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一、霸气的名VS低调的人2010年底,准备换工作的我接到了一位以前领导的电话:"来跟着我干吧。""去哪里呀?""到山水文化做实景演出。""山水文化?实景演出?干嘛的?""我们公司还没成立。你可以查‘帅元’,梅花的,元帅两个字换下顺序。我们的工作就是职业游山玩水。"我不由得心里嘀咕:元帅?MEI老板?

  • 标签: 梅帅元 山水文化 刘三姐 壮剧 羽人梦 天地之间
  • 简介:萧友与陈洪两住音乐家在世的共事时间虽然并不长久,但两人在中国新音乐发展的理想与实践方面却有着极为一致的相同与相通。音乐理想的高度合拍,也正是陈洪能够与萧友默契协作的重要原因。就此而言,两人可谓金兰之契、志同道合。

  • 标签: 萧友梅 陈洪 新音乐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从两本不同作者笔下有关音乐人类学的书籍进行对比:一本为艾伦.帕.利亚姆著、穆谦译、陈铭道校的《音乐人类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一本为管建华著的《音乐人类学导引》,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这两本书各自的特点,并表述笔者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梅利亚姆 管建华
  • 简介:杨晓(以下简称“杨”):第一次读您的著作,是您与韩锺恩老师合著的《音乐文化人类学》。透过这本书,您似乎完成了一次从音乐美学到音乐人类学的学术转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您的研究在音乐人类学和对中国传统音乐长期关照的同时,又始终渗透着一种哲学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似乎与此前的音乐美学思考相融合。我的问题是,这种融合如何契合您一直以来的研究志趣呢?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访谈录 音乐文化人类学 论题 中国传统音乐 学术转型
  • 简介:音乐教育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事业的命脉。30年代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最有成效的阶段。萧友说过:“西洋音乐的进步全凭讲究音乐教育。”他担任同立音专校长后,音乐教育生涯达到人生巅峰时期,短短几年将学校建设成远东第一流高等音乐学府,开拓了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道路。

  • 标签: 音乐教育模式 西洋音乐 萧友梅 专科学校 文化事业 教育发展
  • 简介:总体观察关于京剧流派音乐特征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并存在着创始人与流派概念混用、对传承与发展观察不够、分析对象不明确,方法不系统等问题。这与流派之于京剧,音乐之于流派的重要性不相匹配。京剧流派音乐特征应从哪些方面描述?如何描述才是有效的?以上问题有待解决。文章通过对、程、荀三个旦角流派各一个代表性唱段为例,试以音乐学角度描述京剧流派音乐特征,并对其有效描述方法和研究意义展开讨论。

  • 标签: 京剧 流派 音乐特征
  • 简介:<正>刘天华(1895、2·4—1932、6·8)是誉满中外的作曲家、民乐器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其曲集、传记已多次出版。他熟习多种中外乐器,更以二胡、琵琶造诣最深。这乃是“其‘恒’与‘毅’非常人所能及”的内因所致,亦毋庸忽视他“犹虚心师事他人,以求其艺”。(刘半农语)并常纳民间乐手所长的外因之故。

  • 标签: 刘天华 乐器演奏 作曲家 民间音乐家 二胡 琵琶
  • 简介:身处清末民初的萧友,将自身人生志向始终定位于音乐与教育,在留日、留德的10余年中,对中西两种音乐教育体制有深刻的洞察和体悟。归国后,按照其"借鉴西乐,改良旧乐,创造新乐"的战略构想,参照西方专业音乐教育体制,结合我国固有特点,组建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正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专"。其创建宗旨、系科布局、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始终渗透着"兼容并包、中西合璧"理念,始终与创建我国"国民乐派"的伟大理想相联系。尽管国立音专创建不易、生存更难,但萧友为此而殚精竭虑、周密组织、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且常常事必躬亲、无分巨细,使它在极为艰难困苦的境遇下坚持下来、发展起来,其创始奠基、筚路蓝缕之功至伟,兼具战略家和拓荒者的双重品格,对20世纪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史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功盖同辈,惠及当今,光照后世。于此可认为,萧友是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之父,国立音专是培育我国新型音乐家的摇篮。

  • 标签: 萧友梅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 战略家 拓荒者 国立音专
  • 简介: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对“分形”概念属的所指进行分析;二、梳理近年来国内有关“分形”理论研究的文章,对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三、利用“分形”理论的自相似性特征对歌曲《踏雪寻》的旋律形态与发展手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分形”理论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利用分形特征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说明“分形”理论在音乐作品分析中的可行性,展望其对音乐分析与音乐创作方面将产生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分形 自相似性 迭代 踏雪寻梅 旋律
  • 简介:李斯特在作曲技术方面是一位具有预见性的、先知性的探索者。作为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局限于有调性中心的创作技术,并且他还是作品标题明确以"无调性"命名而进行创作的第一人。文章正是针对李斯特《菲斯托圆舞曲》第四号"无调性小品曲"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与"无调性"处理糅合应用的这一现象,透视作曲家创作本源的同时,解析作曲家是如何在传统创作中得以创新发展的。

  • 标签: 古典时期 乐句写作范式 “无调性”处理 李斯特 “无调性小品曲”
  • 简介:里亚姆为民族音乐学所作界定,由人类学思潮所引起,按照人类学要求作定义,行为研究为中心的模式出自人类学,工作流程属于人类学文化研究的框架,学科方法来源于人类学,研究目的本是人类学的泛目的。从里亚姆起,民族音乐学就已经被明确纳入人类学,成为一个将无数人类普遍现象中的音乐现象作为切入对象的人类学的分支研究了。

  • 标签: 梅里亚姆 界定 民族音乐学 学科本质 人类学
  • 简介:在萧友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国音乐向何处去"这一历史性诘问始终萦绕在音乐家的心头,如何认识和处理中西关系成为诸多战略命题的核心。萧友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之深厚学养和开放性国际视野,自觉承担起思考现实、研究对策和谋划未来的历史使命,为后世音乐家的继续前行开辟了道路。将萧友称之为"我国新音乐发展战略的设计师和先行者",确属实至名归。

  • 标签: 萧友梅 新音乐 音乐思想 音乐创作 音乐教育 发展战略
  • 简介:谢勒的新著与美国前几部"世界音乐"专著相比,最大的差别是:其一,论述不分国家或民族,而是按一些热门专题;其二,所涉及文化不是远在异国他乡,而多是其在北美的"变种",即研究"家门口的世界音乐";其三,所涉及的音乐文化不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流动变化中的;其四,论述的声音景观,不再局限于农村,其中不少是城市音乐文化,反映了西方城市音乐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巨大发展.谢勒新著的意义不仅是一部世界音乐教材,它更为我们吹来了西方学界的新风,为我们开拓新视角提供了范例.

  • 标签: 世界音乐 声音蒂观 音乐文化的流动性 家门口的民族音乐学 城市音乐文化 人类学与后现代理论
  • 简介:  阿兰·布洛克(AlanBullock)在他的双传记《希特勒和斯大林:并行人生》(HitlerandStalin:ParallelLives)里,描述了这两个20世纪最残暴的政治领袖的成长经历.书中并排地重印了幼年斯大林及幼年阿道夫分别于1889年和1899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们都只有10岁左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