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与40例发热但无惊厥症状患儿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辅助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高热惊厥多发于5个月~5岁的婴幼儿,惊厥发生在发热后24h以内的患儿占90%,全部患儿体温均超过38℃,高热惊厥患儿血钠含量低于发热无惊厥患儿,但高热惊厥患儿血糖水平高于发热无惊厥患儿(P<0.05),两组患儿血钾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总有效率达91.3%。结论小儿在高热时会引起抽搐,应加强临床观察,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降低该病发生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临床观察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56-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未做特别处理惊厥自行缓解,62例给予静脉注射地西泮及吸氧后缓解,复发47例,其中复发1-2次30例2次以上17例,最后确诊癫痫5例。结论提高临床医生及病人家属对婴幼儿热性惊厥的认识,对其治疗和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婴幼儿 热性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我们医院所选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共计纳入80例,按研究要求设置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配合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环境护理、高热护理、惊厥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急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高热惊厥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儿惊厥症状消失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环境护理、高热护理、惊厥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急诊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惊厥和高热症状的消退,从而有效提高其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措施。 方法:抽取的 52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通过 1:1 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均为 26 例。对照组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的护理模式为针对性急救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不同。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相比时,数据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 < 0.05 )。 结论:针对性急救护理对提升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患儿的抢救效果效果确切,具有广泛普及和应用于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近年来,二胎政策的推行,直接增加了小儿数量,而高热惊厥作为小儿的常见病症,不仅具备较高的发病率,且具备较高的危险性,如处理不当,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为此,迫切需要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要点,辅以对症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高热惊厥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其发病机制、危害以及临床表现等,并整理护理要点,便于后续参考。

  • 标签: 高热惊厥 护理要点 小儿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指在发热状态下(体温≥38 ℃),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紊乱及无热惊厥史而发生的惊厥。目前认为FS是多因素所致的,主要为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易受发热影响,加上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和遗传因素)而诱发。按发作类型分为单纯性、复杂性FS,区分两者有利于制定临床干预策略。苯二氮类能迅速止惊,多用于持续时间超过5 min的患儿。同时,间歇性地西泮治疗能有效降低FS复发风险,缓解父母焦虑和恐惧。本文将对FS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及治疗进行简要概述,以提高认识。

  • 标签: 热性惊厥 危险因素 临床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指在发热状态下(体温≥38 ℃),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紊乱及无热惊厥史而发生的惊厥。目前认为FS是多因素所致的,主要为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易受发热影响,加上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和遗传因素)而诱发。按发作类型分为单纯性、复杂性FS,区分两者有利于制定临床干预策略。苯二氮类能迅速止惊,多用于持续时间超过5 min的患儿。同时,间歇性地西泮治疗能有效降低FS复发风险,缓解父母焦虑和恐惧。本文将对FS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及治疗进行简要概述,以提高认识。

  • 标签: 热性惊厥 危险因素 临床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注重全方位的护理,实施综合护理能显著促进症状消退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35例小儿惊厥病因分析,对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高热惊厥的再发和发生癫痫的风险进行讨论。

  • 标签: 小儿惊厥 高热惊厥
  • 简介:摘要惊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临床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因此,本文从发病机制、传统止惊药物以及新型止惊药物三个方面探讨了新生儿惊厥的药物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新生儿惊厥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发病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道感染、扁桃体炎。立即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及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地西泮控制惊厥,使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降低患儿体温,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结果82例患儿经过治疗后痊愈55例(67.07%),显效16例(19.51%),好转8例(9.76%),无效3(3.66),总有效率为96.34%。住院时间3~12d,平均住院时间5.4d。随访3例患儿转为癫痫。结论小儿高热惊厥要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上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要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7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结果急救护理,尽快降低患儿体温,预防患儿出现虚脱情况;发热护理采取有效地降温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惊厥的发生;一般护理,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医治防止由于快速降温以及过多的出汗导致患儿出现虚脱症状,惊厥发作时忌给患儿灌药,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的危险;健康教育,如果患儿出现抽搐情况,预防出现反流误吸情况,防止患儿咬伤舌部,预防出现感冒。结论临床上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十分重要。

  • 标签: 高热惊厥 发热护理 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热性惊厥急诊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热性惊厥患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热性惊厥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82.50%)对比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热性惊厥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在急救与护理过程中应给予具体措施,通过对体温的严格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惊厥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惊厥的复发率及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急诊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维持患儿的呼吸道顺畅,使用安定控制惊厥症状,辅助吸氧同时采取物理措施及早降温。经过急救后,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和症状变化,如果有突发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抢救。结果全部56例热性惊厥患儿中效果显著48例,有效7例,无效死亡1例。结论高热惊厥持续多次发作,容易造成脑损害,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故此尽早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惊厥 高热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年龄以1-3岁最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中以支气管炎最甚。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