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汉语习语式属于形义结合具有整体性、多用于日常交际、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式。形式上可分为实体型和图式型,语义上可分为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语用上可分为功能单一型和功能多样型。习语式在日常话语中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特征,如口语倾向和主观性特征、所在结构的两重性与习语式用法的浮现性特征、透明度与整合度特征、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特征。

  • 标签: 习语构式 规约化 主观性 浮现
  • 简介:句式的语义构成是人类认知对现实的反映,近年兴起的块语法要解决的正是语法研究的核心内容--句法和语义的一致关系.块即形式与意义/用法的配对,语言的创造性就来自于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把具体的词语嵌入语言块中,形成块的多义现象.本文从块语法的角度对英汉双及物结构进行分析,对块语法理论在跨语言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与习得以及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外语教学 英语教学 构块语法 语言研究 句法 语义
  • 简介: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随着汉语的演进,汉语词向双音节发展。由单变双,是汉语词汇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推动汉语词汇由单向双发展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汉语的古今语音趋于简化,语音简化产生了大量的同音词,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必然造成语言使用的不便而要求改变;其二,人的思维日益严密化和复杂化,要求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提高准确性和丰富性,单音节词由于具有多义性、概括性、

  • 标签: 双音节 汉语词汇 单音节词 语音 现代汉语 合成词
  • 简介:先秦与“”有关的词共26个,利用语义场理论对这些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后发现,先秦“”的语义场的特点是:在词义方面,表现为具体概念的词多但总的数目在减少,抽象概念的词少但使用频率在增多;在构词方面,表现为以单纯词为主,也出现了一些合成词。这主要是因为“”的义域逐步扩大,词汇渐趋复音化所致。

  • 标签: 核心词 语义场
  • 简介:强程度范畴是人们心理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比较分类的范畴化。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比较级强程度范畴内的副词"更"、"更加"和"越发"在语法结构和语义机制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 标签: 程度副词 构式 语义 “更” “更加” “越发”
  • 简介:“一M比一M+VP”式有实比和虚比两种类型,又可分为四种形式。该式的形式特征主要有“M”泛化、“一M比一M”固化等;句法功能方面,“一M”有指代性质,“比”有关系化趋势,“一M比一M+vP”的句法功能存在变异和萎缩现象;语义方面,“一M比一M”具有三个语义特征,VP有五种语义类型,整个式有两种式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成因;“一M比一M+VP”的语用特征主要表现在主观性和蕴含义两个方面;“一M比一M+VP”的形式和功能反映了其作为典型语法式的特征。

  • 标签: 构式 泛化 固化 变异 主观性
  • 简介:本文从共时平面考察“V+上+数量”的语义功能和句法特征,并从认知角度分析“上”的用法及其与动词本义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最后从历时角度考察其演成过程。

  • 标签: “V+上+数量” 语义功能 语法化
  • 简介:曾经在一次联欢会上玩过的一个游戏,让我念念不忘。游戏的内容是一个人念单子上事先准备好的词条,如“菊花儿、雪花儿、灯花儿、玫瑰花儿、小红花、菜花儿、油花儿、泪花儿、葱花儿、校花儿……”等,另外两个游戏参与人站在一张报纸上,判断哪个词所指的意义是本义的“花”,即所谓真正的植物性的花,而哪些不是植物,可能是塑料花或者只是长得像花。游戏的目的是看谁的反映又快又准,一旦回答错误,游戏参与人踩着的报纸就要被折半,

  • 标签: 认知理论 构字法 构词 汉语 参与人 植物性
  • 简介:“怎么个X法”是现代汉语常见的一种式,其基本意义是询问方式、方法,具体含义则根据X所表达的内容而定:如果X表达动作行为或其相关结果,那么式就是询问动作行为的实现方式;如果X表达的是性状,则是询问性状的表现方式。该式中的X具有[+多维方式]语义特征,倾向于单音节,对前文语境具有依赖性,即前文一般都有X的所指成分或相关概念域成员。本文还从语法化角度分析了该式的固化过程:受到不同句法结构制约的几个语法形式整合为一,并经历重新分析,最终固化为式。

