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对输注七叶钠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0例上肢前臂静脉输注七叶钠后发生Ⅰ度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组,试验组病人局部用金黄膏外敷,对照组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3天为一疗程。结果试验组病人穿刺局部疼痛、红和/或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外敷对输注七叶钠所致Ⅰ度静脉炎的治疗效果优于50%的硫酸镁湿热敷。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金黄膏
  • 简介: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不稳定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目前尚缺乏有效救治措施本文主要探讨三七总(TotalSaponinofPanaxnotoginseng,PNS)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检测斑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以期为寻找有效改善AS斑块稳定性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免AS病变模型,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用“ImageProPlus4.5”软件测定斑块面积、内膜总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纤维帽厚度和斑块内脂质含量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斑块组织中MMP-2,VEGF进行分析.结果:PNS治疗组斑块面积、内膜厚度、脂质含量低于模型组,纤维帽厚于模型组;PNS治疗组斑块组织中MMP-2,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PNS对AS斑块有稳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MMP-2表达有关.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 简介:摘要目的奥曲肽联合七叶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5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奥曲肽单独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联合七叶钠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大小结果。结果治疗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配合度以及治疗满意度指标大小分别是(1.98±0.22)天、(96.28±1.44)分以及(95.63±1.51)分,和对照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配合度以及治疗满意度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七叶钠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充分发挥药物功效,促进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奥曲肽 七叶皂苷钠 粘连性肠梗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龙骨刺片中薯蓣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C18色谱柱(EclipseXDB-C18,250×4.6mm,5μm),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30℃。结果薯蓣进样量在0.49423~7.9076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0.6%)。结论此法用于测定穿龙骨刺片中薯蓣的含量,方法简便、专属性高,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穿龙骨刺片 薯蓣皂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七叶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内科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30mg依达拉奉和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日,1个疗程14d,疗程治疗按照病情变化进行。实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联合20mg七叶钠和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日,1个疗程14d,疗程治疗按照病情变化进行。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实验组相比观察组神经缺损程度明显下降;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88.89%)明显高于观察组(60.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钠治疗脑出血疗效较好,缩短了病程,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七叶皂苷钠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绞股蓝对糖尿病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 4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选取 30只小鼠建立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其余 10只为正常组,将 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绞股蓝组、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连续给药治疗 8周,观测小鼠食水量、体重等一般生长情况,检测小鼠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处死前 24h尿总蛋白 (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24hUTP)和尿蛋白排泄率(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 UAER) ,肾脏指数 (renal index, KI)、血清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和血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BUN)等相应生化指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 FBG、进食量、 KI、 24hUTP、 UAER、 SCr、 BUN增高,而绞股蓝处理则可下调这些指标。结论 绞股蓝可降低 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所导致的肾脏组织结构损伤。

  • 标签: 绞股蓝皂苷,糖尿病,肾损伤,保护作用
  • 简介:研究鸡骨草、毛鸡骨草不同部位中总的含量,毛鸡骨草总含量RSD=1.32%,比较鸡骨草、毛鸡骨草不同部位中总的含量

  • 标签: 不同部位 含量比较 毛鸡骨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七叶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手部创伤及术后肿胀的疗效分析和安全性。方法将155例手部创伤及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七叶治疗组50例,甘油果糖治疗组50例,七叶联合甘油果糖组55例。根据手部肿胀评价标准来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七叶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手部创伤及术后肿胀与单独用药组相比,显效率及平均病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七叶与甘油果糖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消肿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手部创伤及术后肿胀可增加疗效,缩短病程,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 标签: 七叶皂苷 甘油果糖 手外伤 肿胀 疗效分析
  • 简介:测定枫香槲寄生正丁醇部位中总的含量,  对枫香槲寄生的正丁醇部位总含量的测定表明,故实验中采用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含量测定研究

  • 标签: 含量测定 抗肿瘤有效 提取含量
  • 简介:水溶性是人参类化合物关键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是其药物研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人参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会有助于药效的发挥和药动学性质的改善,所以其水溶性提升方法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查阅整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对人参类化合物水溶性提升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成盐、引入极性基团、降低不饱和度、氨基酸酯化、糖基化、二元酸酯化等化学方法,以及制成微球以及自微乳释药系统等物理化学方法,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参皂苷 水溶性 成盐 糖基化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远志水解物主要活性成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CA)、对甲氧基肉桂酸(PM-CA)和细叶远志(TF)的肠转运特性,预测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利用Caco-2细胞模型,以及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上述3个成分在不同浓度下从顶侧(AP)到基底侧(BL)以及从BL到AP2个方向的转运特性。结果TMCA和PMCA2个酚酸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膜通透性,在不同浓度下从AP到BL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10×10-6cm.s-1,而三萜TF的通透性较差,Papp值均〈1×10-6cm.s-1。3个化合物的转运量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Papp值保持基本一致,且各自2个方向的Papp值无明显差异。结论TMCA和PMCA具有良好的肠通透性,属吸收较好的化合物,而TF则通透性较差,口服吸收可能很有限;3个化合物均以被动扩散形式转运,且无外排转运机制。

