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正>邓小平同志在党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周振华同志著、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式的现代道路概说》一书,是作者着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精选了许多基本资料,采用比较研究、定量分析等具体方式,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考察而写成的。作者围绕中国式的现代道路问题,针对新的实际,即我国新的政治、经

  • 标签: 现代化道路 比较研究 具体方式 实现现代化 商品经济 出版社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的讨论十分热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中国哲学传统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仍是当前理论界所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汪信砚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视角,对中国哲学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进行了全新的理解与阐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新的论述和新的认识,实现了学术范式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特色和优势,也突出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汪教授对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问题的深入思考,集中地反映在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与创新》(该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2017年1月出版.为了行文简便,以下该著简称《传统与创新》)一著中.该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研究现代中国哲学范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理论创新、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发展的方法论等重大问题,这一研究不仅有力拓展了学界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认识,而且积极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该著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见解卓识、论述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精辟、体系严谨,是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历史与反思》(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理论与历史研究》(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学界又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代表�

  • 标签:
  • 简介:中国的现代化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专家称之为“现代的弊端”。如何克服现代的弊端,屏弃对美国的现代模式的一味摹仿,使中国走一条追求“共同福祉”的可持续的后现代之路?这是许多中外思想家和有识之士一直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现代化发展 后现代化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国际学术 现代思维
  • 简介:在毛泽东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理论体系中,对“技术革命”的倡导和论述是核心内容却又容易被忽视。笔者试通过对毛泽东。技术革命“理论与实践主要内涵与特征的考察分析,探讨它的科学价值、深刻意义及其于今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技术革命 毛泽东 理论与实践 自然哲学 自然科学 科学价值
  • 简介:建国后十七年,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根据人民大众的特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的路径问题,开辟出了文本传播、媒体宣传、教育引导、思想改造、制度安排、组织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而又相互配套的具体路径。总结归纳这些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建国后十七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基本路径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存在着“不到位”、“错位”和“缺位”三个突出问题。“不到位”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尚未很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错位”是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缺位”是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进程。解决的对策是:要澄清认识问题,转变七种旧有观念;要探索有效方式,用“三”解决“三位”问题,即用大众化解决“不到位”问题,用现代化解决“错位”问题,用国际化解决“缺位”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位”问题 对策
  • 简介:文章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理解活动进行研究的标准、理解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认为,理解的客观性是作为理解活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检验标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看做一个包涵各方面内容的“复杂事件”或“综合性问题”,分层次地为其设定评判标准,才有助于科学地解决其检验标准问题,才能有效克服把实践作为唯一标准所带来的各种困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解的客观性 检验标准 认识论 解释学
  • 简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可以说,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来到了全面小康的大门口。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全面小康、怎样建成全面小康,以及实现全面小康之后,在对新的时代特征、新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判断和把握的基础上积极开启现代建设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十八届五中全会 全面小康社会 现代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由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部分构成,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的生成,随着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的理解和把握的逐步深入,主体不断成长壮大,并且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了规律性特征,即主体力量不断壮大,主体自觉性不断增强,主体间互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 标签: 民主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体
  • 简介: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需要认真研究,以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建立在唯物主义实践认识论基础上的文化本质观、建立在文明主体思想基础上的文化主体观以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文化政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三个层次。中国、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是文化自觉的理论基石和文明发展的科学指南,也为现时提供了文化批判的理性维度和文化交往的伦理原则。

  • 标签: 文化认识论 文化本质论 文化发展论 文化理论体系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中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可能性;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是非得失的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可能性的三种论点(中国人学到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不可能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国会使马克思主义变形走样)在学理上和事实上都不能成立。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的结果,而不是文本。中国革命建设的历程表明,以文本为检验标准必然导致教条主义,使主观与客观分裂、认识与实践脱离。但反对以文本为标准不是轻视文本和文本研究,对文本的误读也会造成恶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能性 检验标准 文本 实践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上来以后,邓小平开始思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整体战略。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目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的设想,并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为框架,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布局的思想。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 总体设计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的历程中,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在这个进程中,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一项根本任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新篇章。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

  • 标签: 资本主义 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思想
  • 简介: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典范音容宛在作。"两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作了哲学上的论证;从深层次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革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文化的民族形式,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通俗化开辟了道路。"两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暗含着轻视理论、轻视知识分子的狭隘经验论和把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斗争哲学"的倾向。我们应当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把"价值"范畴引入《实践论》,解决实践的合理性问题,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论",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支撑;把"和谐"范畴引入《矛盾论》,正确处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扬弃"斗争哲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唯物辩证法的指导。

  • 标签: 《实践论》 《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大众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二者之间相互融入、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的进程中,只有把握好以人为本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双向互动的内在逻辑联系,才能使大众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大众的力量,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 标签: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辨证关系
  • 简介: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史上的思想大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事业的历史元勋,在发展主体培育、本质内涵分析、根本原则揭示、科学方法制定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奠基和开拓作出了独创性贡献。创造性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伟大结合并开启了第二次伟大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者、道路开拓者、实践先行者。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大贡献 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