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栀子花开呀!开。”我唱着熟悉的歌谣,同我的妈妈来到了乡下外婆家中。这时,栀子花开了,我拿着一个大篮子跑到了后山采了满满一篮的栀子花。“唉!真累啊!“我坐在一块大石上,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忽然,大石头开口说话了:“如果时空穿越,你会去哪里?”我随口答道:“我想去远古时代吧!我想见恐龙。”这时我忽然觉得天旋地转,连同栀子花也卷了起来……

  • 标签: 时空 栀子花 远古时代
  • 简介:前情提要:为了筹集资金制造时空仪,阿伦找“高富帅”同学林麒赞助,但前提是把他从他管家的监视下“救走”……

  • 标签: 时空 筹集资金 赞助 管家的监视
  • 简介:也许大家很难像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那样,通过查看历史记载和亲临发掘现场,去感受昔日大唐西市的繁华景象。但是,大唐西市博物馆通过模型复原了西市的概貌,展示了发生在西市里的故事,让大家对大唐西市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四条街道纵横交错,把西市划分成九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格局。药铺、杂货铺、染坊等二百多个店铺,鳞次栉比地开设在九个长方格中。一条河道,连接着西市的东、西方,岸边整齐地排列着翠绿的杨柳,一条条货船穿梭于河道之中,它们有的准备装卸,有的已经起航。街道上同样是热闹非凡,还有人牵着马匹走在拱桥上。

  • 标签: 时空 考古学家 历史学家 历史记载 博物馆 长方形
  • 简介:我姐姐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二儿子出生后,她就给我孩子织了许多小衣服、帽子、袜子,每一样东西都非常好看,就像工艺品一样精致。

  • 标签: 时空 连贯 用笔 工艺品
  • 简介:五六千年以前,告别了只能靠采集、狩猎才能填饱肚子的原始先民,走出了山洞,开始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但是远古人类的田园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恐怕每个人都很难描述得清楚明白。借助于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良渚博物院第二展厅全景式地再现了良渚先民生活劳作的场景。良渚人的圈栏里有成群的猪、牛、羊,所以不需要男人经常去狩猎。男人们的主要任务是耕地。两个人在前,一个人在后,利用前拉后推的力量,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一块田地翻个遍。妇女们也不用去外面采集野果了,她们就在家里织布。

  • 标签: 时空 田园生活 原始先民 高科技手段 古人类 个人
  • 简介: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车早在46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创造出来了。夏代设置了“车正”一职,专门负责车辆管理和公共道路维修。但这只是传说,因为还没有实物来证实它的真实性。那么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车是什么时候的呢?答案是商代。

  • 标签: 时空 道路维修 车辆管理
  • 简介:在远古时期,祭祀和战争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现在的人们已经无法知道远古的人们是怎样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了,也许只能通过考古学家研究遗址现场挖掘出来的历史文物,做一番想象了。今天,在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器馆的第三展厅中,复原了一座祭台。

  • 标签: 时空 远古时期 历史文物 考古学 青铜器 博物馆
  • 简介:将“因、大、异、开、山、尽、意、事、小、失、同、小、想、天、门、见、穷、水、如、人、气、用、出、有”二十四个字分别填入左图的空格里,使它们组成

  • 标签: 四字成语 朋友 青草 填入
  • 简介:5月10日晴所谓的"穿越时空",其实就是逃离队伍,从秘密通道里走,然后出校园。"三四年级,开始放学,三四年级,开始放学。"铃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心血来潮,像驰骋沙场的将军般挥了挥手,对教室里剩下的八个同学高喊:"剩下的同志们,我们今天穿越时空。"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提出时空实则源自人类对变化的感知,这一新观点;本文通过比较论述的方法;得出,时间为基于钟表时间的知觉时间,为人类在对地球转动的感知和计量上,对可感知变化其变化速度的感知和计量。空间为基于刻度空间的知觉空间,为单位时间内,人类在对自身规格的感知和计量上,对可感知变化其变化程度的感知和计量;而当变化超越人类感知极限时,知觉时间与知觉空间都将失去意义,时空亦不复存在。