  • 标签: 远志皂苷水解物 3 4 5-三甲氧基肉桂酸 对甲氧基肉桂酸 细叶远志皂苷 CACO-2细胞模型 表观渗透系数
  • 简介:目的:研究奇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三萜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奇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三萜化合物,分别为axilogosideA(1)和holothurinB(2),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4≤MIC80≤16μg·mL^-1)。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三萜化舍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奇乳海参中分离得到,它们均显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 标签: 奇乳海参 三萜皂苷 抗真菌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制备壳聚糖(CTS)-三七总(PNS)缓释微囊的工艺条件,确定微囊的缓释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学学交联技术,制备壳聚糖-三七总微囊,并考察微囊的基本特性及其体外溶出性能。结果微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为3%壳聚糖溶液,壳聚糖/三七总为2:1,在60%下交联2h.结论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药物释放速度较缓慢,缓释效果明显。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壳聚糖 微囊 缓释
  • 简介:目的测定PNS胃漂浮缓释片的体内药动学参数,并考察制剂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以人参Rg1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PNS血药浓度,进行家兔体内的释药研究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相对于普通片剂,PNS胃漂浮缓释片的达峰时间(tmax)明显延长,达峰浓度(Cmax)明显降低,平均滞留时间(MRT)延迟约3h,AUC明显提高;体内外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1.2208X+6.3239(r=0.9023)。结论PNS胃漂浮缓释片体内释药过程平稳,缓释效果较好,并能有效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且体内外释药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胃漂浮缓释片 三七总皂苷 体内释药 药动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三七(PNS)防治大鼠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的作用机理,为预防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运动组、灌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束后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的活力。结果:5周的三七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运动大鼠MDA水平。结论:三七能够改善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机制:三七能够改善机体的氧化环境,防止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而且能够一定程度提高造血因子的水平,促进红系造血过程。

  • 标签: 三七皂苷 运动性低血色素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七叶钠治疗,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七叶钠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8±6.1)分,对照组为(22.2±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8±6.7)分,对照组为(17.6±7.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七叶钠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七叶皂苷钠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叶钠对兔耳缘静脉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2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15min内耳缘静脉滴注1、2、4mg七叶钠(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ml的溶液),对照组耳缘予静脉滴注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d。给药过程中观察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第3天给药结束30min后处死各组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耳缘静脉穿刺周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各实验组随药物浓度增加,静脉穿刺周围沿静脉走向呈现程度递增的静脉炎特征,而对照组无此类变化。中剂量组近心端血管内皮细胞缺失、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评分分别为[1.0(1.5)、1.5(1.0)、1.0(0.5)分],远心端血管内皮细胞缺失、炎症细胞浸润评分分别为[2.0(2.0)、1.0(2.0)分];高剂量组近、远心端血管内皮细胞缺失、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评分分别为[2.0(1.0)、2.0(0.0)、2.0(1.0)分,3.0(1.0)、2.0(2.0)、2.0(2.0)分],上述各项与对照组[0.0(0.0)、0.0(0.0)、0.0(0.5)分,0.0(0.0)、0.0(0.0)、0.5(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低、中、高剂量组病理损伤程度逐步加重。高剂量组的病理损伤最重,具备了静脉炎的基本病理特征。符号秩检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兔耳近心端与远心端病理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钠导致兔耳输液性静脉炎的毒性与其输注剂量有关,剂量越高,静脉炎的严重程度越高。

  • 标签: 静脉炎 七叶皂苷钠 家兔 耳缘静脉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三七茎叶提取物中人参Rb₁的含量测定,为三七副产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依利特C18色谱柱(4.6×200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人参Rb₁在0.02468mg/ml~0.1234mg/ml(r=0.99992 n=5)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计算得人参Rb₁的RSD=0.15%(n=6);重复性试验计算得人参Rb₁的RSD=1.3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5%(RSD=0.67%,n=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可为三七茎叶提取物中人参Rb₁含量测定提供质量控制和评价指标。

  • 标签: 三七茎叶提取物 HPLC法 人参皂苷Rb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