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究分析在睫状肌麻痹性验光下近视患者的电脑验光结果和检影镜验光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本院进行验光检查的60例(120眼)近视患者为观察对象。在睫状肌麻痹验光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脑验光仪验光检查,试验组采用带状光检影镜验光检查,对比两种验光方式在屈光不正度数上的差异。结果从本组对照试验的结果数据上,两组患者的电脑验光结果和检影镜验光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慢慢,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于近视患者来说,电脑验光结果不够准确,还不能取代检影镜验光,成为主要的验光手段。但是,相比于检影镜验光方式,电脑验光具有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等突出优点,可以用于屈光不正人群的常规普查,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近视 睫状肌麻痹验光 电脑验光 检影镜验光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选择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时间2013年9月—2016年1月,病例数共27例,共54只眼,收集患者资料,通过散瞳眼验光证实病人有一眼是高度近视,所有患者均予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及检眼镜检查,分析病人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正视眼中,无DR2只,轻度NPDR6只,中度NPDR5只,重度NPDR4只,PDR10只,于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均可发现正视眼病人;高度近视眼中,无DR12只,轻度NPDR7只,中度NPDR4只,重度NPDR4只,无PPDR。结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度近视为重要保护性因素,随着近视度数的上升其保护程度也就越高。

  • 标签: 糖尿病 高度近视 视网膜病变 眼底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双通道视觉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QAS)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93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月应用双通道OQAS评价患者视力情况以及点扩散函数(PSF)、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MTF截止空间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OQAS值OV100%、OV20%和OV9%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情况明显改善,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3个时间点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1,P<0.05)。治疗后,患者OSI、PSF和OV9%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2,F=9.102,F=5.029;P<0.05);而在MTFcutoff、SR、OV100%、OV20%的比较中均无差异。MTF为5cpd和10cpd时,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3个时间点的MTF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9,F=4.039;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分别在5cpd、10cpd和15cpd的MTF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29,F=6.921;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应用双通道视觉分析系统能够较好的评价患者的视觉质量,能够客观上反映患眼的像差、散射和衍射等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通道视觉分析系统 视觉质量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视力及眼调节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诊所接受高度近视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患眼屈光度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给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采用该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屈光度以及视力获得明显改善,均在0.95视力以上,与对照组治疗数据对比分析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这一方法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稳定,治疗质量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高度近视患者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准分子激光 近视 眼力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近视伴外隐斜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中运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融合功能、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在我院诊治的近视伴外隐斜患者中依据研究需求筛选66例研究对象,均为青少年患者,且均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使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6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给予框架眼镜治疗的33例为框架组,给予角膜塑形镜治疗的33例为角膜组,观察效果。结果 角膜组患者的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功能均明显优于框架组(p

  • 标签: 近视伴外隐斜 角膜塑形镜 融合功能 立体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定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76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38例,采纳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研究组(38例,采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较对照组(68.42%)高,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63%)显著较对照组(21.05%)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采用由烟台富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质眼科仿灸理疗仪改善改善青少年近视弱视低视力症状100例(200只眼)。并设空白单盲对照34例(68只眼)。观察组治疗43只眼,有效104只眼,无效53只眼,总改善率为73.5%;对照组有效l3只眼,无效55只眼。总改善率为19.1%。提示本法有明显改善近视弱视低视力的症状等作用。

  • 标签: 外治法 生物质眼科仿灸理疗仪
  • 简介:【摘要】“治未病”是中医药科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做斗争的循证医学总结。近视眼是国内外医学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近视眼大国,目前统计有7-8亿人有近视眼问题,近视眼的并发症是主要至眼盲的眼病之一。在中医“治未病”预防原则的传承基础上植入现代科技,利用现代眼科微观检测技术,针对儿童青少年眼睛生理,研究出创新科技家用护眼产品。

  • 标签: 中医药“治未病” 近视眼科技预防 科技产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白内障痊愈时间、主观舒适感异常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和散光度分别为(4.87±0.13)和(1.12±0.53),对照组为(4.63±0.15)和(1.43±0.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更显著,且经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40眼高度近视并且伴有白内障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吸除以及低度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手术完成以后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分析其最佳视力,以及屈光度,分析其是否发生过屈光或者其他的手术并发症。对于20例随访6到12个月,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为30眼。术后没有发现一例后囊膜破裂,20例患者中有17例术后第一天角膜出现中度水肿,3例出现高眼压,经过处理以后在2—7天之内消退,没有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比较好。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品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在青少年假性近视治疗中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与阿托品眼膏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44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2例44眼)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对照组(n=22例44眼)使用阿托品眼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眼调节幅度以及裸眼视力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进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裸眼视力,降低眼调节幅度,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阿托品眼膏 青少年假性近视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及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天及1月视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且术后散光度数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显著(P<0.01)。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及散光情况,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近视患者临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筛选70例超高近视并接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手术患者为入组样本,时间选择2022年1月到2022年5月期间内进行,结合奇偶数字分组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以及个性化护理干预(研究组),最后对护理数据归纳、总结。结果:研究组焦虑评分(31.51±1.54)、抑郁评分(31.36±1.28)显低(37.56±1.37)(38.68±1.70)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2.85%)低于(17.14%)对照组呈现优势性P<0.05,护理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80.00%)两者间差异明显,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近视患者术后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取得患者满意、认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近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频发,且出现低龄化的特点,实施有效科学的策略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进行干预势在必行,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完整体系,以培养更多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健康教育教师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背景、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科学、具可操作性的策略,以期能够为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完整体系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遵循。

  • 标签: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干预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 培训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传统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分别对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比较,SBK组裸眼视力优于传统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传统LASIK组裸眼视力>1.0,占77.5%,SBK组裸眼视力>1.0,占94.2%传统LASIK组疗效指数为(0.87±0.15),SBK组为(0.94±0.2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能得到更好的视力效果,但两者的疗效指数没有差异.

  • 标签: 传统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应用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40例近视患者,根据不同屈光度分为低屈光度组(n=45例)、中屈光度组(50例)、高屈光度组(45例),3组患者均采取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以及屈光度改善情况。结果高屈光度组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有30例,占比66.7%,低屈光度组与中屈光度组则分别为45例(100.0%)、48例(96.0%),3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屈光度组患者术后12个月屈光度回退情况显著优于其余两组,并且中屈光度组显著亦优于高屈光度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均可实施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但对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2个月的视力预测性要显著低于低度与中度患者。

  • 标签: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屈光度 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