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语法习得观视角下对汉语特殊结构"不V不V也/又要V+M"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和语义分析,将其分为意愿逆向和承诺悖反式。研究发现这种结构的两种类型在M的选择上分别为极小量真值及意识范畴内的极大量。在语义上,分别存在时间差异与凸显差异。其义分别是"意愿义"的否定与肯定。

  • 标签: 双否定让步构式 “不V不V也 又要V+M” 构式语法
  • 简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本文分别从义、适切语境、的认知演变和话语功能的表达形式四个方面对“哪里A(了)”进行认知研究。“哪里A(了)”是一个带有反问或感叹语气的主观否定,由传统的空间认知词“哪里”和无标记的性质形容词“A”构成。整体是言者主观的评价性命题,适用于对某人、某物或某件事情的否定评价。其认知演变体现在方位词“哪里”由具体的空间认知向抽象的极性状态认知的发展。“委婉拒绝”“申辩”和“讽刺”是该的主要话语功能。

  • 标签: 构式 主观评价 认知演变 话语功能
  • 简介:本文对'极小量+也/都+VP'否定的语法结构、语义特征、语用倾向进行了描写。'都'和'也'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虚指'与'实指'、'全质否定'与'全量否定'、'聚合最小量'与'对比最小量'。共时层面的考察显示,随着用频的增加,'也'与'都'已趋于中和,这是义与主要成分相互竞争的结果,同时,也是各组成成分不断主观化、语法化的产物。

  • 标签: “都” “也” 否定 极小量 构式
  • 简介:“X+as+subject+copula”体现了两种相反的语义:原因和让步。本文首先从语法化的角度追溯了该的渊源,然后以“自主一依存分析框架”作为理论框架探讨了相反语义关系共现同一的机理。研究表明,该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是因果关系,其典型意义是“由因带来预期的果”,让步关系表达“由因得到意外的果”,是一种泛化的因果关系。让步关系是以因果关系为自主成分,以相邻关系为中介,依据表达度的需求,最终在相邻关系连续统上取值推衍出来的依存成分。

  • 标签: “X+as”构式 让步 原因 相邻关系
  • 简介:否定性警告“有X好VP(的)”由常量“有”、变量“X”“好VP”,以及可选项“的”构成,存在三个平行,且与“叫/让X好VP”“有什么好VP的”和紧缩复句“有X好VP”形近或形同。该的构件X只接纳人称代词,听说互动影响对代词的选择以及出现的频次。“有X好VP(的)”出现于非现实语境中,其义为否定性主观推断,语用上主要表示警告。“有X好VP(的)”源于“焉有……”“岂有……”“哪有……”类反问,是原有脱落掉反问标记,完成基本义的语境吸收和的意义演化,从而形成的新形式和意义配对。新单个成分的意义与整个意义之间的不匹配最终导致其发生化。

  • 标签: “有X好VP(的)” 否定性警告构式 构式化 重新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在语法理论框架下,探讨了英汉在句式、意义、原型特征三个方面存在同一性;然而在深层的概念结构上存在着差异性。与汉语相比,英语宾结构的形式比较有限,而汉语宾结构的动词进入后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

  • 标签: 双宾构式 构式语法 差异
  • 简介:“A就A在P”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但并不是所有以“A就A在P”形式出现的格式都能叫做“”。文章分析该义,能够出现在中的A和P的句法形式,以及的传信功能,认为它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强调

  • 标签: 构式 构式义 主观性 传信
  • 简介:Goldberg(1995,2006)认为及物表达XintendstocauseYtoreceiveZbyV-ing,但是,抽象名词不涉及物品归属的转移,英语中的“负给予”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达“取得”义的及物句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相反,把及物的意义确定为“损益关系”的表达,一方的“损”对应另一方的“益”,一方的“益”对应另一方的“损”,就能对所有的及物句进行统一的无差别的分析,使及物在理论上更具有连贯性。对二价动词的语义和结构压制,以及对英汉语际差异的分析,都证明了认定双向损益关系作为意义的合理性。

  • 标签: 双及物构式 构式语法 Goldberg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百科知识语义观和自主/依存联结理论,提出“称说”义的及物可以通过自主/依存成分的联结实现给予意。自主成分之间也存在语义关系的结合,其结合能够进一步说明“称说”义及物中的类名词和专有名词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进入的。

