定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仪器法0、15、120min与30、60min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29例标本的测定结果未出现拟合曲线,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时,最佳测定时间为采血后30~60min,以不超过120min为宜;未出现拟合曲线的标本需手工法复查,降低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情况发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见习教学是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及解决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学到临床知识及技能,对教学改革势必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见习教学 生殖系统 教学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采用皿治林联合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皮炎湿疹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单纯派瑞松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皿治林联合派瑞松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皿治林联合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皮肤病临床疗效理想,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皿治林 派瑞松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I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出院的I切口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8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80例手术病人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达45.56%,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占39.02%;术前2小时内用药占90.24%;术后平均用药2.49天。结论我院I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日趋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 标签: I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从各科室临床标本中提取出的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生化分析,分析、总结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科室、来源、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最广的科室为呼吸科,神经外科次之;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均具有耐药性,其中,耐药性最高的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次之。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30株被检出具有多重耐药性,检出率为76.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且多重耐药性明显。

  • 标签: 临床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对腹股沟疝、甲状腺和乳腺手术3种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开展管理,进一步规范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方法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对2012年非干预组232例和2013年干预组388例的3种Ⅰ切口手术出院病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3种I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和术后用药疗程等指标的合理率显著提高,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1.6%降至13.4%,选药合理率由53.8%升至88.5%,平均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6.1%提高到94.2%,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318.62元降至51.16元。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使我院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

  • 标签: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持续质量改进 I类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降脂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82例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进而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影响因素。结果在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682例患者之中,共有13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据着总人数的1.91%(13/682)。其中有8例患者为男性,占据着总人数的1.17%(8/682),5例患者为女性,占据着总人数的0.73%(5/682)。男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并且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结论性别及不同药物会导致患者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有利于自身疾病问题的改善。

  • 标签: 他汀类降脂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基层药品检验机构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普及率不高,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查中药保健品中9种解热镇痛药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1.0mL.min-1。柱温为40℃。结果9种解热镇痛药在2.884~1782.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在0.34~1.97ng之间;三个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8.3%~100.6%,RSD在0.4%~1.6%之间。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检查中药保健品中解热镇痛药的测定方法含量。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解热镇痛药 中药 保健品
  • 简介:摘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全新结构的抗疟药,因其抗疟作用迅速、高效、低毒且与大多数抗疟药无交叉抗性等特点而成为目前全球抗疟的主要药物。近年来已有青蒿素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临床疟疾病例报道,最近的资料显示局部地区有青蒿抗性疟蔓延扩展的趋势,青蒿素抗疟药抗疟机制及耐药机制的研究已然担负起延长青蒿素类药物使用寿命的重任。本文章就近期有关青蒿素类药物抗疟机制及耐药机制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抗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新药研发做出讨论并寻找新的突破口。

  • 标签: 青蒿素 抗疟药 抗疟机制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妇血清中抗A(B)IgG亚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检测的120例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样作为标本来源,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样本中抗A(B)IgG中各亚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妇和新生儿中,HDN(+)组中IgG1水平高于HDN(-)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IgG2、IgG3和IgG4水平上,两组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抗A(B)IgG1水平过高是引起ABO血型不合的重要原因,因而检测孕妇血清中抗A(B)各IgG亚含量可以有效地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该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孕妇血清 抗A(B) IgG亚类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摘要在非医学高校开设医疗卫生知识选修课是响应国家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号召的具体体现,普及大学生群体的医疗卫生知识,有助于拓展大学生除专业课程以外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我国非医学高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医疗卫生知识现状分析,就开展医疗卫生知识选修课的重要性作以浅要探讨,希望能引起相关高校的重视。

  • 标签: 非医学类高校 医疗卫生知识 选修课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对普外科Ⅰ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途径,提高我院普外科Ⅰ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我院普外科Ⅰ切口手术2009年1月至12月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前组,2011年5月至12月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后组。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普外科Ⅰ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干预后的75.53%,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0.48%下降为干预后的20.21%,术后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过长由干预前的89.52%下降为干预后的17.02%,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不当由干预前的95.24%下降为干预后的9.57%,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联用由干预前的27.62%下降为干预后的2.13%。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我院Ⅰ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 标签: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临床药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