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在小鼠骨髓造血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RT—PCR方法扩增小鼠IFN-γ(mIFN-y)片段,构建mIFN-γ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1-mIFN-γ-copGFP(pCDH-mIFN-γ-GFP)。将pCDH-mIFN-γ-GFP和pCDH-EF1-copGFP(pCDH-GFP)分别与辅助质粒pPACK—A、pPACK—B、pPACK—C组合,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通过慢病毒将mIFN-γ和GFP转导至C57BL/6J雄性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M3434甲基纤维素完全培养基进行集落形成试验,同时将其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C57BL/6J小鼠体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H-mIFN-γ-GFP慢病毒载体;转导mIFN-γ的293T细胞分泌mIFN-γ蛋白;转导mIFN-γ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集落生成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集落形成能力下降;mIFN-γ组的骨髓移植小鼠血象恢复较GFP对照组延迟,移植后8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仍可见GFP阳性细胞。结论:mIFN-γ降低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延缓骨髓移植小鼠的造血恢复时间。

  • 标签: IFN-Γ 骨髓单个核细胞 造血调节
  • 简介:摘要本实验研究暹罗鳄鳄鱼血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6.4、1.6、0.4mg/kgbw剂量的鳄鱼血粉给小鼠经口灌胃30d,进行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实验、NK细胞杀伤细胞实验。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发现,鳄鱼血低、中、高剂量和猪血组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鳄鱼血粉中、高剂量组能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鳄鱼血粉中、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能力(P<0.05)。结论证明鳄鱼血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 标签: 鳄鱼血粉 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 NK细胞活性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主要是对芦笋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具有加速降低小鼠血糖的作用的探讨。以浓度为1.286%,10mL/kg进行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导小鼠高血糖,建模成功后,以自由进食芦笋约40g每天,一日一次40mg/kg卡托普利灌胃,以及芦笋与卡托普利联用三种方式来进行实验,检测血糖变化。结果显示,芦笋与卡托普利与芦笋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芦笋与卡托普利联用具有加速降低小鼠血糖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食用菌—杏鲍菇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为研究模型,采用炭末小肠推进试验法。结果杏鲍菇提取液1次性ig给药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胃肠运动(P<0.05),且呈现很好的量效关系;杏鲍菇提取液对肾上腺素负荷小鼠引起的胃肠推进抑制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引起的胃肠推进亢进没有明显拮抗作用(P>0.05)。结论杏鲍菇提取液有加强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功效。

  • 标签: 杏鲍菇 小鼠 小肠推进功能 实验 小肠推进亢进
  • 简介:摘要乳腺癌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以及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乳腺癌研究中常见的小鼠模型,有助于研究者全面的了解其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乳腺癌 小鼠模型 基因工程型 中医乳腺癌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青龙汤是否通过抑制TLR4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方法以卵蛋白建立哮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青龙汤组。致敏后,各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小青龙汤灌胃。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LR4量。结果模型组TLR4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小青龙汤组较模型组显著性下降。结论小青龙汤可能通过抑制TLR4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青龙汤 TLR4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株牌歧特生冲剂进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以测定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的试验方法。结果其一,样品剂量组与隐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判为阴性;其二,样品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精子畸形率至少为阴性对照组的倍量或经统计有显著意义,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判为阳性;其三,样品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但无剂量反应关系,重复试验,结果能重复者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受试样品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Ve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三株牌歧特生冲剂对小鼠精子的精子畸形率未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三株牌歧特生冲剂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冻存研究,掌握卵巢的低温生物学特性,摸索出一种简便有效的组织器官冻存法,为卵巢移植及器官冷冻提供有用的技术方法。方法通过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慢速程序法与快速液氮蒸汽法冻存,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所需保护剂种类、浓度、渗透平衡时间。采用对解冻后卵巢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微素测定及自体、异体移植后动情期的恢复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表明用同种冷冻保护剂,液氮蒸汽法冻存的卵巢组织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组织化学染色示其活性与程序法冻存组织相同,自体、异体移植后,小鼠动情周期的恢复率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各项指标均与慢速程序法冷冻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小鼠 卵巢组织 超速冻存法 液氮蒸汽法 程序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水苏糖是否具有排铅解毒的作用。方法:选用 SPF级 KM小鼠 60只。随机分为 5组: 水苏糖高、中、低3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 12只。实验开始后,模型对照组、受试样品各剂量组每天饮用 1g/L的醋酸铅水溶液造模的同时,水苏糖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灌胃给予 80mg/kg、 160mg/kg、 480mg/kg,连续 30天。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灌胃量为 0.1ml/10g,每日 1次,连续 30天。末次给予受试药品 24h后。处死小鼠取血,取肝脏和股骨称重后测定铅含量。 结果:模型对照组血铅含量、肝组织铅含量和股骨铅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水苏糖各剂量组的血铅含量、肝组织铅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 P< 0.05, P< 0.01),水苏糖高、中剂量组股骨铅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 P< 0.05, P< 0.01)。 结论:水苏糖具有促进血铅排出,降低肝组织、股骨内铅含量的作用。