  • 标签: “怎么个X法”构式 语义特征 韵律特征 语境特征 固化
  • 简介:声音词是对客观世界真实声音的模拟,古代语文辞书如《说文》《广韵》等记录了大量声音词,真实的声音不变而记录的文字会变,从不变推测已变,声音词可以用来拟测古音。本文阐释了利用这些声音词的原理和方法,并且选取了部分声音词来检测《切韵》音系拟的逼真度。

  • 标签: 声音词 《切韵》 构拟
  • 简介:《祖堂集》中“有+人名+VP”式表达语篇中确定人物出场时发生的事件是一种已然的存在,文章认为该式出现于上古,至迟于唐五代在叙事语篇里发展成熟,其形成是语篇结构句法化的结果。

  • 标签: 《祖堂集》 “有+人名+VP”构式 功能特征 历史演变
  • 简介:汉语动结构式中介语语法中及物式和复合动词之间的融合度,可从式间的融合性、语素的可分离性以及致使者主语的生命性等方面加以考察。母语背景不同(英、俄、韩)的三组二语受试的中介语表现显示,二语习得者对次类式的区分度较低,也没有明晰地呈现出母语语法中的融合过程。这种中介语表现的深层解释可能在于中介语语法依助于不同的认知路径,毕竟只有“图示-例示”关系才能部分地解释次类动结构式的中介语表现,而“原型-延伸”关系则似乎与中介语语法的构建并无直接关联。未来相关的中介语研究在关注式能产性和限制性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把母语类型学特征这一影响因素纳入设计方案中。

  • 标签: 构式融合 动结式 中介语 图示-例示关系 原型-延伸关系
  • 简介:“X比Y还W”具有统一的式意义,即反预期比较。“X比Y更W”的式意义为递进比较。二者在式上存在着差异,没有共同的语法意义。二者还具有主观性差异,还可以兼容共用。二者在句法表现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式意义得到解释。

  • 标签: X比Y还W X比Y更W 反预期 递进
  • 简介:汉语“双宾句”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双宾”式内部语义的复杂性给二语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双宾句”教学要遵循人类认知共性,从“典型到边缘”分层次分梯度地教学,即以“给予义”为原型,帮助学生掌握“双宾句”的语块特点,而后再扩展到“索取类”及“予夺不明类”教学。本文将式-语块教学法运用于“双宾句”教学,这不仅为式-语块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素材,而且对其它难点句式的教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构式-语块教学法 双宾句 教学顺序
  • 简介:本文在语法习得式观视角下对汉语特殊结构"不V不V也/又要V+M"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式和语义分析,将其分为意愿逆向式和承诺悖反式。研究发现这种结构的两种类型在M的选择上分别为极小量真值及意识范畴内的极大量。在语义上,分别存在时间差异与凸显差异。其式义分别是"意愿义"的否定与肯定。

  • 标签: 双否定让步构式 “不V不V也 又要V+M” 构式语法
  • 简介: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系耀以《慧琳音义》为主体来研究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当时治学环境以及黄先生个人身体原因还存在一定疏漏,需要参考慧琳《一切经音义》、蕃汉对音、日译汉音、后世西安方言等材料进行补苴。声母上可以给黄先生的系统增加一个喻三W,知、庄声母改拟为t、ts。介音上可以增加一个二等介音,并将黄氏系统原三、四等介音互易。韵母上则以模配虞,改拟更部为tuoη,京部为mieη。另外黄书拟是从音位着眼,E聪慧琳音义》提供的韵系大大简化。以其为突破口,可以观察音位音系拟的原则。明确标明音素音系与音位音系可以减少音韵学研究中的问题纷争。

  • 标签: 黄淬伯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一切经音义 音位音系
  • 简介:在L2学习者的汉语表达中,有些词语间的混淆关系很复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切分、组,以方便辨析。本文提出组应遵循四个原则:1)在同一义位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2)在同一用法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3)在不同义位和用法上混淆的词语不宜同组;4)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适当并组。根据这些组原则,本文还针对多种复杂而典型的混淆情况提出可供参考的组方案。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词语辨析 易混淆词 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