  • 标签: 百科观 自主/依存联结 &ldquo 称说&rdquo 双及物构式
  • 简介:语言的观揭示了语言的整体性和体验性。语言是形式与功能或意义的结合体,既包含语义又包含语用信息,其本质是人类对在客观世界反复经验和体验到的事物事件、事件状态、结构、关系、及情景情境的抽象化、概念化的结果,其意义必须参照具有丰富百科知识的背景框架才能得以确切的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语言教学结合学习者对所经历事物、事件的体验与理解,将词汇、句法、语篇及语义和语用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 标签: 构式观 语言教学 经验和体验
  • 简介:本文基于语法理论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及物的形式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原型和子类承继的梳理,就语义偏移现象进行解析。语法理论注重对义的提炼,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应,这不仅是语义层面的归纳,更是语用层面的概括。

  • 标签: 构式语法 双及物构式 理据 承继
  • 简介:相传,大文豪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歌德面前蛮横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我正好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摘下帽子,很绅士地弯了弯腰,满面笑容地让到一旁。

  • 标签: 中学 课外阅读 《让步》 孙晶晶
  • 简介:让步,是不是示弱?也许,没有人会喜欢示弱。但在某些事件上适度让步,给人方便,自己好下台,这是为人处世基本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只晓得凡事都要争取,要如愿以偿,却不懂得退回一步往后看,究竟自已一直据理力争的东西,真的那么重要,以至不惜一切只为志在必得吗?对于自己喜爱的人和事,我们肯定要积极争取,不过,若是百般努力仍是无法得到,为何不放手,让别人享有?这种退让的情操是必须的。失去了最爱,或许难过,但是,别争到连“自我”也在斗争中荡然无存。那时,即使得到了最爱,心中的喜悦已经降至冰点了。在路上开车,我们要有让路的精神。两辆车,在窄巷中对峙,如果双方都不愿让路,轻则上演大眼瞪小眼的戏目,严重的则大动于戈,刀光剑影,后果不堪设想!司机让路,不是向他人示弱,而是为自己留一条好路,也体现泱泱气度,所以,我们何必要处处咄咄逼人

  • 标签: 散文 当代 随笔 思想随笔
  • 简介:语料库调查表明,韩汉疑问代词参与全称否定存在着"一对二"的形义错配关系。韩语"???-"不仅可以表达与汉语"谁也~"相当的"否定主体相关所有动作/事件"的功能,还扩展出在汉语中由"没(有)人"担当的"否定主体存在"功能。这证明了韩语"???"比汉语"谁也"具有更强的扩张能力和更高的库藏显赫度。韩汉语际差异的原因,从有定性与无定性、否定焦点的句法实现等角度可以得到说明。

  • 标签: 疑问代词 全称否定 存在否定 库藏显赫度 韩汉对比
  • 简介:复制是修辞化的一种具体方式,可复制的在能产性方面会有差异。复制的主要特征是:以子图式为主、语义合成性降低、语义概括化、使用积极修辞、具有变异性。修辞化是一种语用调整的现象,是发生变异的动因。基于使用的语法应重视修辞在演变中的作用。

  • 标签: 修辞化 构式复制 构式变异 子图式构式
  • 简介: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语言在语法结构类型和数量上都展示出程度不同的差别。英汉两种语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相同的结构,但这些结构可能具有相同和不同的语法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的研究,分别从的功能、概念化,原型理论,整体生成性角度来为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寻求认知理据,从而概括出生成的认知机制。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语法结构意义的新的认知识解。

  • 标签: 双宾构式 认知 识解
  • 简介:【摘要】 让步的特征可概括为:1.从语义层面看,让步隐含预期"如果非p,很可能q",非p和q之间存在顺关联,p和q之间存在逆关联,让步就是从顺关联退步到逆关联。2.从语用层面看,让步句是对预期"如果非p,很可能q"的修正。

  • 标签:
  • 简介:一个及物动词的语义,凸显一种由一个射体和两个界标组成的关系。及物动词的语义凸显对及物的语义建构有三个作用:选择能够进入及物的成分;将这些成分联结为合成结构;限定及物合成结构的语义凸显。因此,及物动词的语义凸显是及物语义建构的动因。

  • 标签: 双及物动词 选择 联结 限定
  • 简介:在语义学框架下,结合语境,探讨让步复句中让步从句在语义上的让步程度。运用荷恩等级理论,将让步条件句的让步程度分等级研究,并结合例证和语义示意图,具体分析让步的级差性。结果表明,让步条件的预期与主句结果存在侧转、正转、反转及端点转折四个层级的差异。同时,对多项与全项让步条件句的条件及数量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在数量上也存在级差性。

  • 标签: 让步复句 主句 让步条件句 多项让步条件句 全项让步条件句 级差
  • 简介:问:有人说教育孩子生活自理,有时要让步,有时要不让步,这分寸怎么掌握呢?答:简单说,非原则的要让步,原则的要不让步。比如,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这就是非原则的问题。作业做得怎么样,这就是原则问题。他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你让他自己作主,不要过多干预。早一点,他抓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