  • 标签: 水苏糖 解毒
  • 简介:目的建立野生来源TW(TianjinWild,TW)近交系小鼠的主要生理、血常规等指标。方法分别选用F28和F29代TW近交系成年雄性小鼠25只,雌性小鼠31只,检测动物的主要生理、血常规指标。结果TW小鼠体重雌雄差异无显著性,脏器指标中雌雄性比较仅肾脏重量、肾脏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常规检测指标中,雌雄小鼠在WBC、MCV、MCH、PLT、MONO等5项指标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各项均无差别。与ICR、KM、NIH及BALB/c等通用实验小鼠指标比较,TW小鼠的脾脏、脾脏系数和血小板均高于或多倍高于这些通用小鼠品系。结论TW小鼠在一些主要生理指标上与通用实验小鼠品系不同,呈现自身特点。

  • 标签: TW小鼠 脏器系数 血常规
  • 简介:目的研究番泻叶对脾虚泄泻小鼠血常规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性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番泻叶水煎剂灌胃小鼠建立脾虚泄泻模型,正常组小鼠灌胃等量无菌水,造模成功后眼球采血,用CA-500血液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脾虚泄泻小鼠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比积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与正常组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番泻叶能降低小鼠的血小板数量,对其他血液指标没有影响。

  • 标签: 脾虚泄泻 番泻叶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致盲疾病,具有普遍的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目前已报道50多个基因与人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相关。而在小鼠上,与人相关的白内障部分基因被敲除后小鼠也能出现白内障表型。对基因敲除的白内障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晶状体的正常发育、白内障的致病机制和基因的功能。部分基因虽尚未报道与人的白内障相关,但敲除该基因后小鼠却出现白内障表型。本文对已报道的基因敲除的白内障小鼠模型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了解白内障相关基因的致病分子机制。

  • 标签: 白内障 小鼠模型 晶状体 敲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25%~50%,其中30%~40%的患者将在20年内进展为肾衰竭。该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免疫荧光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可伴IgG和C3沉积。该病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寻求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标签: 异体蛋白 ddY 免疫荧光 动物模型 免疫学方法 系膜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紫苏籽油对 小鼠免疫作用的 影响。方法 240只雄性 ICR小鼠被分为 5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 48只小鼠随机分为 4组:对照组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0.12 5g/kg·BW, 0.25 g/kg·BW, 0.5 0g/kg·BW),连续灌胃 30天后检测小鼠脏器 /体重比值、足跖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碳廓清能力 、 NK细胞活性。结果 中、高剂量紫苏籽油 能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碳廓清能力,提高 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对小鼠 N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 。结论 紫苏籽油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 标签: 紫苏籽油 免疫 迟发型变态反应 NK 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的移植部位对睾丸移植效果的影响,以探索建立疾病模型小鼠安全保存的新方法。方法按移植部位的不同分为3组:背部皮下组,睾丸白膜内组和肾包膜下组。移植后处死受体鼠回收移植物。测试和分析受体精囊的重量,移植物存活率,回收物增重的倍数和生殖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不同实验组移植睾丸的生殖细胞分化差异显著。睾丸白膜内组的分化情况最好与假移植对照组相似;背部皮下移植组睾丸的分化率为29.2%;肾包膜下组未见分化。结论睾丸白膜内移植最利于精子的发生;背部皮下移植是睾丸移植的次优选择;肾包膜下睾丸移植不适合用于小鼠雄性生殖器官的安全保存。

  • 标签: 小鼠 睾丸移植 移植部位 生殖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用电击、缺氧、麻醉等处理方法建立小鼠逆行性遗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优劣.方法将72只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及电休克、缺氧、丙泊酚、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5个处理组.先给予各组相同的避暗训练以建立避暗行为,随后分别给予各处理组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120~180V电击+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相应处理.次日开始用暗箱观察各组小鼠的步入潜伏期,以分析避暗行为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在避暗训练后24h(第4天)的步入潜伏期为(111.7±17.2)S,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休克组、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酚组4组均有部分小鼠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至30s以内,其发生率分别为43.8%、45.4%、66.7%、60%,而丙泊酚组步入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第5天、第8天观察显示,步入潜伏期缩短的小鼠中个别出现恢复.结论电休克、缺氧、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处理后的小鼠中部分可出现逆行性遗忘表现,以电休克+缺氧组建模的成功率最高:已出现逆行性遗忘的小鼠中部分可在后期恢复;单纯丙泊酚不能引起逆行性遗忘.

  • 标签: 逆行性遗忘 电休克 缺氧 丙泊酚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