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彩超诊断中风患者颈动脉颅外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均接受血管彩超检查,并以神经内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斑块情况;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对血管彩超诊断中风患者颈动脉颅外病变诊断价值分析。结果:见下面分析。结论:在中风患者中采取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男性血管狭窄率高于女性,颈内动脉狭窄率最高,血管狭窄的分布随年龄、性别变化不同。

  • 标签: 血管彩超诊断 中风患者 颈动脉颅外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近5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既有巨大进步,亦存在不少问题。世界血管协会联盟对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的定义、评估和治疗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患者并未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在手术方面,药物涂层球囊的普及具有革命性意义,其用于治疗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病变已被证实安全、有效;踝下动脉旁路移植对肢体远端中小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对无血管重建条件的患者,深静脉动脉化可能是值得探讨的新方向。作者通过回顾最新文献结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对周围血管专业医师对该病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药物疗法 旁路移植 球囊 支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共14个前交通动脉颈动脉瘤。所有患者均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9例患者选择双导管系统,5例选择单导管系统。术后即刻行DSA检查,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复查DSA,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及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14例患者的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支架到位满意;术中均未出现载瘤动脉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支架打开不良、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即刻DSA显示,14例动脉瘤均为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或脑出血,无死亡病例。14例患者中,8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8例患者的DSA结果均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瘤颈处未出现弹簧圈压缩,未见动脉瘤复发,支架内血流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前交通动脉颈动脉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栓塞,治疗性 治疗结果 Neuroform Atlas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共14个前交通动脉颈动脉瘤。所有患者均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9例患者选择双导管系统,5例选择单导管系统。术后即刻行DSA检查,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复查DSA,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及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14例患者的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支架到位满意;术中均未出现载瘤动脉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支架打开不良、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即刻DSA显示,14例动脉瘤均为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或脑出血,无死亡病例。14例患者中,8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8例患者的DSA结果均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瘤颈处未出现弹簧圈压缩,未见动脉瘤复发,支架内血流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前交通动脉颈动脉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栓塞,治疗性 治疗结果 Neuroform Atlas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我院2020年8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5例患者其中4例症状有明显好转,1例出现声音嘶哑,经进一步治疗与护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患者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不同直径球囊预扩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9月收治的10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 mm球囊预扩组和5 mm球囊预扩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4 mm球囊预扩组术前血管狭窄率为(84.8±8.6)%,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为(1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球囊预扩组术前血管狭窄率为(82.1±8.0)%,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为(6.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球囊预扩组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显著低于4 mm球囊预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m球囊预扩组术后收缩压较术前下降(19.8±22.3) mmHg,心率减慢(11.0±9.7)次/min;5 mm球囊预扩组术后收缩压较术前下降(14.0±28.5) mmHg,心率减慢(7.0±10.8)次/mi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m球囊预扩组患者共28例发生并发症,5 mm球囊预扩组共25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直径球囊在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5 mm球囊预扩对血管狭窄的短期改善作用优于4 mm球囊。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球囊预扩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IMT的超声检查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分析对象为就诊于我院的650例胸痛患者(2020.2-2021.2),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402例诊断为冠心病,而248例为诊断为非冠心病,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利用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IMT,分析颈动脉斑块、IMT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比较对照组,试验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形成发生率均提升明显,显著差异,P

  • 标签: 颈动脉 斑块 冠心病 IMT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与颈动脉病变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体检中心收诊的健康体检人员1740例,就诊时间范围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根据血尿酸水平完成组别划分,即HUA组(227例)和正常血尿酸组(1513例),对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病变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从颈动脉病变患病率分析,HUA组较正常血尿酸组显然更高,具统计学价值(P<0.05);从HUA与颈动脉病变关联性分析,在对患者高血压、FPG、HDL-c、LDL-c等变量进行调整后,高尿酸血症仍会影响颈动脉病变的发生,两者之间显著相关(OR=1.467,95% CI:1.075-1.718)。结论:HUA会直接影响颈动脉病变的发生,两者之间密切相关。HUA可作为引发颈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病变 健康体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方法:分析诊断方法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起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9例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29例患者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型术治疗,针对治疗组30例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比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为显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强化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优良率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颈动脉触诊两种手法的准确率。方法 两组志愿者分别培训两种手法,通过模拟人检验两组触诊颈动脉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式手法准确率90.35%,传统式手法准确率68.4%,下颌式手法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式手法。讨论 下颌式手法培训简单,定位准确,准确率高,能够正确快速判定颈动脉有无搏动,早期判断心脏骤停。

  • 标签: [] 大动脉搏动 颈动脉触诊 下颌式手法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骨肉瘤好发于长骨,颅骨原发的骨肉瘤罕见。本文报道1例40岁女性,左枕部进行性增大的肿块。组织学显示两种形态:一种为实性区,表现为密集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局灶间质可见粉染的骨基质;另一种为囊性区,囊内出血,囊壁梭形细胞增生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波形蛋白、RUNX2、Osterix、SATB2阳性,CD99弱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30%,p53、CD34、孕激素受体、SSTR2、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TAT6、BCL2、H3.3 G34W、S-100蛋白、SOX10、MDM2、CDK4均阴性。分子表型:H3F3A基因无突变,USP6基因无分离重排,MDM2基因无扩增。患者经历多次复发及手术,于首次术后17个月去世。诊断时需要与颅骨继发性骨肉瘤、动脉骨囊肿、骨巨细胞瘤、脑膜瘤及伴有骨分化的软组织肿瘤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观察对象60例,均为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的方式展开研究,所分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均接受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治疗。结果:对比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可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介入疗法治疗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颈动脉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有斑块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脑卒中和非脑卒中两组,前者22例,后者27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评分及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超声检查 颈动脉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颈动脉斑块选择超声造影技术(CEUS)及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颈动脉斑块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接受CEUS及SMI检查,对颈动脉斑块诊断效果。结果 两组强回声检出情况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新生血管诊断准确度相比,SMI较高。结论 颈动脉斑块选择CEUS及SMI检查均可准确判断疾病情况,二者相比SMI技术可更为准确地判断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查安全无创伤,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超声造影技术 微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及诊断满意度。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实验组IMT大于对照组,PSV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诊断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0.00%。实验组诊断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实施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病情预测评估提供指导,所以可推广到临床。

  • 标签: 颈动脉 彩色超声检查 冠心病 预测诊断 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另再选取同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最终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检出单纯内中膜厚度、Ⅰ类斑块及Ⅱ类斑块的被检出数量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动脉狭窄检出率分别为47.88%和5.99%,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技术进行诊断,诊断率较高,能够对斑块类型以及颈动脉狭窄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降低误诊事件的发生率,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颈动脉 超声技术 脑血管病 诊断率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血泡动脉瘤患者的个案护理情况,在介绍了血泡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针对患者采用的护理措施,以及患者护理后各个方面的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情况,对血泡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 标签: 血泡样动脉瘤 患者 个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