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硬化的形式,指的是颈动脉内膜下层(即动脉壁的内层)的脂质沉积和钙化。这一过程会导致动脉壁逐渐增厚、失去弹性,并最终形成动脉斑块。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重要血管之一,而斑块的形成会导致血流受阻,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什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通过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分类?如何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治疗?接下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做好相关科普工作,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5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8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右侧厚度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左侧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可提供较为有利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作者: 曾妍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24-06-0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24年第8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    超声医学中心   广东 东莞  523710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动脉粥样硬化这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这种病理过程不仅涉及冠状动脉,还波及全身多个重要血管,如颈动脉和四肢动脉等,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造成,容易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事件。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鉴于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巨大威胁,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及时干预,可以减缓病变进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超声技术之类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检测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尽管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公众对其认知程度仍有待提高。有些患者可能对超声检查保持怀疑态度,对其必要性和准确性持有疑问,甚至存在误解。实际上,超声检查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其诊断价值得到了专业人员的认可。本文将详细地介绍动脉粥样硬化为何要进行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疾病中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作研究组,并以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的斑块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斑块数目,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血管病变信息,对早期诊断和防治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观察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12月间收集和就诊了脑血管病患者80例设为研究组,将同期进入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正常人设为参照组,为两组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对于研究组与参照组之中的患者,研究组中的内膜毛躁与回声增强和管壁增厚的情况都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MT高于参照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参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明显的关系,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模式,能够便于对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通过对5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其动脉壁结构、斑块形态和血流情况。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斑块,其内膜厚度增加、斑块数目增多、血流速度减慢等特征。超声检查在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高血压 颈部动脉 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测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者为异常,纳入169例,以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递进分3组,收集3组患者的相关4个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相关血脂指标水平与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斑块多发组TC、TG、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P<0.05);其HDL-C的水平明显低于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P<0.05);血脂水平中TC、TG、LDL-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程度成正比,HDL-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反比。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性大,通过对两者的监测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发展程度,及早进行治疗干预。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IMT,斑块形成 相关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4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 康复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内科2023年提供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择该院2022年收治的3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血压、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脂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血压、血脂,利于健康状态维持,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 血脂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探究临床治疗阶段阿托伐他汀钙的应用价值。方法:电脑随机法指导下,将临床上被诊断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分组,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经统计,全部患者共72例,入院时间方面,介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治疗时,将常规方案为对照组提供,阿托伐他汀钙为实验组提供,持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个组别抽取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最终疗效。结果:实验组展开分析,和对照组关于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数据差异,即:(94.44%)VS(77.78%),可见,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阿托伐他汀钙的应用有确切效果,显著表现在:减轻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可大力推行。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总有效率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对患者均实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三维超声和CTA检查结果。结果: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00%,与CTA诊断一致性较好。不稳定组三维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狭窄度、IMT、斑块总体积均大于稳定组,GSM低于稳定组(P<0.05)。结论:三维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准确率较高,操作简单,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斑块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 LAAS)的价值分析。方法 检测Lp-PLA2和Hcy指标水平,并进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 病例组Lp-PLA2和Hcy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进一步的ROC曲线分析显示两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 < 0.05)。结论 Lp-PLA2、Hcy指标水平对LAAS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者的联合检测比单一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 Lp-PLA2 Hcy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远程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其中40例分配至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康复长期护理;另外40例分配至观察组,接受远程康复护理。在护理完成后,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完成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远程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康复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电生理检查在风心病,肺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检查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上述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患资料均为本院疑似心内科疾病80例,入组起始时间为2022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6月,均对所有病患行心内科电生理检查,并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观察心内科电生理检查对风心病,肺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阳性检出人数及诊断效能。结果:金标准检查疑似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例中,风心病阳性有21例,风心病阴性有59例;心内科电生理检查对风心病阳性检出有19例,风心病阴性有61例;心内科电生理检查与金标准对风心病阳性检出人数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金标准检查疑似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例中,肺心病阳性有33例,肺心病阴性有47例;心内科电生理检查对肺心病阳性检出有31例,肺心病阴性有49例;心内科电生理检查与金标准对肺心病阳性检出人数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金标准检查疑似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例中,动脉粥样硬化阳性有26例,动脉粥样硬化阴性有54例;心内科电生理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阳性检出有25例,动脉粥样硬化阴性有55例;心内科电生理检查与金标准对动脉粥样硬化阳性检出人数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心内科电生理对风心病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1.43%、90.16%;心内科电生理对肺心病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50%、87.88%、91.84%;心内科电生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25%、84.62%、92.72%;由此可见其对风心病,肺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均具备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心内科电生理检查能够提高风心病,肺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检查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 标签: 心内科电生理检查 风心病 肺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脏超声斑点成像技术(3D-STI)的诊断价值。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100),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均接受3D-STI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中、重度组LVEDD大于轻度组,LVEF、3D-LVEF低于轻度组;至于GRS、GLS、GAS、GCS参数,中、重度组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3D-STI技术性诊断价值较高,为疾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对生活放回寺的影响。方法:研究从医院2022年至2023年选取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为对象,均利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生活方式转变、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运动、体质量、饮酒和吸烟等生活方式转变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生活方式有着积极影响,促进患者良好生活方式转变,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生活方式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