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用于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早期骨梗死患者行常规X线检查,并使用0.2T永磁型MRI对患病关节进行扫描检查。观察分析骨梗死的X线及MRI表现。结果10例患者病变共累及16个部位,其中股骨下端11个,胫骨上端5个,16个部位的病变均呈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地图板块样改变。结论MRI具有多序列、多平面成像的能力,能清晰而敏感地显示骨梗死的信号改变特点,是一种对骨梗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

  • 标签: 骨梗死 X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同时研究讨论其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与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对收治的2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其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在其中脑上缘部位呈现出凹陷或者是平坦的征象,患者的中脑横截面积为(77±15)mm2,桥脑面积为(543±73)mm2,中脑面积跟脑桥面积的比值为(14.3±2.5)%。结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中脑通过核磁共振检测出的MRI特征与帕金森患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促进了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提升核磁共振能够准确的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头部进行MRI检测,有助于医院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核磁共振 帕金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5T磁共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临床及关节镜证实的前交叉韧带损伤MR图像,分析前交叉韧带撕裂MRI特征。结果30例共检出11处前交叉韧带挫伤,12例完全撕裂,7例部分撕裂。结论1.5T磁共振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病变及损伤程度诊断准确率高,能作为术前无创性检查手段,为选择是否手术治疗及手术方式提供最直接依据,但对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部分断裂,存在一定的交叉诊断。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损伤 撕裂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察半月板性损伤在临床诊断中影像学主要手段的应用,具体半月板性损伤在影像中变化特征对运动性损伤及其它性损伤正确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对比所有我院收治的半月板损伤病例45例,对具体半月板性损伤在影像中变化特征对运动性损伤及其它性损伤正确诊断意义,结合术后核磁共振影像分析结果。结果在所有的45例半月板损伤的病例中,核磁共振影像诊断准确率为99.5%。结论医学影像中确认的半月板性损伤准确率非常高,可以提示性诊断主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程度,并为半月板性损伤手术提供可参考性医学诊断依据,同时为术后恢复性程度进行定论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影像 半月板 损伤 患者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评估大肝癌介入治疗对肿瘤活性的判定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 46 例大肝癌患者的档案进行全面梳理。治疗过程采用的主要设备为 DSA 平板大型 C 臂数字化剪影血管造影机,行 TACE 经肝动脉灌注栓塞介入治疗;采用磁共振设备型号为 GE Singna 3.1T 磁共振,呈 32 通道体线,分别对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性检查。 结果: 46 例患者检测出 46 个大肝癌病灶,共获得 578 个 ROI 结果,活性组( 105 )平均 ADC 测量值为( 0.98±0.29 ) ×10 -3 mm 2 /s ;

  • 标签: 磁共振 大肝癌 介入治疗 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损伤采用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都通过膝关节X线摄片检查显示存在损伤,通过手术及关节镜检查等确诊,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磁共振检查,半月板损伤20例,存在骨质改变7例,检出韧带损伤123条,有关节腔积液51例,检出率分别为90.91%、100%、93.18%、87.93%。结论膝关节损伤采用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显著,检出率高,诊断结果准确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3.0TMRI是超高场强的磁共振,是在磁场强度为3.0特斯拉的环境中利用人体与氢质子共振而形成的有规律的图像,它配备了高清晰快速扫描技术,使得图像清晰度明显增加的前提下,扫描时间也大大缩短,是1.5TMR的升级产品。因磁场强度高,噪声大,检查时人又隐藏在机器中央,病人难免有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情绪,再加之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及担忧,心里压力很大。因此,除常规的检查前宣教指导外,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我院自2010年一月3.0TMR成立以来,检查病人6012例,其中平扫4041例,增强1971例,在检查前均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指导和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研发是当前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种药物研发工作来说,必须要重点针对药物分子的具体化学组成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对于分子结构以及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更是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这也就需要借助于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核磁共振波谱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技术手段,本文就重点针对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药物研发 应用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场磁共振(MRI)在诊断前置胎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前置胎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及低场MRI辅助检查,并与剖宫产术中所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经剖宫产手术治疗明确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为73.5%(50/68),低场MRI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场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且可对产妇的前置胎盘的位置进行详细地分析,明显优于B超检查。

  • 标签: 低场磁共振 B超 前置胎盘
  • 简介: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感兴趣区(ROI)、基于体素的图像分析技术(VBA)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方法对受试者进行临床和神经心理评估、头颅MRI平扫。13例受试者(高血压组7例、对照组6例)接受DTI扫描,所得DTI影像数据经与标准模板配准后,行全脑全体素分析及ROI,从而确定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有差异的脑区。结果高血压组右侧顶叶白质、左侧枕叶白质、右侧枕叶白质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MRI平扫T2加权成像及ROI比较,DTI联合VBA技术可以更敏感、更准确的发现高血压相关的脑白质损伤。

  • 标签: 高血压 脑白质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9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1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2.88%。定位诊断率与定性诊断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检查的最好方法,能有效的对其发病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诊断率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强弱、强化特征。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核磁共振 手术病理
  • 简介:摘要在现阶段的医院医疗体系当中,磁共振检查属于基础的检查技术之一,在这一技术的应用当中,往往需要有护理干预的有效配合,才能确保磁共振具备较为完善的检查效果。护理干预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医疗检查形成直接的引导功能。本文主要对护理干预对磁共振检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 标签: 护理干预 磁共振检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患者均于6h内发病,行DWI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100%,无漏诊患者。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为诊断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磁共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3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0.3T强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从而对磁共振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17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7例,占100.%;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13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2例,占92.31%;漏诊/误诊0例,低场强磁共振证实1例,占3.33%,与金标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低场强磁共振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测结果对LI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收治的LI患者100例,完善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本组LI患者合并存在血管周围间隙46例(其中间隙扩大10例);存在脑白质疏松54例;存在微出血31例(SWI阳性31例,T2*WI阳性仅13例)。LI可合并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SWI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打一大 自质疏松 脑微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小儿急性偏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急性偏瘫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大脑前或中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闭塞或狭窄,异常血管网形成于脑基底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异常47例,阳性检出率达87.04%。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小儿急性偏瘫主要诊断方法,可以联合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小儿急性偏瘫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