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PICC导管的方式为患者给药,有利于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接受营养支持与治疗,这对于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长期开展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来说,为其实施PICC导管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的延长,在机械性静脉炎、堵塞、感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也容易导致出现PICC导管的断裂,此时需要在DSA引导之下将断裂PICC导管取出,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做好其护理配合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DSA引导 PICC导管 断裂 介入取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夹闭止血联合DSA下介入栓塞术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观察我科近几年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先行急诊胃镜下探查及夹闭止血,术后立即行DSA下介入栓塞止血。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止血,远期均无复发再次出血。结论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急诊行胃镜下探查夹闭止血联合DSA下介入栓塞术,可成功进行止血,复发率低,避免行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胃镜下夹闭止血 DSA 介入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实施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在我院41例接受脑血管疾病鉴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鉴别的技术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1)患者采用常规DSA检查技术鉴别诊断,研究组(n=41)在常规DSA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对两组检测结果(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检测结果(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相对比对照组稍高一些,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接受脑血管疾病鉴别的患者进行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可以有效提高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旋转DSA技术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原因及诊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首次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8例为中脑周围池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7例接受MRI检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5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其中1例腰穿时出现反复出血后检查颈腰椎MRI发现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结论对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应进行有选择性的重复造影检查。MRI检查及脊髓造影检查对进一步查明病因有帮助,而对于PNSH的患者则应避免重复造影。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 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合并DSA在基地动脉尖综合征中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采用MRI和DSA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I诊断结果18例患者均为多发性脑梗死,其累及部位多达10个,信号影为长T1和长T2DSA诊断结果18例患者均出现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现象。结论MRI合并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对其临床治疗提供完整的的诊断信息。

  • 标签: MRI DSA 基底动脉综合症
  • 简介:摘要原理DSA介入融痛疗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它运用高超的动脉插管技术,釆取将药物直接注入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使血管扩张,痉挛解除,并溶通血栓阻塞,从而改善股骨头的血运。这一治疗方法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以为药物的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DSA介入融痛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DSA介入 融痛疗法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调整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头端异位的新方法。方法在X线透视下应用DSA技术将异位导管的头端按血管走行重新置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理想位置。结果患者采用DSA引导下调整成功。结论DSA调整PICC头端异位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09-2011年已行的23例颅内动脉CTA及颅内DSA病例的影像资料及检查技术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A对病灶的检出结果基本与DSA一致。结论筛查颅内动脉瘤应首选CTA,对颅内动脉瘤可疑者而CTA又显示不佳者,再考虑DSA检查,对有介入治疗指征,DSA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 标签: CTA DSA 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首次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34例在我院首次采用DSA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30例患者发病24h内经CT诊断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行腰椎穿刺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天内首次行DSA检查,均为阴性,25例半月内复查仍无阳性发现,经过综合治疗后所有病人预后良好。随访半年,均无发生再出血。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可知,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具有以下特点,病人年龄普遍较大,且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综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治愈后再出血发生率低,DSA检查阴性患者中,有约50%属于中脑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其他患者阴性可能是微小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或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等,临床应充分认识、正确诊断本病,以提高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即死亡率。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支172处,累及单支血管者35例(31.3%),累及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CV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CTA、MRA及DSA诊断,对比3种检查方法在患者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检查部位及敏感性效果。结果本组96例患者分别给予MRA、CTA、DSA检查得出,患有动脉瘤的人数依次为45例、46例、47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诊断确诊为45例。采用MRA诊断发现动静脉畸形的患者23例,经CTA诊断为22例,采用DSA诊断发现24例,3种方法联合诊断得出患有动静脉畸形的患者为25例。对比3种诊断方法对脑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感性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不需要造影剂的辅助,具有无电离辐射、无创性的优点,是进行CVD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法。若想要获取最佳的诊断检出率,可以使用联合诊断方案。

  • 标签: CTA MRA及DSA检查 脑血管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的患者,给予系统的护理。方法对23例DSA引导下PTCD治疗患者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00%患者置管成功,1例患者脱管,其余12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黄疸有所减退,均带管出院。其中一例患者出现堵管现象,通过有效处理后导管引流通畅。结论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有效的护理能保证患者配合手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 标签: 重度恶性阻塞性黄疸 PTC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心理干预对DSA术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在我科接受诊疗的2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48例;参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较比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较小,较比参照组更为平稳;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97.97%>87.84%),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行脑血管造影/治疗、TACE术、CAG/PCI术的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对维持血压、心率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DSA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DSA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的需要进行DAS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均行股动脉穿刺的血管性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即,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下降,说明患者的抑郁忧郁症状好转(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率高达93.21%,远大于对照组的64.10%(P<0.05)。结论:在DAS患者术后的护理中,以全程优质护理进行护理,明显减弱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DSA 全程优质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和DSA资料,共5例患者,对患者进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使用双臂DSA进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T和DSA检查结果特征。结果CT平扫时影像密度略低,CT值为62-69Hu,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强化明显(CT值为110-113Hu),强化程度不均,病灶影像呈条状或者放射状。门脉期密度改变(CT值为95-141Hu)。延迟扫描可见阴影低密度,强化。DSA显示均由肝动脉供血,表现为血供丰富的特点。动脉期肝动脉显示粗、曲状,规则分布,放射状,无血湖。实质期病灶染色均匀,中心呈放射状,无分隔阴影,边界清晰。静脉期病灶染色均匀,延迟排空明显,引流静脉阴影清晰,无动静脉瘘。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表现特征明显,二者联合检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建议采取MRI或者核素检查辅助诊断。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CT检查 DSA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导管室行介入手术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的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合人性化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人性化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人性化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人性化组患者中满意50例,较满意7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5%(57/60),常规组满意3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75%(45/60),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DSA导管室行介入手术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提高DSA的成功率和检查准确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DSA导管室 介入手术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西门子平板数字减影机,对20例高度疑似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介入检查,并都使用旋转DSA技术检查。结果20例患者检查出15个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对其中的12例脑动脉瘤在本院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后也都使用旋转DSA技术检查,结果显示栓塞效果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旋转DSA技术检查,能清晰的、直观的、立体的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形态、部位、载瘤动脉的走向及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是常规DSA检查的有力补充。对进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旋转DSA技术检查还能清晰显示血管内栓塞材料(微弹簧圈、支架、球囊)栓塞的效果。

  • 标签: 旋转DSA技术 颅内动脉瘤 介入 栓塞