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校勘,古人称为“校雠”。起源于汉代以前,“到汉代,便成为学术史上的一种专门事业。”历经各朝,直至清代,校书工作已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唐代以前的史籍旧注,如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裴驷的《史记集解》,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郦道元的《水经注》,固然是古书渊薮;但如唐代学者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颜师古的《汉书注》,李贤的《后汉书注》,所见到的古书,也和今本

  • 标签: 世说新语注 刘孝标 索隐 《水经注》 三国志注 汉书注
  • 简介:语文词典的科技条目注释有专业化的特点,又要求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为例,列举出五种实现科技条目注释语文化的途径:减行话,减信息,合义项,换角度和添知识。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语文化 科技务目 词典注释
  • 简介:一、一般规定(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置标点之后的右上角。(二)稿件作者通常仅标明所在单位及技术职务。项目成果保留项目名称及编号。一般的感谢用语酌情删减。(三)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参见"。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 标签: 注释体例 职业学院 学报 北京 项目名称 感谢用语
  • 简介: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篇连续注码,注码放置标点之后的右上角。注码号为[1]。二、注释例(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 标签: 北京政法 学报注释 政法职业学院
  • 简介:顾恺之的《论画》,包括《历代名画记》传本原题为《论画》及《魏晋胜流画赞》的两部分文字。现代学者对于这两部分文字的标点与注释,一直存在诸多误断和误解的问题,此文即列举这些问题,并通过辨证试加以解决。

  • 标签: 顾恺之 《论画》 标点 注释
  • 简介:正确注释中国古代典籍,需要具有古代汉语、古典文献等诸方面的学术功力,同时,也需要了解、掌握一些逻辑学知识.本文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具体逻辑规律入手,就如何运用现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古籍注释过程中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标签: 古籍注释 注释思维
  • 简介:一、一般规定(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置标点之后的右上角。(二)稿件作者通常仅标明所在单位及技术职务。项目成果保留项目名称及编号。一般的感谢用语酌情删减。(三)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参见"。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四)数个注释引自同一出处的,注释采用"前引[X],某某书,第X页"或者"前引[X]。

  • 标签: 注释体例 职业学院 学报 北京 项目名称 感谢用语
  • 简介:古诗鉴赏是高考必考考点。这一考点既是学生复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复习的难点。要把握古诗的形象,领会古诗思想内容,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揣摩古诗的语言,固然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有关,但教给学生一定的鉴赏技巧,让他们掌握一些答题的方法,也不失为解答古诗鉴赏题的有效手段。鉴赏古诗的方法有多种,

  • 标签: 古诗鉴赏题 注释 现成 利用 思想内容 生活经验
  • 简介: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置于文后参考文献前,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2.参考文献:采用"文后全称"的注释方式。指完整的引文出处,放在文章末尾,冠以"参考文献"标题。编排规则如下:(1)凡是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皆在文中以右上角标的格式标在文中,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标起,如[1][2][3]等。(2)每条参考文献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前后顺序:首先是作者姓名。外国作者的姓名前标明国籍,用中括号括上,如[美][英]等。

  • 标签: 编排规则 外国作者 引文出处 中括号 文中
  • 简介:一、投稿要求投稿时请作者提供如下信息:(一)内容摘要要求以“内容摘要:”表示,应为论文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不应使用诸如“本文认为”、“作者认为”等评价性语言,字数在300字以内。(二)关键词要求以“关键词:”表示,应为反映论文最主要、最核心内容的专业术语,一般使用3-5个关键词。

  • 标签: 投稿要求 注释体例 方法学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专业术语
  • 简介:<正>一、投稿要求投稿时请作者提供如下信息:(一)内容摘要要求以'内容摘要:'表示,应为论文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不应使用诸如'本文认为'、'作者认为'等评价性语言,字数在300字以内。(二)关键词要求以'关

  • 标签: 注释体例 投稿 关键词 主要内容 评价性 要求
  • 简介:一、投稿要求投稿时请作者提供如下信息:(一)内容摘要要求以“内容摘要:”表示,应为论文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不应使用诸如“本文认为”、“作者认为”等评价性语言,字数在300字以内:

  • 标签: 投稿要求 注释体例 方法学 内容摘要 评价性 作者
  • 简介:<正>郑玄注释中使用了"之言"和"之为言"两种形式,但一般都认为"之为言"功能、含义都与"之言"相同,因而将二者归为一类,一般称为"之言"类术语。关于该类术语的功用,许多论著中都曾提到,但对于该类术语的来源或者说发展脉络,诸家谈的并不多,本文试着就此问题做了一些考察,希望能给这方面研究提供一些启示。我们认为"之为言"与术语"之言"的形成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说术语"之言"就是从以往文献中"之为言"的用法演化而来的。这一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标签: 谓词性 解释词义 毛诗笺 周礼注 训诂学家 春秋穀梁传
  • 简介:所有来稿请以下列注释体例为准:一、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页重新注码,样式为:123等。二、直接引用非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间接引用时,应注明"转引自"。三、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请重新作出完整注释。四、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作出完整注释。五、具体的完整注释范例:(一)著作类1.谢晖:《法学范畴矛盾辨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44页。

  • 标签: 法律评论 著作类 山东人民出版社 注释体例 间接引用 谢晖
  • 简介:【摘要】《李贺诗集》卷四《沙路曲》:“柳脸半眠丞相树,骊马钉铃踏沙路。”《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华书局,1958年)王琦注:“柳脸,一作柳阴。半眠者,树倚斜也。《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日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此借用其字。丞相树者,以其在相臣所行路上之树,故云。……”’叶葱奇《李贺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注:“‘睑’各本多作‘脸’,一本作‘阴’,此从宋本。这里指柳叶,犹言‘柳眼’。……这里借指柳条的垂覆。因为是丞相经过处的街树,故称‘丞相树’。”

  • 标签: 李贺诗集 注释商兑 诗集注释
  • 简介:随着“文化大革命”之后各种冤假错案的平反,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鲁迅研究的深入发展,20世纪30年代团结在鲁迅周围的一批青年文学家特别是鲁迅葬仪中“16个抬棺人”中的胡风、巴金、聂绀弩、萧军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种种遭遇逐渐引起文化界的注意,但当年远走台湾的黎烈文,却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这要从《鲁迅全集》注释黎烈文说起。

  • 标签: 《鲁迅全集》 黎烈文 注释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