  • 标签: 变化,感知,知觉时间,知觉空间
  • 简介:摘要:目前,时空共享空间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为代表的交通共享空间,以及共享办公、共享住宅等为代表的商业和生活共享空间,都在迅速扩张。而“时空共享空间”旨在打造集阅读、休闲、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场所。它是一个迷你“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舒适、更温馨、更独特的学习交流平台。是既可以是出售和借阅的书店,也可以是手作咖啡奶茶馆,更是可以放松的休闲会馆。

  • 标签: 时空共享,三位一体空间,市场营销。
  • 简介:将空间、时间乃至二者关联性的内涵疆域无限扩深,则空间与时间交互指向、达成与化生,于是时空便从根本上突破并包含外在(物质)形式之规束,达成自体超越性并可超越自体。

  • 标签: 时空关系 悖论 可超越性 超越性 无限广义化时空
  • 简介: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的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主要位于30°N和42°N附近,且1980年代中期以前南北两个带并存,之后则以30°N附近为主;1960—2009年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呈总体减弱趋势,在19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的转折,1990年代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占总数10%的持续时间长和空间范围广的事件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体现事件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 标签: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时空演变 转折 频次 强度
  • 简介:摘要:采用临汾市17个县区1978-2020年的降雹资料,结合临汾市人口密度、农业人口占比、农户人均占地耕地面积、水果种植面积比重、农业生产总值占三产总值比重、人均 GDP 等社会经济资料,土地利用分布等地理信息基础数据; 选取致灾因子暴露性、承灾体敏感性和承灾体适应性3个评价因子,利用ArcGIS的空间栅格计算、自然间断分类和图斑合并等功能进行临汾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 临汾市冰雹灾害风险以中、高度风险区为主,多出现在西部山区,其中隰县、汾西和吉县雹灾风险指数最大,城市中心区以及南部平川区以低风险区为主。

  • 标签: 冰雹灾害 风险区划 临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牧业区棘球蚴病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控棘球蚴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青海省牧业区棘球蚴病监测点数据,采用ArcGIS 10.8软件绘制棘球蚴病例分布地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5软件进行空间扫描和棘球蚴病例的聚集性分析;采用GeoDa 1.14软件和ArcGIS 10.8软件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棘球蚴病流行的相关因素。结果2019年青海省牧业区棘球蚴病监测点共监测64 741人,病例829例,患病率为1.28%,病例分布具有空间相关性(Moran's I=0.41,P<0.001)。空间扫描分析一类聚集区有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久治县、达日县和甘德县(LLR=460.77,RR=9.20,P<0.001)。牧业区棘球蚴病的流行与年降水总量呈正相关(β=0.13,P=0.036),与人口密度(β=-1.36,P=0.019)和医护比(β=-25.60,P=0.026)呈负相关。结论青海省牧业区棘球蚴病例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年降水总量增加,其流行风险增加,人口密度和医护比增加,其流行风险降低。

  • 标签: 棘球蚴病 空间特征 空间滞后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水平日益提升,各类新型防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草原消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时下我国森林草原区域的火灾频发,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逐步应用新型遥感技术对火情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 标签: 北方森林 草原地区 火险等级 遥感评估
  • 简介:利用长汀县2000年和2016年LandsatTM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解译结果,用马尔可夫的转移矩阵法分析长汀县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并重点分析耕地、林地和园地在不同高程、坡度上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6年,林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地大量减少,园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和园地。未利用地和耕地转变速率最快。随着海拔升高,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在800~1000m高程带变化较大;耕地和园地面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主要分布在小于600m的区域。林地在6~15°内面积增加最多;耕地在15~25°坡度范围内变化最大;园地在高海拔和高坡度地区出现面积增加趋势,需加强对山地开发的监督。

  • 标签: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分布 高程 坡度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